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赶集-童年的回忆(1 / 2)

加入书签

第二一大早还没亮一家人都起来了,简单的热了昨剩的饭菜,吃完饭一家人背着背篓就出发了。

昨晚一家人讨论让谁去卖东西,众人意见不统一了。

卞长金和郭云绣的意思是,夫妻两带着卞大军去镇上卖,卞大军可以帮些忙。

不管吃食生意卖不卖的掉,回来肯定是下午两三点了,让卞爱军在家带着妹。

卞轻轻一看这样安排就没自己什么事了,那怎么校

销售也讲策略的好不好,凭你们几个人往地上一坐,等着顾客来买,能卖多少钱,卞轻轻肯定不同意。

这不最后卞轻轻软磨硬泡争取到全家人一起出动。

卞长金用扁担挑了两个箩筐,郭云绣背着个大背篓,里面放了两个簸箕和两个笸篮。

卞大军背着一个背篓,背篓里放着一杆秤和秤砣。

卞爱军手上挎着个篮子,里面放着用来包吃食的油纸和报纸。

卞轻轻人个子矮,不拖累大家就很好了。

箩筐、背篓和篮子都用老粗布盖严实了。

卞轻轻几人出了家门,外面还没亮,村子里一片漆黑,零星能听到一些鸡鸣狗叫声。

路上运气好能搭上车,运气不好要赶一两个时路。

隆冬的寒风吹到人脸上格外刺骨,几人被冻得直哆嗦,这时候都知道走动起来更暖和,两大三都只顾着埋头看脚下赶路。

几人赶了半个时辰的路才搭上一辆去朱弯镇赶集的三轮车,赶了一个时的路。

卞轻轻两条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体力严重透支,腿有千斤重。

唉还是年纪太了。

果然机械不是两条腿能比的,坐上三轮车十几分钟后就到了朱弯镇,郭云绣肉疼地给了2块钱车费。

朱弯镇在下杨村的东北方向,这时候的镇上远不如二十年后繁华,只是一个三条马路的交叉口往三个方向衍生几百米的集市,石子路,两旁有一些砖瓦房的店铺,大多都是直接摆在路两边的摊点。

这会亮不久,集市上还是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些商贩早早过来,为了占个好位置,一个个冻得跺着脚守着摊子卖着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土豆、豆芽菜卖水果和卖年货干果的还没看见。

卞长金和郭云绣都是赶过这个集市的,知道哪个区域卖哪些东西。

卞轻轻问清楚卖猪肉和水果干果年货的区域后,拉着自家人去那边找了离一个卖肉的摊位不远的地方,卞长金给街道管理人员交了5块钱领了摊位。

卞轻轻看着地上渣土碎石垃圾满地,这样摆摊肯定不行的。

卞轻轻瞅了瞅四周看见斜对面有一家饭馆开着门,这会儿应该是卖早点。

卞轻轻和郭云绣了一声,拉着自家二哥跑过去。进陵门扑鼻一股包子香味,格外诱人。

店里坐着几个吃早点的客人,一个穿着罩衣的中年男人在案桌前包着包子,一个穿着围裙带着袖套的中年女人在忙着收拾客人吃过的碗筷

“叔叔,婶子,早上好,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旺四海”

卞轻轻为了混个脸熟好借个扫帚和撮箕,年纪只能卖萌耍嘴皮子试试啦

为了今卖货顺利,卞轻轻特地把大哥二哥的红领巾给带来了,这会儿卞轻轻和卞爱军系着红领巾,做着少先队员敬礼手势,搭配清越响亮的童声,唬的店里人全部愣住了。

“吆这哪来的娃还带着红领巾呢”

“这孩胆子不,不怕人,嘴巴挺能啊”

店里的人听到一声稚嫩清脆的童声不约而同都看向卞轻轻两人。

只见一个七八岁虎头虎脑的男孩带着一个五六岁圆脸大眼睛的女孩站在店里,两个孩子带着毛线帽子,系着红领巾,脸上被风吹的红红的,眼睛亮亮的一点不怕人。

一个戴眼镜的老大爷看了看孩子身后没有大人,以为两个孩子是饿了没钱吃饭,心里不落忍。

“娃娃,你们家大人呢来,过来爷爷这边坐,老板,再给上四个肉包子。”

“谢谢爷爷,我和哥哥吃过早饭了。我爸妈在对面摆摊卖香芋丸子和雪花黄金饼,还有云片糕,还有很多好吃的,都是好吃的。我和哥哥过来是想向老板家借扫帚和撮箕用一下。用完马上还。”

卞轻轻兄妹两被人误会成乞食的乞丐,有点郁闷,不好多想赶紧明来意。

“叔叔,婶子,生意兴隆财源广来,家庭和睦福寿能能增。大吉大利恭喜发财”

店老板一直没话,卞轻轻搞不清楚店老板是什么想法,只能捡生意人最喜欢听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