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640浑然无知(1 / 2)

加入书签

第641章  640浑然无知

        魏广德认为葛守礼担任朝廷户部尚书不称职,在朝廷停罢“一条鞭法”消息传出后,户部内部官员意见很大,特别是江南几省清吏司的郎中、主事们意见犹大。

        本来上次奏疏那事儿,是徐养正、刘自强没事先和葛守礼商议,而是欺骗了下属们,可在事发后自然不会承认是他们的过错。

        在他们口中,是葛尚书反复无常,欺骗了他们,自己成为受害者,让户部官员们在朝中丢了大脸。

        “一条鞭法”在中央层面是得到广泛支持的,只不过地方上阻力很大,许多地方官员也因此不愿实施,以往他们都要受到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双重压力,被挤压在中间很是难办。

        现在好了,朝廷停罢“一条鞭法”,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来自京城的压力了。

        而这项政策的实施,让官府税收变少,特别是税银这块,许多又变成了难以变现的实物和役力。

        银子少了,户部官员能够上下齐手的地方也少了,自然是怨声载道。

        上次高拱一事本就让徐阶不满,这次终于找到机会,在徐阶暗中扶持下,一场下克上的风波在户部上演。

        “吉甫,此话当真?”

        刘自强看着徐养正问道。

        “徐阁老虽然没有名言,可话里话外的意思我还是能听懂的,只要我们动手,就算尚书大人去内阁控诉,他也会想办法把事儿压下。”

        徐养正满脸得意的说:“还有这次葛尚书请罢税法,本就和徐阁老的学生张阁老起了争执,你也是知道吧,嘿嘿.”

        “嗯嗯,我明白了。”

        刘自强点头笑道,很明显是徐阶和张居正看不惯葛守礼,所以希望他们能把他挤走。

        毕竟葛守礼是尚书,他们身为内阁阁臣可以在皇帝身边说上话,却没法代替皇帝对朝廷做人事调整。

        皇帝只要无心办了葛守礼,徐阶自然也对他没办法。

        可只要联络户部上下一致孤立、排挤他,让他完全失去对户部的掌控,葛守礼要上懂事就该知道早去,否则下面人要是故意整出什么事儿,还得要他来背锅。

        “那我们要怎么做?”

        刘自强想明白了,可却不知道徐养正打的什么主意,该如何孤立葛守礼,让他失去对衙门的掌控。

        “从今儿起,衙门里的文书,重要的就压下来,不交给他,等咱们轮流掌印的时候再用章下发,就挑些鸡毛蒜皮的文书应付一下就成。

        时间长了,葛守礼那老小子也就该看明白了。”

        徐养正低声说道。

        “那你我手下那个清吏司.”

        “咱们各自把手下约束好,有些事儿要守口如瓶才是。”

        “就这么办。”

        两个人多年一起共事培养出来的默契,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然后就是各自在值房召见下属。

        而葛守礼这边,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衙门里正酝酿的,针对他的风波。

        不管怎么说,葛守礼对户部官员来说,都是初来乍到,对这里很不熟悉。

        他常年在地方为官,之后也是在南京做礼部尚书,和京城里关系比较薄,自然也没法很快就在户部安插人手。

        不过毕竟是老江湖,几天时间,过手的公文,葛守礼很快也发现出一丝不对劲。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是不可能整天都无什么重要公文的,可是这几日都不见下面有什么请求划拨钱粮的文书,着实不对劲。

        感觉到不对,可他也没法跳过侍郎直接去十几个清吏司询问,只能暗中观察起来,有让身边的书吏去打听情况。

        整个户部,也就是书吏是他自己带来的人,用着能让他放心。

        只两天时间,葛守礼就知道户部衙门上下对他意见很大的消息,背后尽是胡乱编排他的是非。

        虽然咬牙切齿,可葛尚书也并没有马上翻脸,而是开始思索起对策。

        他不是笨蛋,前后串联也明白,当初户部上声讨高拱的奏疏,他没有署名,让户部官员有些丢人现眼,这让他和下属有些离心离德。

        不过他也是没办法,初来乍到,还是在京城,天子脚下,他和高拱不熟,自然不知道弹劾罪状的真假。

        高拱乃帝师,在首辅和帝师之间选择,他宁愿做缩头乌龟也不愿意轻易站队。

        至于请罢“一条鞭法”,他倒不是受到勋贵的压力提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

        帝国南北,北方土地兼并厉害,强推“一条鞭法”,地方豪绅就会想法设法破坏,他们会不顾百姓死活把增加的赋役转嫁出去,甚至不惜发动暴乱。

        因为执行此法,仅山东一地就不知道让多少家庭不惜背井离乡沦为流民,几次小暴乱他也清楚的很。

        完全是一心为公,至少他觉得在没有找到合适之法前,“一条鞭法”应该暂停。

        只是没想到,户部下属会因此忌恨于他。

        必须换掉徐养正和刘自强。

        葛守礼在心里下定决心,这俩人就是衙门里的害群之马,只有拿下他们,衙门才能重归掌控。

        葛守礼自认为进京后处事还算公正,应该不会得罪那些高官,最起码他和张居正在内阁的争执,大家都是就事论事,相互之间并没有恶感。

        观察半个月后,他就明白户部是怎么回事,也让他确信就是徐养正和刘自强这两人在捣鬼。

        尚书每月两日的休沐日,户部大印由左、右侍郎轮流掌印,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的户部公文就会盖章发出。

        不动声色,葛守礼就写了一份陈情打算交到内阁去。

        这次倒不是针对徐养正和刘自强,而是他要对下面几个清吏司最活跃的几个人出手。

        直接针对侍郎一级官员,容易直接把事态闹大,搞的满朝皆知。

        在他看来,自己给内阁打个报告,请求批准换掉下面几个郎中、主事,算是敲山震虎,告诉衙门里下层官吏,他才是尚书,不要想着对他阳奉阴违就够了。

        之后再出手想办法调走徐养正和刘自强,他就可以掌控衙门。

        对这些五品以下官员的调整,都不需要经皇帝御览批红,无非就是内阁和吏部经手。

        写好文书,葛守礼就直接去了内阁,面见首辅徐阶。

        徐阶知道户部是个苦差事,所以没打算对这个衙门出手,安插自己人,实在是拿到手里麻烦太多。

        本来他对葛守礼是没什么偏见的,可谁叫他关键时候不愿意支持自己。

        虽然他知道,换位思考,他也会这么做,可不换位思考,他就看葛守礼哪儿都不对了。

        更何况,他私下里就听到张居正两次抱怨葛守礼因循守旧,不是做大事的料。

        既然张居正不喜欢他,徐阶自然就想换人,不管换成谁都可以。

        “与立,这是衙门里.”

        徐阶满脸苦笑,手里拿着葛守礼的公文晃了晃。

        “阁老,户部衙门太高,我这从南京过来,下面人应该是觉得我没见过世面,不比他们这些京师官员呐。”

        葛守礼要求并不高,只是一个五品郎中和几个六品主事,在户部属于中、低级官员。

        其实类似情况,各部尚书到任后都会做,调走一些人,安插一些人,方便自己掌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