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 / 2)

加入书签

距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乔遇拿出了他提灯而来的原著。

电视剧自然会有改编,但乔遇还是打算将这本原著烂熟于心,因为不仅是书迷就连她自己都认为原著作者笔下的谢罗衣肯定比其他人操刀后的更有灵魂。

里,男主角谢罗衣在舞勺之年就接任自己得了大道的恩师,成为了姜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师,斗转星移两个甲子,与天同寿,容颜不老。

姜国海晏河清,风调雨顺,谢罗衣久居于白象塔上,每一纪祭祀时才出来主持一二。他眼可视万物,见天象以断国运,是为姜国至宝。

到了姜文王这一代,王姬姜酒诞生于世,他夜观天象,发现荧惑守星之兆,是为不详。

姜文王本欲痛杀亲儿,却被王后拦下,将姜酒送至白象塔由忠仆照料。一个百无聊赖的星夜里,小王姬没能入睡,奴仆却已懈惫,她悄无声息的出了门,发现了一只猫儿,她一路追逐着它,跑上了塔顶,见到了银星万点下,提灯而立的谢罗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他一手接住窜起的猫儿,歪歪头看向眼前看向跑乱了发髻的少女。

“你是王姬”

姜酒眼珠子转了转,没有回答他,只反问道“你是国师”

他也未曾回答,抱着猫儿就往殿内去了。

姜酒便亦步亦趋的跟着他,打量着周围的装潢。她自幼生活在塔底,被周围奴仆告诫不要上到塔顶,却反而对着塔顶和塔顶住着的人更加好奇了。

殿内陈设简单,一榻一桌一屏风,以及中央正烧着的一口炉鼎。

谢罗衣俯身放下猫,在炉鼎前盘腿而坐,全然不顾闯进来的少女。

姜酒顺势跪坐在他身旁,满怀好奇地打量这个据说长生不老的国师大人。她曾读过一首诗,诗上说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初初读时,她只觉得夸大其词,如今却不得不承认,真是有人当得如此赞誉。

猫儿走过来,懒洋洋趴在他的腿上,十分乖巧伶俐。

她忍不住伸手去摸,猫儿却跳起来朝她龇牙咧嘴。姜酒悻悻的收回了手,瘪了瘪嘴。

谢罗衣就在此时睁开眼朝她看了过来。

“你该回去了,王姬。”

她本想再赖一会儿,可楼下似乎有奴仆在呼喊着她,姜酒只好念念不舍的离开了塔顶。

这种事有一便有二,此后姜酒便时常绕过奴仆来寻他,大部分时候他都静坐在炉鼎前或是在下层的藏书阁翻阅典籍,并不搭理古灵精怪的少女,却也没赶过她走。

于是姜酒也习惯了他的无视,一个人自娱自乐也可在塔顶赖上大半天。

谢罗衣自修得辟谷之法后便不再进食,姜酒却时常带了点心来寻他,故意当着他的面吃的津津有味。谢罗衣不为所动,她便又换了各式各样香味诱人的菜肴来引他破戒,日日如此,坚持不懈。

谢罗衣其实不是不能吃的,他只是习惯了不吃,多年辟谷也让他难有口腹之欲。

在长达百余年的人生中,姜酒是他见过唯一一个不守礼法,却潇洒恣意的异类。他看着她在自己眼前自娱自乐,偶尔也会生出几分好奇,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姜酒就像他膝上的猫儿,偶然爬上这白象塔,便与他结下机缘。他未曾给它喂食,也未曾拘过它,只是它每每爬上这高塔,他也任由它盘在他膝上。

谢罗衣生性淡漠,跟随恩师学习的时间也并不长久,不善与人交往,但对于姜酒,就像对待猫儿,至少是有几分纵容的。

毕竟,从短短的第一面,他已断出她的天命,没有一线生机。

眼前的少女生气勃勃,他像怜悯着一朵朝开夕落的花一样怜悯着她。

谢罗衣能算天命,也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从不与人泄露天机,更别说为人逆天改命。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所以到最后,他也只是淡漠的看着她,坐上和亲的车辇,走向自己的天命。

姜国灭,他一路西行,路过赵国,本无意见过故人,机缘巧合下却还是遇见。他送她走过最后一程,彼时她已经形容佝偻,他却还是一如当初模样。

视线已经模糊,这大约就是姜酒短短几十年人生的最后时刻,皲裂的指尖颤颤巍巍越过她的大半生,终于得以抚上他的脸颊,她干涸的双唇开开合合,是到底想要说什么呢

“为什么不拦下我”

“为什么不来找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