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 / 2)

加入书签

141七流

春节结束后,乔御就再次投入工作之中。

在天海的王晨也过来帮了忙。

王晨是乔御挖的第一个科研员,当时迫于生计和导师的压力,加入了寻安生物制药。本来有些低嫁的意味,但是没想到在这里一年发的论文比他过去几年都多。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科研人员,再加上工资不错,王晨也就渐渐安定下来。

乔御估计,哪怕是放在高校,如今28岁的王晨也有了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能力。因此,把天海的实验室交给他,倒是很放心。

有了虚拟实验室后,实验进度骤然加快,进城宛如坐上火箭,一天一个样。

张开伟惊喜的发现,每当他有疑问试验进度卡住后,第二天乔御就会给出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法。

几天下来,乔御在张开伟心中的地位,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如果之前,张开伟对乔御的态度还是尊重,那现在简直把他当自己的老前辈一样尊敬。

太强了,不放尊重点不行。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周,在几位科研人员加班加点的赶工下,实验室终于做出了第一组数据。

有了它后,剩下的数据也变的十分容易类推。

王小明在春节后也来到了张开伟的实验室帮忙,看着进度一天一个样,感觉自己像是高中生被老师带着在学校做实验,而不是在做最新学术研究。

这种丝滑顺畅的感觉,是他很久都没体验到的了。

终于,在所有人的加班加点赶工下,在开学前几天,第一阶段的实验全部结束。

许宣教授已经连轴转了两月。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哪怕是春节时,许宣也不敢松懈,自己主动来实验室加班。

虽然如果hsc扩增实验成功,论文一作肯定是李院士的,但是呢,能捞个s期刊二作,对许宣这个副教授来说,也是不错的资本了,不说别的,晋升正教授绝对没问题。

谁让自己拉不到经费呢。

许宣脱掉手套,取下眼镜,用小方巾擦干净重新戴上,这才从兜里掏出手机,拨打了李东伟的电话。

李东伟那边声音有些吵“喂,小许啊,我正在开会呢。什么事”

许宣听着那边的“再来一杯,满上”的劝酒词,心里一阵嘀咕,脸上却微笑道“李院士,之前试验进度受阻,您说来实验室看看”

李院士不满道“你不是昨天才打的电话吗,我找资料理思路,也是需要时间的啊。”

许宣不免有些焦虑“李老,您知道的,张开伟那边也在做同样的实验。我们还不知道他们进度,要是晚一步就迟了。”

李院士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许宣,你太紧张了。”

“张开伟和你当这么久同事,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一个副教授,一个学生,再加上一堆从其他学校捡来的研究生。何惧之有”

“你的对手,应该是国外那些实验室,不要老局限于校内。我听说洛杉矶大学、还有岛国的东京大学,都在做这个研究。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这是干细胞领域的圣杯。哪是随随便便一个野鸡实验室都能做的”

“这样吧,我让小王过来帮你看看。”

小王是李院士旗下另一个项目的负责人。

在李院士的心中,从研究生就跟着他的王教授,是肯定比半路投靠的许教授亲切的。

许宣道“可是”

他话还没说完,李东伟已经挂掉了电话。

许宣看着手里新到手的一期自然通讯,以及上面“基因实验室”发表的论文,重重叹了口气,愁眉不展。

张开伟基因实验室发的是造血干细胞的3d转录图组,是用斑马鱼的尾部造血组织举例做成的样本。

一般来说,因为人是哺乳类动物,各个实验室通常也是用小鼠做的实验,很难想到其他物种。但基因实验室竟然另辟蹊径,从斑马鱼上找到了灵感。

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在功能上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胎肝,审稿人在自己社交网络上高度赞扬了这种灵巧的思维模式,并且期待乔御能做出更多惊人的成果。

许教授叹息一声“要是能知道基因实验室的进度就好了,这样我也不至于这么焦虑。”

说完,他整个人突然顿住了。

“不对啊,我好像有个研究生在张开伟那里干活”

因为王小明没到他实验室干过活,许宣对他印象并不深刻。就记得挺沉默内向一个男孩,说话直,性格不讨喜。

许宣的心思活络起来,当即就联系上了王小明。

他也不是想让自己学生当科研间谍,就随便问问进度身为老师,关心学生是他应该做的。

许宣也不怕王小明会不答应。

除非他研究生不想毕业。

二月末,开学。

王晨依依不舍的和乔御告别,并且告诉他有空常来天海看看。

乔御坐了几个小时飞机回了燕京,第一件事就是去2号实验室看看实验过程。

如果确认无误后,就可以发表论文了。

论文挂的名,是燕大基因实验室。

通讯作者张开伟,一作乔御,二作是王小明和王晨。

乔御是个对自己人很大方的人,从来不介意认可的人蹭蹭他的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