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2)

加入书签

王氏一个眼风扫过,屋里的人俱退了出去,她这才一下一下的轻拍着欧氏的背脊,待欧氏平息下来,才温声道“这是怎么了回门时还好好的。”

欧氏红着眼“原本只有我和夫君,日子自然是好的。谁知他们一大家子全都上运京来了,话里话外的意思,竟不是做客,都是要依附着夫君过活的。您见过谁家大伯子、小姑子全都都不请自来,要靠兄弟养活的”

王氏叹了口气“姑爷有才有貌,若不是家世差些,哪里轮得着咱们家呢把你嫁给姑爷前,我就想过了,贫寒人家,要出一个进士不容易,他是李家好不容易才供出来的读书人,将来必是要反哺家人的。这一点不过是癣疥之患。乡野村妇,我儿略费些心思便能让他们服帖,左不过稍费些银两,这对于我们家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欧氏难以忍受道“母亲,我并非舍不得那三瓜俩枣的,只是他们一家颇叫人难以忍受。婆母一来,便把我种的一片兰花给铲平了,你猜她干什么她种菜还让人把府里夜香留下来浇菜。”

欧氏一副要撅过去的模样“您都不知道,袁嬷嬷跟我说,收夜香的还奇怪我们家怎么了呢。还有那个赵氏,有一天居然悄悄的跟我说灶上的婆子们肯定在暗地里揩油。我还以为她不小心瞧见有人贪墨呢,原来她是见家里的汤水每日被人撇了油,便以为婆子们把油水给偷着吃了还有那一帮侄儿侄女们,跟仇人似的,见面就掐,全没个消停的时候”

“母亲,我们欧氏一族也是名门望族,您怎么就给我找了个这样的人家”

王氏也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霜儿,这门亲事说定前,也是让你见过姑爷一面,你是点了头的。”

欧氏张了张嘴“那不是”那不是李高惟人才出众嘛那时她可从来没有想过柴米油盐,没有想过婆家如此可怕。怪不得从前听堂姐说,找个好婆婆比找个好夫君还要紧。

王氏叹了口气,拍拍她的背“霜儿,原不想和你说这些,也不得不说了。我们欧氏一族族人众多,代代有人出仕,确实不容小觑。但说到咱们小九房,与嫡支已经出了五服,且从你祖父开始,就不曾有人中举。虽然傍着大树好乘凉,我们小九房买卖做得风声水起。但有钱无权,这富贵便有如无根浮萍。族中势大,对外的时候,虽然是我们的依靠,但是于内,我们小九房人丁单薄,你这一代,唯有你哥哥一个亲兄弟,又身子弱,精力不济。族中人心浮动,不少人眼红,若族内有人想侵吞我们小九房的家产,我们又能仰仗何人去”

欧氏一时口干舌燥,说不出话来。

王氏目光幽幽的看着她“我们家必须得有个出仕的人。京中权贵豪族,自然是知道我家空有个名头,欧氏一族的资源,落不到我们这一房头上来,不愿与我家结亲。我思来想去,只能寻一寒门,他靠着我们欧氏一族,虽得不到提携,但也不至于被人欺了去,我们呢,靠着他,算有个能对外话事的人,才能令族人不至逼迫,维持面上的平稳。”

欧氏心情沉重,抖着唇“母亲,您从前都不曾同女儿说过。”

王氏怜爱的帮她擦了擦泪“我是想着,女人一生都难,也就在闺中有母亲护着,能松快几年,便不让你跟着烦心。你啊,别钻了牛角尖,有句话叫做多年媳妇熬成婆,这就显出嫁人后的难处了。这嫁了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没有这般苦,便会有那般苦。你要想开些,李家人也就是上不得台面,但听你说的,你婆母不是个磋磨人的,你倒比许多人家要强了。”

欧氏听着心里想通了些,皱了皱鼻子“他们敢穷翰林能有多少俸禄现在一家子吃的住的全是我的嫁妆,还敢欺到我头上来”

王氏责怪的拍了拍她的背“你这孩子,这些话不可挂在嘴边”

“我省得的,母亲,您别看轻我,面上功夫我自是会的。”

王氏听得,欲言又止,叹了口气,这终是自家金尊玉贵养出来的娇娇儿,委屈她和一群泥腿子做了一家人,若在自己这个母亲面前不让她疏散疏散,那可不憋坏了她么这么一想,王氏便也停住了要教训她的话头,转而同她说起了最近风闻的趣事。

而李府这头,李老太有睡午觉的习惯,一众子孙都散开去,李宁湖领着两个弟弟也回了自己的住处。

等两个弟弟玩得累了,挤在一张凉榻上睡去,李宁湖为了调动两个弟弟的认字兴趣,挖空了心思想做点儿小道具。

她招手叫过来负责照顾他们的婢女麦穗“能不能给我拿几张纸来要厚一些的。”

麦穗眨了眨眼“三夫人屋里有,管事妈妈要写花名册、记账,也是有纸的,只是纸张差了些。要不就只有去前院,姑爷书房那边总有的。”

为这点小事,李宁湖可不想惊动欧氏。前院书房就更别提了,她摸去过一次,前院管事一副看傻大妞的目光看她,生怕她粗鄙损了书册。那本启蒙的三字经可费了她不少力气才讨来的呢,她可不想再讨没趣了。

“那你向管事妈妈去问问看,不用多好的纸,只要厚些就成,顺便到厨房抓一团剩饭来。”

麦穗答应了一声,过得一阵果然给她拿了一叠粗糙泛黄的纸并一团剩饭。

李宁湖把纸裁成巴掌大的小方块,再把饭粒碾碎和水捣成糊,每三张纸粘合到一块,这样的厚度背面才不透墨,又有足够的硬度。

全部粘好晾干后,李宁湖才开始拿了眉黛在纸上写字,做出了一批字卡。

等两个弟弟一醒,李宁湖再一张张字卡教他们认字,最后道“字儿我都教你们认过了,现在我就得比比看谁更聪慧。”

三郎四郎精神一振“怎么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