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1 / 2)

加入书签

157

上午十一点,叶勤学在下班去菜市场的路上,蹬着自行车,思考着今天要回去炒个什么菜。

别看有的人是个院士,但是回家还是要天天给老婆做饭,真是令人唏嘘。

骑着骑着,他正在马路牙子上等红绿灯,手机铃声响了。

叶勤学掏出手机,发现打电话来的是唐良文。

叶勤学打开免提模式,扯着嗓子询问“怎么啦,小唐”

“乔御”

唐良文语气略显激动,但是大马路上人来人往,声音嘈杂,叶勤学就听清了乔御俩字。

叶勤学还以为乔御出事了,连忙从自行车上下来,问“你大声点,乔御怎么了”

唐良文几乎是吼着喊了出来“乔御在ce上文了”

叶勤学一听,愣住了“不是几个月前才在sce上发过吗”

“是啊,但是今天又发了一篇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做出来了”

叶勤学怔然片刻,后知后觉地仰天狂笑。

“好,好”

他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内心感慨万千。

叶勤学之前顶着系里人的怀疑,让学校给乔御拨款五百万,也是很有压力的。

乔御的实验室一直没出论文,业界人难免议论纷纷。

如今一听这个消息,叶勤学竟颇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宛如在大马路上坐地飞升,天灵盖都麻了。

这可是s正刊论文

过去一年都未必有一篇,如今一来就是俩。

理工部其他学院嫉妒的眼睛都快滴血了。

叶勤学和唐良文互相祝贺了一下,此时,红绿灯已经变换了好几次。好在他是靠着人行道,倒也没什么关系。

他很快就想起了另一件事,

叶勤学拨通了秦院长的电话,道“之前乔御申请提前毕业的文件,你看过吧。”

秦敏慧“已经通过了。”

“再加一份文件。”叶勤学咬牙,道,“我明年这个时候就退休了,院上的教授名额正好空出来一个,给乔御”

秦院长虽然料到叶勤学打电话给他,是来要好处的,但是她依旧被这个大手笔震惊了。

“这、这不太好吧”秦敏慧忍不住站了起来,在办公室打着旋转圈,“从建校到现在,我们学校也没这样的先例”

国内的环境是相当看重资历的。

正常情况下,从讲师到副教授,就需要10年左右。每年,升职的名额都非常有限,又是全院、甚至全校合适的一起晋升,竞争也就显得愈发激烈。

要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张开伟今年都四十好几了,也才刚评上正教授。这还是借了乔御的东风。

叶勤学道“当初蔡元培都能破格提拔梁漱溟,你们现在的思想境界怎么还赶不上百年前的古人或者你觉得现在燕大的生科院还有什么能让他留念的吗”

比师资队伍、学术氛围,别说国外名校了,连隔壁清光都赶不上。

比财政支持算了吧,人家自己都能拉几千万赞助,看得上你那几百万

秦敏慧的神情踟蹰起来“可是,乔御也不一定会走吧他和隔壁数院的教授,关系不是挺好吗”

叶勤学一口老血含在嘴里,不上不下,好生气人。

“人家和数院关系好,和生科院有叼毛关系他的重心又不在数学上你信不信只要乔御说自己想留学,全球各地高校都有人派人过来游说你觉得到时候还有什么竞争力”

“截止到目前,乔御已经发了两篇论文,得过柯尔奖。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完成了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除此外名下还有十余篇sci论文。你觉得他够院士候选资格没”

“而他今年九月才满21周岁。”

只要他不中途陨落,叶勤学甚至觉得,他活着登上教科书,都不成问题。

再不济,起码也能成为一方学阀,庇佑燕大三十年江山。日后压清大压的跟孙子似的,不成问题。

秦敏慧的态度终于坚定了起来“好,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和校上申请。”

叶勤学这才长舒一口气。

他到菜市场,买了两条五百元一斤的长江刀鱼,又割了三斤肉臊,再加上蔬菜水果若干,喜滋滋地回了家。

叶勤学推开门,发现自己的老妻竟然正在厨房忙碌,顿时颇为意外。

叶院士至今承担家里做饭任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在清大物院当院长的媳妇。

赵玲听到声音,在厨房里嚷嚷“回来了我今天做了红烧肉和溜肥肠。”

叶勤学把买来的菜放进冰箱,心里顿时一咯噔。

赵老太太是江淮人,口味淡。再加上推崇健康养生,吃饭一直清汤寡水。

他的老妻很少下厨,上次下厨叶勤学努力回想了一下,好像是三十年前,赵玲刚生了孩子,想回实验室,但小孩没人带,希望叶勤学辞去学校的工作,在家里奶孩子。

这怕不是,断头饭啊。

叶勤学心情沉重地坐在餐桌前。

赵玲给他夹了一筷子肉,放进他的碗里“尝尝。”

叶勤学囫囵吞进肚“好吃,好吃”

赵玲“我也不给你卖关子了。你明年退休,乔御刚好明年毕业。研究生总要读吧你看看你们生科院,一个没魄力的秦敏慧,一个能力不行的李东伟,你打算让谁教他”

“施文已经盯了好久了,这才拜托我来问问。乔御在国内读一年研,再去国外深造几年。回国的时候二十三四岁,正好。起码还能为祖国发光发热四十年。”

果然来了。

叶勤学放下筷子,摇了摇头“乔御不读研。”

至少,不会在燕大读研。

“不读研”赵玲眉头一皱,“不读研怎么行直接参加工作,学历太低,以后评职称,总是要被一些倚老卖老的东西卡一卡。”

乔御又不是什么学二代。上面没人保驾护航的话,单从年龄和学历看,恐怕要延迟五到十年,才能拿到自己应得的荣誉。

学术圈看起来再怎么高大上,本质也是由人组成的。

有好有坏,质量良莠不齐。

有人做科研是出于理想和兴趣,有人则是当做一条功名路在攀登。

赵玲身处其间,摸得门清。

“不读研,”叶勤学骄傲地挺起了腰杆“我跟秦敏慧商量了,明年乔御毕业,直接评燕大生科院的正教授职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