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 / 2)

加入书签

117七流

燕大每月例行会议。

校长总结完这个季度的工作主要是上面有关部门的检查然后例行公事地问了一句“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吗”

一般来说,这个环节是不会有人讲话的。

然后校长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说一句散会。

但今天,有些不一样。

数学院的院长吴志天在此时咳嗽了一声“我有事。”

他的样子像极了古装剧里,那些说“臣有事禀奏”的朝廷大臣。

生科院名誉院长叶勤学的手搭在了一起,平时弥勒佛一样的长相,此时表情全是严肃“我也有事。”

隔壁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请假,来开会的系主任李安然顿时两股战战。

新传院院长如今不过五十又一,因为天天举铁,身材极为壮硕,在燕大62个学院的院长里,健康指数恐怕只有隔壁练长跑的医学院院长能与他一较高下。

但不知为何,在今天这个三月一次的院长会议召开时,新传院院长骤然高烧不退,卧病在床,只能系主任来代为开会。

虽然李安然去医院探望生病的院长时,发现对方龙马精神,病床底下还藏着一根50kg重的杠铃,但他依然临危受命,来到了这个会议室。

但是现在,李安然突然就明白,为什么院长会生病了。

肯定是乔御那件事。

果不其然,在得到校长批准后,吴志天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学院有一位学生叫乔御,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他的外公是天海大学数学院终身教授,已经去世。在外界质疑乔御的学术成就时,新闻学院的学生连番重拳出击”

一顶顶帽子不要钱似的往李安然头顶上戴。

什么“极大地损害了燕大的形象”“给华国人民丢人”“让国际友人看笑话”“严重挫伤青年学者的积极性”

校报的事情,的确一直是新传院在管。毕竟搞文化输出,他们是专业的。

校长疑惑的眼神看向了系主任的方向“李主任,这是怎么回事”

系主任站了起来,想要解释一番,他的脊梁本来是打直的。

但,在十几年前,李安然就放弃了学术,转向了行政管理岗位,以至于没有几篇能拿得出手的论文傍身,在面对两位院士的时候,背不听使唤,自己不争气地弓了起来。

“我们已经严肃批评了校报编辑部的同学,并且予以记过处分。”李安然赔笑道,“至于另一位同学,她的辅导员也对她进行了约谈。她说卖给视频网站的原视频被恶意剪辑。这两件事,我们已经严肃处理。完全就是一场误会。”

“另外,学校的舆情监管部也联系了平台,做出相关辟谣。乔御召开学术会议的消息,也将由燕大官方微博推送。”

叶勤学的手搭在了桌子上“误会都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事情传出去了,信的人会信,不信的人还是骂你学校有黑幕。燕大损失的公信力由谁来负责挽回”

李安然是断然不能说出“我负责”这种话的,只好表示现在已经及时止损。

想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传院的都要在学校内部夹着尾巴做人。

李安然一把年纪了,还要被骂得狗血喷头,偏偏骂人的两位老学究十分讲究,来头也大,惹不起,他只好唾面自干。

但是一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还卧在病榻上的院长,李安然就不怵谁了。

他气到手抖,打电话给了范晔的辅导员,辅导员点头哈腰完,又给范晔打了电话,让他来自己办公室一趟。

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做踢猫效应。

辅导员怒道“你快点把那个报道给我删了。”

范晔脸色苍白,也不忘拿鸡毛当令箭据理力争“你这是在抹杀新闻自由在美国哪怕是报道总统的负面消息也不会有事,我们华国的新闻界需要皿煮、自由的血液”

“我自由你个,自由就是让你写假新闻的”辅导员破口大骂,“我看你越学越反动。要么删了并且发个声明表示报道子虚乌有,要么挨处分被开除,你自己选吧”

在学术界,如果有人对一项成果有疑惑,并且又争不出个真假,这时候,证明成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发表论文的那一方开学术报告会。

理论上讲,学术报告会是不需要门票的。

但因场地有限,并且门槛极高,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单位或者学校方面主办,代替报告人去发送邀请。

有时候,学术报告会也是一个刷资历的好办法。

但是鉴于不是什么成果都配得上一个报告会,如果一位学者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盲目召开报告会,很容易出现听众寥寥无几的尴尬景象。

因此,有资格开学术报告会的,大多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或者在国际上闯出一定名声的中青年学者。

一位本科生开学术报告会,这在整个燕大的历史上,恐怕都是头一遭。

燕京大学微博官方号十分低调地向社会各界宣告了这则消息。

燕京大学v燕大新闻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者乔御即将作学术报告我校青年学者乔御应邀到访燕大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并将于10月17日下午在数学中心报告厅作题为“孪生素数猜想rijecture”的学术报告。

燕大再怎么低调,也是国内级别的顶级名校,其数学领域更是华国数学界的风向标。

首先转发的就是隔壁清大的官v,直接明示希望燕大能懂点道上规矩,多发几张邀请函,我们学校研究数论的教授等着听。

清大还表示多余的乔御如果放着不要,可以扔给清大。

虽然是玩笑话,但是如果乔御真的想转校,他们也是愿意运作一下的。

整个数学院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因为时间紧迫,拟邀请的都是国内学者和一些燕大系的官媒记者。

乔御还是第一次作做学术报告,院长吴志天不太放心,特地把人叫来,嘱咐了几句。

“这个报告会预计1个小时,前30分钟是你的t阐述,你需要在这半个小时内,讲清楚你的证明思路和过程,尽量做到快准狠,没有疏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