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 85 章(1 / 2)

加入书签

李淑池和李慧泉拎着裙子,笑着往山上跑。身后林嬷嬷、高嬷嬷及两人的贴身婢女紧追不舍。

林嬷嬷怒道“三姑娘、四姑娘,怎的到了这庄上,就野了性子,若再不停下来,回头便要罚抄十页大字”

李慧泉回头做了个鬼脸“嬷嬷,整日端着算怎么回事也让我们松快松快。”

这两个小姑娘对于三年以前在老家乡下的事儿记不大清楚了,但还是天然的亲近田地山林。如今一个九岁,一个七岁,也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到了庄上,就免不了有如飞鸟出了笼,两个嬷嬷有些管不住了。

这俩嬷嬷虽是分配给两个小姑娘的教养嬷嬷,但一则将来指着傍着姑娘养老,不忍对她们过于严苛,二则上头的李老太对此并没有多的话,她自个还见天的往林子里去呢,于是这两嬷嬷也不知不觉间放松了对两位姑娘的要求。

此时林嬷嬷和高嬷嬷相视无奈一笑,眼里又有些对这俩小姑娘的怜爱。

李宁湖站在一株树下,远远的看着这一幕,也是忍不住一笑,这离了赵氏的影响,两个小姑娘的性子掰起来倒是快。

正看着,大曲就走到了李宁湖边上“姑娘,刘大志来了,您是现在见他,还是稍等会儿”

李宁湖侧过身“就现在见,叫他过来说话吧。”

刘大志很快被人引了过来,他有些不敢回头,余光里看见一抹嫩黄的裙角,被刮来的一阵夏风吹得飞扬。

“小的见过李姑娘。”

李宁湖上下打量了一番。

刘大志皮肤黝黑,一副老实巴交的农家老汉模样,但与一般农夫不同的是,他眇了一目,拿根旧黑布条缠着,右手无名指和食指也不自然的垂着,据说这两指是完全不能动的。

此人曾是袁家军下一个未入流的百夫长,在一次战役中受伤致残,不得不解甲归田,不过老皇帝一向对手下兵将不错,给了一笔抚恤银子。刘大志用这笔银子盖房置田地,娶妻生子,比起死在战场的其他人来说,也算幸运的了。

只是从古至今,这老百姓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混个温饱而已。刘大志如今又有了曾孙辈,家里人口多,这么多年又没能多添

田地,日子就过得艰难起来。

听同乡说有户人家要寻个教头,训一支家丁护卫,给的银钱不少,刘大志就动了心思。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每回梦里还会去回想当年枕戈待旦的日子,而且年纪越大就越能回忆,当年的本事他还一点没忘呢。就是为了家里又新多出的一张吃饭的嘴,他也得来试试。

李宁湖这寻教头,也寻了许久了,她也不单纯追求功夫高低。这些下人都成年了,这时候开始练武,能练出个啥主要是得有纪律,令行禁止,行动起来会配合,对于异常状态有这个警惕意识。

如此冲着高薪,便有许多武师镖师自告奋勇,李宁湖看着一个个头脑简单肌肉发达的模样,都不大满意。直到看到刘大志的履历,李宁湖就觉得合适。当过百夫长,被训练过,也管过人是吧,纪律配合上头更不用说了。

李宁湖目前也只能请到这样的,百夫长只是不入流的武官,再往上入了流的,国泰民安停战后也大多有个好去处了,不会屈就李宁湖。

只是看到这刘大志,李宁湖禁不住有点失望,妥妥一个老农民啊,哪还有半点军士气质了

“你还能做教头”

听到李宁湖的问话,刘大志挺了挺自已早就驼了的背“姑娘,小的这身残了,事儿还记着呢,我,我不要那么多银子,只要一半就成了。”

李宁湖想了想,道“那么,若我给你十人,或二十人,你预备怎样训练”

一说到这,刘大志眼中有些莫名光彩,说话也顺畅了“姑娘,这要练出好护卫,首先得挑出好护卫,若平日就有些不服管制,游手好闲,花花肠子多,这样的人成了护卫,日后就易欺瞒姑娘,欺压下人,偷拿贪墨,也易在危急时刻舍弃主人,甚至噬主。”

李宁湖听他这一番话,居然有条理有水平,实在不似一个农夫了,不由来了点兴趣“咦,你这一番话,倒不似只是个百夫长了。”

刘大志黯然“原先也得上官看重,跟着学了些练兵之法,若不是身残。”

李宁湖点点头“那若是选好护卫之后呢”

刘大志又兴致高昂起来“这选人之时,就要细看平日有无劣迹,选好

之后,什么武功招式都不是第一要紧的,第一要紧的,便是定下规矩,要求严格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暴雨中让在庭院中站上一夜,队形也是不能散乱丝毫。若有不从者,姑娘须得让小的下重手才成。”

李宁湖不住点头,又听他说出第三、第四,只觉得怪不得当年老皇帝能得天下,原来是这么着练兵的。只如今承平几十年,这些军队未必还能保持当年的水准了。

李宁湖当即拍板,就雇这刘大志了,原先只准备让他练十人,此时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便觉只是十人未免浪费他这番心血了,还是二十人吧。

当即让头曲领着刘大志,从皇城李宅,到山庄,再到田庄,三处之人任他挑选。

李宁湖聘了刘大志两年,让他训出一队护卫,并挑出个护卫长来。到时由旧带新,刘大志也可带着银子颐养天年了。

这件事她暂且放到一边,倪家的事她就让醉庐掌柜吴老儿留心了,也怪她从前没想起来,其实这酒肆茶馆不是最好收集零散消息的地方么酒客们喝酒议事,或者并不会说出自已认为要紧的消息,但是多方综合,应该能推断出一个大势,且许多人有酒后失言的时候,听一半猜一半,不难掌握情报啊。窦玄章恐怕早就借她这地做过这样的事了。

吴老儿也不负重望,把零散消息一合,给李宁湖捎了信来。李宁湖又向柏先生与欧时均各讨教了一番,由柏先生寻了昔日同年借来邸报钻研,大体得出了结论。

由于庆郡王掌握了新琉璃这一神物,又集一班能工巧匠,将此玩出了花来,在慧朝上下疯狂敛财,听说还要将商路开到凉国去。对此连皇帝都是赞许的,这新琉璃又不是战略物资,只管出国圈钱好了。

庆郡王借着这笔大横财,将流民遣回原藉,恢复生产一事办得有模有样,竟然大出所有人的意外,得了皇帝嘉许,反是太子,近来差事办得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一次受了训斥。

从各方面综合来看,太子一系近来也在圈钱了。后宫丽妃因为无子,大概率领着倪家倒向了太子,以谋求后半生的安稳太妃生活,倪家也谋求沐恩伯能再度续航。因此这倪家成了太子一系的钱袋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