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 / 2)

加入书签

杨绦与老掌柜四目相对,正色发问“老掌柜,您确定没有诳骗小子您刚才所言,一句假话也无”

老掌柜已是鹤发鸡皮,可一双眼里沉淀出时光赋予的温和睿智,“看来,小哥已是心有所感”

只看面前小子一脸正色,似有深意的问话,老掌柜就知他已经悟到了其中三昧。

“老朽方才所言,句句属实。”老掌柜捋着胡须,笑得慈祥。

“朝堂大人们的名号,岂是我等小民能够扯来拉大旗的一个妄议朝廷命官的罪名,足以让老朽及家人万劫不复。”

杨绦想来也确实。这古代不比后世,平民都极其敬畏朝廷,脚下又不是什么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是杭州城唉。

一个活到这年纪的老人,哪会说这样的谎话。

“那这部书,要价几何”

“因是杭州府学牵头印刷这部书,相比私家书肆印发的,价钱要低上不少。一部书共九册,不拆分了卖,一共是五两银子。”

闻言,杨绦便更加确信了这部书,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几乎就相当于是后世新华社印发的课本教材了。

因为是朝廷在牵头推广这本书,价钱是有优惠的。

至于为何不是直接颁下政令,让各地府学直接卖给学子们

恐怕也是担心若朝廷强硬推广,会引来一部分学子的非议和抗拒。毕竟谁就能断言,这部书就比以前的同类书更好呢即便水平在毫厘之间,也没有已作古大儒所著的,来得让人信服。

“劳烦掌柜,给小子结账,这部书小子买下了。”杨绦丁点没有不舍得花钱。

今天交货八匹布,赚了一两六钱银子,加上杨谚那二十四张成衣图卖的四两八钱银子,一共就是六两四钱银子。

从货款里先挪用七钱银子回去就找老爷子拿钱补上,就能把湖笔、墨锭和这部四书五经永明新解,全都买回去。

反正目前他赚的钱,又不能捏在自己手里,与其把钱给老爷子他们攒在手里,还不如用到杨谚他们身上呢。

至少钱花出去了,都有眼镜看得见,还能得一声谢谢。

本来目前挣了钱,就是打算用来投资杨谦和杨谚。现在就用给他们,不是也正好吗

嗯,相信老爷子和李桃花都不会有异议的。

结了账,老掌柜把这部书交给杨绦,神情稍显意味深长,叮嘱“小哥回去后,叫你兄弟好好钻研这部书,值得好生用它。”

杨绦也善于听话听音,开口道谢“多谢掌柜,小子一定会叮嘱的。花银子买来的书,怎能浪费呢”

如果真是新版四书五经参考教材,自然最好不过。

毕竟朝堂上风云变幻无常,政令和官员时有变化,谁又能拍胸膛断言不过就算出了差子,也只当是多看了一部书。博采众家之长,总不至于会有坏处的。

结完账,老掌柜笑着目送“小哥慢走啊,来日若有需要,记得再来光顾本店啊。”

“一定,若有需要一定再来。”

说起来杨绦做生意以来,赚回的银钱也只五两银子,但投进去的却已经有十五两不止的银子。

除去最开始,袁宁支付的八两一钱银的订金,杨家投进去的本钱,已经有七两多银子了。

因此李桃花有过抱怨“确实一直在赚钱,可银子总不见增多,只见减少。”

杨谦和杨谚兄弟两个,就一起劝她。

杨谚“做生意哪有不投本钱进去的空手套白狼,就是说一说而已。正经做生意的,哪会有这样好事。”

杨谦“那些付出去的订金,是能够收回的。也不算投出去的本钱,只是暂时抵押在每家工匠那里而已。”

这一次杨绦回了家,拿出买给杨谚的笔、墨锭和四书五经永明新解,说清银子来自哪里、又用在何处之后,李桃花是心疼得抓心挠肺,却又不知该否心疼。

只因杨绦没有乱用钱,又都是买给她心肝儿幺儿的,一时心情真如打翻了调料罐五味杂陈,矛盾得很

最后,李桃花还得肯定杨绦,语气磕巴又细弱“都是读书、用得着的、东西,你买得也没错”

这一下子就花出去七两一钱银子,是七两一钱银,不是七钱一分银啊

老爷子杨英真是舍不得啊,但又真不能骂杨绦乱花银钱,还要绷着脸夸赞一二,以示他这个大家长的公正无私、教孙有方。

“老二,你能将你三弟的功劳记在心上,并为他索要到应得的酬劳,你做得不错。但有一点,以后再像今日这般,要花用出去一大笔银子时,得先回来和我们商议过才行,万一家中有更急用银钱的情形呢”

李桃花和老爷子的前后神情,看在杨绦眼里真是有取悦到他。

他挣钱是投资给杨谦和杨谚的,又不是拿给老爷子和李桃花去用的,当然是要在他手里明明白白花出去,让杨谦和杨谚清清楚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就算之后钱挣得多起来后,他也会在资助杨谦和杨谚读书赶考之余,把所有赚来的钱都继续投入到生意中去,就是不会交到老爷子和李桃花手里

至于投入到哪里比如,提前购买木材存贮下来,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就能开始打造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又比如,提前打造好弹簧,到时直接就能安装在飞梭织布机上。

再若有一大笔钱,他拿去买下一块地,以后用来建厂房不好吗

想把他赚的钱全捏在手里老爷子和李桃花他们想得太美了。顶多就像现在这样,银钱在他们手上过一趟,最后还得拿来投入到生意里去。

“笔墨就是读书人手中武器,没有趁手的武器,如何上科举场和天下读书人争斗我刚才不也给您说过这部书有可能有着非同凡响的地位,可能早晚都要买回来的,既如此,宜早不宜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