第103章 第 103 章(2 / 2)

加入书签

既然认可楠笙的品性和认定了楠笙这个嫂子,那么她就应该替自己的嫂子和娘家扫清一切障碍。

可问题是这个地又要怎么扫才能扫得干净呢

薛宝钗的智商绝对不是买一送一赠送的添头,只要给她时间,她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

她想了什么呢

那就是也提前为探春定门亲事,在年纪到了的时候,早早将探春嫁出去。

探春都嫁出去了,元春的计谋就不会得逞,她也仍然会有个好性情的嫂子。

而且不怪薛宝钗着急安排探春,她这么做也是为了楠笙好。

她自小就准备进宫,学的自然是一些比内宅更有深一层的生存技能。在宝钗看来,若元春和王夫人真按自己所想的那样计划这件事。那么过几年不用楠笙自己病逝,她们母女为了更好的执行计划也会帮楠笙病逝的。

楠笙本就身子病弱,她病逝的消息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猜忌和怀疑。原配嫡妻无子无女,还早早病逝了,这种时候无论谁嫁进薛家做继室都比邢夫人这样的继室过得顺心。

等探春嫁过来,渐渐把持薛家产业后,薛家就会直接沦为荣国府和贾元春的钱袋子。

哪像现在跟他们薛家借个钱还得拿抵押物呢。

总之,只有先一步安排好探春,楠笙安矣,薛家也安矣。

楠笙没想到有一天她还会被人这么保护,薛宝钗怕是也没有想到她会为了楠笙做到这一步。

此时此刻,薛宝钗想要安排探春的亲事,一时却没半个候选人。

探春虽是庶出,却也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她还有个嫡姐是皇妃,想跟皇帝做连襟的人家可不少。所以探春的婚事绝对不会太简宜。

可若贾家就已经打定了那个拿薛家当钱袋子的主意,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探春相看亲事的。

所以探春的亲事不能直接走府里,只能从外面打开门路。

可她一个闺阁女儿又有什么办法摆这么一盘棋呢

愁银

其实宝钗还算心地不坏,至少她愿意看在姐妹一场的情份上给探春安排一门好亲事,而不是为了解决麻烦以及掣肘二太太和元春将探春嫁到王家去。

王家还有个大龄的哥儿,名唤王仁,是凤姐儿亲胞兄。此人心性酒色财气样样不落,其贪财好色,背德忘义的德行驰名京城内外。

若探春嫁进王家,以探春之精明王家最后落到谁手里,又会在荣国府两房中间怎么选择摇摆,还真不好说

若探春是嫡出,其心自是向着二太太和元春。但探春是庶出,那就另当别论了。也许稍稍挑拨一下,就能离间嫡庶之间的合作。也许不用挑拨,翻身的探春就不愿再忍耐了。

不向着二房,那么心自然要偏向大房。毕竟大房的琏二奶奶不但是她的堂嫂,还是她的大姑姐。

宝钗轻轻抬头,不再纠结这个可能所带来的诸多假设性结果。

探春不会嫁王仁,她想再多也是闲的。

╮╰╭

薛家有银这事叫宝钗极有底气的认为元春和王夫人为了银子会叫探春下嫁,但宝钗却没想到若不是那年她的病闹得沸沸扬扬,说不定她如今还在王夫人的儿媳妇名单上呢。

虽然出身皇商,身份低微。但有银子这一点就可以弥补身上所有的缺点。等将来元春再进一步

只如今元春在宫里的开销越来越大,出宫打秋风的太监也是越来越敢狮子大开口了。

王夫人将管家权推给凤姐儿时,也一并将这些事都推给了凤姐儿。

凤姐儿即与王夫人离心,自然是不会盼着元春好的。元春好了,二房便好了。此消彼长之下,二房好了又哪里有大房的天地。所以太监来打秋风,凤姐儿不但能做出哭穷的姿态来,还真敢像打发叫花子似的拿几两碎银打发那太监。

给的银子还不如给头次上门的刘姥姥多呢,可见这人都叫凤姐儿得罪成什么样了。

有了这么几件事,王夫人只得咬牙将跟元春有关的一切人事物再次重新抓回自己手里,然后拿着私房银子添补这项支出。

这一来二去的次数多了,银子也流水似的没了后,王夫人可不就会经常去薛家走动走动。然后薛姨妈这个耳根子软的便时常会接济王夫人一些。

吃人的手短,拿人的嘴软。在薛蟠长年累月的熏陶下,宝钗可不就渐渐将自己当成了债主一般的人物,再看荣国府众人时,也少了自卑,多了几分自信。

而想要进宫的心思,宝钗几乎从未改变。在见识过元春的手段以及目睹了元春的容貌后,宝钗就更对进宫争宠有信心了。

宝钗满腹心思算计说与薛姨妈听时,薛蟠正好堵住了刚从南安王府出来的楠笙。

楠笙坐在马车里,薛蟠骑着马走在马车一侧,抓耳挠腮的想要请楠笙下马车,他领楠笙逛逛他的地盘。

他喜欢的茶楼,他喜欢的铜锅子店,他喜欢的爆肚铺子,他喜欢的

轻轻掀开车帘一角,楠笙眼带促狭的听薛蟠说话。

最近也不知道为甚,看到这憨憨,就觉得心里软软的。不过能跑能跳,能说能动的憨憨确实比只睡不醒,让人看了舒服呢。

“前面是哪里”

“是庆云楼。”薛蟠见楠笙问,下意识的回了这么一句后,又有些紧张磕巴的说道,“是山东人开的馆子,味道是京城一绝。那个,那个,要不吃点去”

楠笙闻言,不由想到九转大肠来。于是看向薛蟠,笑眯眯的点头。

准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