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行进(1 / 2)

加入书签

西北,本就是贫瘠之地,再加上天气苦寒,实在是熬死了不少人。

此时虽然已经到了开春时节,可是冬日里面的凛冽还没有散去。

这般天气,居然偶尔还会有雪花飘落。

而西军们已经是见怪不怪的。

漫天的雪花纷飞当中,远远看见一队人马,正沿着逶迤的山路向山头堡寨处而上。

这些军汉都是些雄壮矫捷的汉子,穿着厚厚的胖袄戴着白色的貂帽。这般天气下仍然显得精神十足,走在山道上也个个步履有力。

西夏的官道远远不如宋人的官道,道路崎岖难行,实在是有些敷衍。

觉项人,或许没有将其当一回事。

途中众人打闹的心思也少了些。

气氛反而有些沉闷。

毕竟大家都知道接下来的是大战死战。

大家伙陪着西夏打了近百年了,虽然人家现在元气大伤,可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谁能又能保证可以打赢西夏国?

当年童贯童大帅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十几万兵马愣是被几千辽国辽军给打崩溃了,之前还厚着脸皮,不许人家投降,结果却成了这番局面。

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

夏崇宗李乾顺拄着拐杖爬上了城头,默默的看着不远处宋军营门的方向。

脸上的笑意狰狞。

喃喃自语的说道:

“多久没见到这样的光景了,当年宋军五路伐夏,照样被咱们打的屁滚尿流,现在宋人以为咱们是没了牙的老虎。

可没了牙的老虎,爪子就不能伤人了吗?须知,老虎终究还是老虎,不会变成病猫。

小瞧咱们,必定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

一名大将出列,抱拳拱手躬身说道:

“陛下,咱们的外援已经出马,就等这宋兵上钩了,现在宋军在城外结阵,气势嚣张,不如先挫一下他们的锐气。”

“嗯,那就先让撞令郎上,先挫一下宋军的锐气,死多一些也无妨。”

李乾顺表情有些木然,仿佛这些人死多少他都不会心疼,事实上也是如此。

西夏历经几代雄主对周边地区的鲸吞蚕食,占领了包括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横山地区在内的膏腴之地。

这些地方提供了绝大多数兵源。间隔这些资源点的,是大小总共万余里的各种荒漠。那里人烟稀少,仅能产出少量的游牧骑兵。

所以总有兵源不够用的时候。

早期,西夏军队几乎全部都是骑兵。后来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直至稳定,出于进攻和防守的需要,西夏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步兵部队。

首先是征发汉人充当“撞令郎”。所谓的撞令郎,就是等同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炮灰。

在战场上,他们冲得最前,死得也是最多的。

撞令郎在西夏军队中是常设编制,相当于正军,可能只有获取战利品的权力,实际上就相当于奴隶军。

但不是西夏境内所有的汉人都会被征发,懦夫只能到绿洲做农奴,或者临时调配到城镇防守。

西夏还在全国设立了十多个军区,任命一些强帅豪酋管理各自辖区内的士兵。

不同军区的强帅豪酋往往都是当地实力派,要么是大宗族家长,要么是国王的姻亲。为了监视和分化他们的权力,一些叛逃的汉人也被任命为军区的低级首领。

宋夏战争的关键地区是横山一带。固然西夏成功占据了岭脊,对宋军有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但宋军在战争中后期大大减少了野战的次数。

相反在横山南麓修筑了众多据点,作为防线和进攻基地。

曲端出横山,一路修复坞堡,沿途结营扎寨,径源军,秦风军等掠阵。

几乎相当于一出大型土工掘进的战术。

宋军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加强,并没有耗费多少功夫,大宋能够包围兴庆府。

靠的不仅仅是西军,还有川陕军民数十万人的努力,好几代的积累。

西夏也不是没有对策。

李乾顺为与之对抗,征召了一批山区居民--步跋子。

作为山地步兵的他们,很好地弥补了西夏的短肋。

熟悉地形的他们装备轻便,在山区拥有强大的机动力。加之山民贫困渴望战利品,他们对劫掠宋人颇感兴趣。

兴庆府外。

西夏撞令郎在李乾顺的鼓舞下浩浩荡荡的出城。

即便对方是派出了炮灰部队。

曲端也不得不应战,一方面派吴玠他弟吴璘上前,组织弩阵,企图杀退这些炮灰。

这些人杀再多都没有意义,所以宋军不希望将精锐消耗在这些无意义的争斗上。

果然,弩阵射杀,很快就消灭了一部分炮灰。

李乾顺不以为然,直接派出了一支弩军,悍然与宋军对射。

原本步射无敌于天下的宋军,居然吃了不大不小的亏。

吴璘和西夏卫戊部队拼杀了大半个上午,最终双方都退却了半里,用一场伤亡惨重的弩战,为双方迎来的喘息之机。

坞壁之外,大队大队的人马散放着。

精悍战士约有千余,每人再配双马,就几乎将坞壁外的空地全都占满了。

到处都是人喊马嘶之声。

西军本就是大宋最强悍之军。

至少目前来说当之无愧的第一。

所以他们的装备是大宋最好的,就连战马都不缺,宋军大部分骑兵将领都是出身西军。

坞壁之内还有大桶大桶的热汤为人担出来,腌菜冻肉在汤里加得足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箩筐里全是一叠叠的面饼。上面盖着皮子保暖,掀开皮子抓两张都觉得烫手。

大战将临。

曲端肯定先要让弟兄们吃顿好的,多多少少有口肉吃,有碗热汤,饱死总比饿死强。

一处供应吃食的地方,主持军将忙得皮帽子都摘下来了,头顶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在大声呼喝火头们将更多吃食送过来。

西军们这几日吃的都是冷食,饥一顿饱一顿没个准数。

下马缓了一阵之后,个个吃起来都是狼吞虎咽,简直都有些供应不及。四下都是一片稀里呼噜大声喝汤的声音。

陕西诸路,一家数代都为西军效力,男子活不过三十,一堆寡妇同处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

曲端,吴璘有些惊讶的看着旁边这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宪。

“张副将,你们不是还在忙活着大理国的事吗?怎么有功夫跑来了西夏?”

吴璘有些诧异的问道。

张宪脸上的笑意更甚:

“俺怎么不能来?俺可是选锋统须。

俺们岳太尉已经拿下了大理国,西南的战事算是了结了。

这不官家有了密令,俺们就过来驰援你们了,中途还跟人家西夏蛮子干了一仗,不赚不亏,也就是俺这队兵马没带足,否则早就胜了一仗。

俺倒是想碰碰,看这些党项蛮子能有几分火候…………不要说岳太尉麾下了,就是整个神武军中,比驰马,比扎抢,比技艺,比胆色,能有几人盖过俺?俺要是不被挑为选锋,这老天爷都瞎了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