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石二鸟(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日就这么过了,没有智能化的时代,日子一样没少,该吃吃该喝喝一样不落,

我不禁感叹,就这样平平庸庸过完这一世,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更没有多大拯救苍生的抱负,那样对我一点兴趣没有,但是我又想了回来,这贼老天为何要将我传送到这个时代。我想不出答案。

第二日,我们几人便趁着眼下好时节,去了离此地不到三十里的邓县。

邓县不大,跟我们我们现代的一个镇差不多,横竖两三条街,加起来可能居住百姓也就两三万人吧。

进城时见城内两旁有许多流民上前乞讨,路景尧见不得如此,便向他们扔下几个铜钱。

进入街市后人渐渐多了起来,络绎不绝。

人们都趁着难得的春日出来遛一遛,街上的行人大多都脸黄肌瘦,虽说如此,但是大多都还是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并未怨天尤人。

朴素简单,这或许是这个时代平民最好的赞美吧。

进了县里黄月岚一头扎进路边的小摊的古怪玩物上,几人叫也叫不动。她自天性对稀奇的东西很感兴趣,可是她爹也从来不让她怎么去市井,一是怕她那要强的性格惹下什么麻烦,二是闺女家的汉代不怎么提倡。

几人好说歹说才跟了上来。

周子闵有事而来,先去城头的张记酒坊把客栈的所需先置办了来,黄月岚也跟着去了,于是剩下的就只有我和诸葛亮。

而她今日一改往日的尊容,女扮男装起来,一身净白的长袍如卷轴中高人徐徐走在路上,眉间英挑,不像女子似俊郎。我知道她为女子,内心始终有些尴尬。我不知道跟她说什么,不可能与她说她以后都不知道的事叭。

于是走了一段路,我忍不了了。就上前询问道:“兄长,你以后如何志向啊。”我知道这没来由的问题却是有点懵,哪有一上来就问人家志向的,这岂不是很轻浮。

而她似乎也没这么去认为,笑着回道:“暂时不曾考虑,昨日子闵兄长说的田舍农罢。”

我没敢继续问下去,一直静静的想着:这样也挺好吧,这种时光是短暂的,我倒是希望你如此。

穿过一条长街后绕了一道小巷,我们来到了一家米店门前,上面大赫赫的写着,“懿斗米”三个大字,我以为我眼睛花了。走近看发现却是如此。难道这时候就开始玩谐音梗了?我很是纳闷,这不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文学标志嘛,怎么会出现在这儿,或者还有其他穿越者?

店外人满为患,挨个排着长队,店内似乎已经忙的不可开交,我与亮一同入了店内,此时一位身着清素蓝衫男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男子身高身高八尺,体态文雅,五官饱满圆润,一副狼眼下却少不了一许寒意,见把众人招呼你来我往,甚是可亲。确实个商人的料。

此人你看便知道是这店里的东家,与店内其他伙计不同。他正在与排队的众人挨个装米上称,兴是这长队等候太久,自己也跟着忙活起来。

亮便上前去招呼:“兄长,好久未见啊”

这一如既往的还是这般寒暄,这礼节真就让人头疼。

男子见此便停下了手中的活,指挥着旁边的伙计接下手中的事。于是便笑颜的过来一同与我们招呼起来。

“亮儿怎么有空今天到我这儿来呢”说完男子轻盈一笑。

亮打趣道:“可是这兄长门槛太高,亮攀不进来乎?”说着两人大笑起来。

亮与昨日说话不同,这女扮男装后,行为举止倒是真像一位才子,怪不得那黄月英被他迷的神魂颠倒。事实也确实如此。

“对了,想着与亮儿对话。怠慢了你这朋友,这位是?”男子疑惑的问到。

诸葛亮听后随口道:“这位是我近日结识的一新友路景尧”

我自知古人相互介绍,交友也是讲究门当户对,必是先报家门,如颍川荀氏、琅琊王氏等。亮自知我身份卑微且只字未提。如此说来,这诸葛亮情商也是够高。

我见过后立马应道:“在下路景尧,唤我景弟就行。前几日送司马先生回来的黄家仆人。”

诸葛亮见此好像心中有些许郁闷,我倒是看出来了。我倒是觉得没什么。

男子见此赶忙礼遇回道:“在下司马懿字仲达,家中排行老二,在此也是老二,故此常叫我仲二。”

我内心顿了一顿,说不出话来。这让我一下明白了什么,又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诸葛亮见我呆滞了一下,似乎有些尴尬于是便搭上仲二的肩托着他转身并肩而去,:“他可不像什么仆人,昨日抚琴之意,他懂的一清二楚。”

“哦,是吗。那这小兄弟我可得好好结交。”

“哈哈哈哈哈哈哈”

待路景尧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好像失礼了。

于是也跟着他们上了二楼,上面是个仓库,仓库旁边有个干净不大的厢房,似用来招呼其他重客所用,房内干净整洁,紧挨窗边有张条案,条案可入座四人。

见他们招呼我也入座后,就开始闲聊起来,聊了不久见我不旁搭话,可能觉得有些尴尬,于是仲二便将话题往我身上引:“我瞧景弟也不像那一般俗人,这英姿勃勃,一表人才啊。”

说这话倒是奉承了我,抬得我说不出话来。不愧是个商人啊,于是便道:“早闻仲达兄长神采熠熠,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啊。”

刚进店内时路景尧当听到“司马懿”说出口时,心中已是不解,从小直言直口惯了,于是便疑惑的问道:“仲达兄,你家居北方,且又是河内大族,为何会来这荆州之地呢”

仲二被这话给问懵了,也是才认识就查户口问家事,这谁受的了。

诸葛亮急忙打圆场:“景弟向来如此,兄长莫要诧异。”

司马懿停了一下后急忙回道:“不碍事,这倒是没啥。”说着便继续道:“说来话长,家父与师父虽无往来,但是属司马同宗,北方混乱,家父不愿入仕,又恐我等子弟参政,故此让我来南方躲避祸事。”

“如今天下大乱,谁胜谁败尚未可知,我也无心拘泥于朝堂。”

诸葛亮也跟着说道:“我几人皆因乱世,而身处其中所感到不值,做个闲散翁倒也快活。”

听到于此我不禁叹息道:“希望如此吧。”

司马懿见状:“景弟为何叹息,难道是我如此不好,还是怠慢不周?”

“那倒没有,只是叹息眼下乱世何日是个头啊。”说着便继续随口吟起来:“唉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诸葛亮听后也不觉大赞,像极了明清时的酸儒。

司马懿道:“好词啊,景弟果然大才。只是不知这北固楼何处啊。”

诸葛亮也是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