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宋金交战、西夏凉凉?(1 / 2)

加入书签

很快,就在宋军和西夏交战最激烈的不远处,一对对怪异的骑兵开始出现,数马相连,甲坚马精。

根据宋史兵志记载

“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

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

而另据宋史描述“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

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尽管西夏面前的局面很混乱。

李绰却并没有放弃。

他带来的是西夏的主力生擒军以及王牌部队铁鹞子。

铁鹞子是西夏的重甲骑兵军团,作战时,骑兵与马匹间“用钩索绞联”,并将单个的骑兵汇聚成若干鱼鳞状小方阵。

按照梯次配置,形成前端微凸的整体进攻阵型,借助平原地势的宽阔依次展开以达到最大程度发挥重甲骑兵的快速冲击优势。

不仅如此,西夏人发明了黑科技的冷锻技术,所谓“冷锻技术”通俗来讲就是将金属材料在常温下经过折叠锻打加工而形成新型材料。

这种冷锻工艺打造成的兵器具有强度硬、精度好和表面质地光滑等优点。

咱皇宋大文学家苏轼对由冷锻技术铸造而成的“夏国剑”钦佩道“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

而宋人也给西夏兵器夏国剑打出了“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的满分评价,可见西夏兵器独步天下。

而李绰派出的这些重骑身上身上穿着的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瘊子甲。

“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足见西夏重骑兵铁鹞子配备的“瘊子甲”的强大防护力。

估计也只有宋朝的步人甲能与之抗衡,可步人甲需要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猛将才能佩。

终于,在生擒军拼死撕开一道口子的情况下。

李绰以及铁鹞子的领将发泄了来之不易的战机。

破阵,杀敌。

一旦西军覆没于此,大宋的秦陇一带将门户大开,自己带着党项人重演当年五胡乱华景象也不足为奇。

果然,当下重骑兵出现在战场上时。

前面和西夏兵打得火热的宋军纷纷愣了一下,然后开始下意识的撤退了,甚至不用军官的吩咐,宋军开始大面积的向后撤去。

西夏的铁鹞子们如同一拳打在3棉花上,只觉得自己这边似乎还没用力,但是宋军就已经倒下了。

于是,西夏大军几乎本能的就追了出去。

一追,结果发现面前的宋军似乎被吓破了胆,只顾着仓皇逃窜。

李绰心中大定,这一支宋军有那个味道了,还是他熟悉的味道和熟悉的配方,宛若三十年前他还是个百夫长的时候,肆意打着草谷的场景。

尽管宋军退的幅度不是很大,有的地方已经白刃相见,不知道多少人被砍翻在地。

可李绰知道,有缺口和没缺口是不一样的。

宋军只要被撕开一个缺口,那么自家大军就能彻底将其终结。

党项勇士定能如当年契丹追赵光义一样,一路狂追把宋军部斩杀干净,说不定对面的那位官家,会重现当年驴车战神的风采。

终于。

战场上如同一根琴弦被崩断了。

西夏的铁鹞子和那些精锐的生擒军骑兵露出了锋利的牙齿。

不远处的东南方向地平线上烟尘腾起,先是一缕黑线,然后迅速向前推进,烟尘滚滚如同一条张牙舞爪择人而噬的黄龙,风驰电掣一般飞卷而来。

曲端笑了。

最前排的宋军将士将自己身上的包裹取了下来,然后力气大的人奋力将其投掷出去。

一时间,包裹里面露出的面粉,石灰,沙灰顿时就在川陕大地上肆意的飞翔。

再加上今日的风势,有利于宋军。

无数灰尘吹向那些来不及闭上眼睛的西夏大军和他们麾下的战马。

西夏军膝下的动作不由得一滞。

曲端特地从赵宋官家这边取来的经,人造大雾术。

借着片刻的功夫,宋军开始纷纷撤离战场。

李绰一开始也被吓一跳,可当看见宋军疯狂逃窜的身影,脸上的笑意又重新回来了,尽管宋军搞了那些歪门邪道,可是一盏茶的功夫之内,宋军还没有跑出去几百歩。

就这点距离,自己这边的战马只要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轻易的撵着宋军不放。

李绰直接传令道

“骑兵速速追击,勿走脱宋军一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