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856尘埃落定(1 / 2)

加入书签

第757章  856尘埃落定

        “国家经费一岁所入不足以供其所出,而陈乞支给者,又每出于额外,民穷财尽,职此之由臣等以今年出入多寡之数与夫昔省,而今费如各边士马、刍粟、各宗室禄粮条呈御览,仍容臣等以内外一切经费钱粮应存应革者,拟奏请旨刊成书册以颁中外,庶经制有常而国计可纾,民生可保”

        魏广德坐在内阁值房里,读着户部送来的会计册,其中详细列明年初至今的收入和支出,心里也估算了下,户部库房里应该还是三十多万两银子,不过账面上年底前需要付出去的银子更多,超过五十万两,还不肯定最后这一个月里会不会有新冒出来的开销。

        想着,这奏疏肯定是隆庆皇帝下条子让户部准备的,魏广德忽然心里就是一动,随即又翻看起来,很快就找到了内廷采购珠宝的项目,二十一万两银子的开支。

        想到俩月前刘体乾拒绝隆庆皇帝再次采购珠宝的旨意,叹了口气,“这户部的家不好当啊。”

        翻开下一本奏疏,依旧是户部的上奏,不过这次是和工部联合上奏,就是两部已经商议好,年后开工清江及高家涧两处塘堤的修建工程,两处也一处筑坝五十余里,一处筑坝七十余里,共百二十里,计划征发周边民力,三月内完工,抢在六月前完成

        这些数据,是工部和户部统计了两岸民力计算出来的,魏广德知道不会有错。

        或许民夫会很苦,但是没办法,以往都是这么修的。

        再往下一翻,看了眼,魏广德顿时就没了看下去的兴趣,特么的还是户部的上奏,都集中到自己这里来了。

        “善贷。”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人影一闪,陈以勤走了进来。

        “逸甫兄,来,请坐。”

        实际上,北京的官儿都不怎么待见南京官儿,毕竟都是被排挤走的,但人家品级够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抢了自己的道儿。

        说完话,林燫对着徐鹏举那个方向努努嘴,那意思是让他自己看看,就现在魏国公的样子,怕是再跪下去就要再晕倒一个了。

        李公公也看到现在魏国公徐鹏举脸色不好,不是因为生气,而是身体有病的原因,脸上的病态清晰可见。

        而此时的郑氏只能失魂落魄的看着托盘上镶金戴玉的头饰,那可是由珠翟、珠牡丹、翠云、带金宝钿花、金翟等组成,是她国公夫人的象征,一向被她视为珍宝,是她能够在这魏国公府安身立命的护身符。

        不过好在,之前他看过刑部的口供副本,知道只牵扯到徐邦宁,或许朝廷会以兄弟不睦下旨叱责,毕竟徐家是国公家族,出现这样的事儿实在不应该。

        魏广德笑吟吟说道。

        <div  class="contentadv">        陈以勤点点头,这才转身离去。

        北京这边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好直接给吴山安排上,可南京的尚书可是不少。

        取走郑氏头戴的“五翟冠”后,外罩大衫霞帔也被夺走,放在一个托盘里。

        赵贞吉,四川内江桐梓坝人,是陈以勤的老乡,据说赵家祖上是南宋右丞相赵雄之后。

        隆庆元年拨乱反正时,因朝廷没有空缺,徐阶也不想引入吴山这样有威望的老臣,故而压住没有下旨召回。

        徐邦瑞送出府门后,自然是奉上给李太监和林燫一个大大的红包。

        不过是南京礼部,陈以勤也不怎么看在眼里。

        陈以勤看了眼魏广德书案上翻开的奏疏笑问道。

        “李公公一路辛苦,还请在此稍稍休息,我们再启程前往魏国公府传旨。”

        不过在刚才一瞬间,魏广德倒是想要两个官职,一个是南京礼部尚书,再一个是南京吏部尚书。

        像他们这样的小太监,在宫里那就跟孙子似的,被大太监使唤的团团转,而出了京城传旨那可就不同了,品级不高但见官大一级,小日子可美得不行。

        “原礼部尚书吴山,吴大人想来逸甫兄不会陌生,当初也是因为正直恶了先帝,但是其人品是不用怀疑的。”

        “王大人那边有什么消息?”

        “大公子放心就是,你的身份谁都动不了,我出京前陛下曾经单独召我说话,只说让公子好好镇守南京,守住江南,陛下不会亏待大明的功臣。”

        魏广德答道。

        “派人去通知魏国公府上,有圣旨到。”

        吴山当初是因为得罪严嵩而遭到打压,又因为日食事件上疏言事,触逆世宗皇帝,遂被致仕。

        他现在已经记起当初兵部尚书刘采的话,当初他和刘采关系不错,所以找到他,想请他帮忙促成此事,但却遭到一口拒绝。

        林燫,现在是南京吏部侍郎,不妨年后找机会让他升吏部尚书官职,而礼部那边,魏广德已经想到一位嘉靖朝致仕的官员,那就是原礼部尚书吴山。

        李太监这会儿也是捡着漂亮话说,若是以前他或许不知道魏国公府这些猫腻,可是在京城彻查后已然知晓关于魏国公爵位的明争暗斗。

        “此事咱们就作壁上观就好,既然他已经下场,就不关我们的事儿了。”

        魏广德忙起身把陈以勤让了进来坐下,叫芦布送上茶水。

        倒不是魏广德不想,而是因为刚把林燫调到南京吏部任侍郎,短时间内实在很难再升一级,怎么着也得三年考满再说升级之事,或者是做出什么重大功劳。

        魏国公徐鹏举在床榻上知道京城旨意后,虽然不知道内容,但也是心里一颤。

        “请李公公回京后禀告陛下,臣徐邦瑞必不负陛下嘱托,定然尽心竭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这些日子,他的病情又加重了。

        魏广德顺着陈以勤话头说道,没有说赵贞吉的事儿,其实也就代表魏广德答应下此事。

        果然,陈以勤说完话,魏广德就明白了他的目的,要礼部尚书这个位置。

        猛然间,郑氏只感觉喉头一甜,胸口气闷,直觉一阵恍惚后不省人事。

        陈以勤说道。

        “高尚书乞休的奏疏陛下已经批了,这礼部尚书.”

        强撑着一口气,徐鹏举不断吩咐下去,做为当朝国公,他接过的旨意已经数不清,可没有一次如同今天这样让他感觉到心里没底。

        “这礼部尚书职位,我之前也查了查,南北两京礼部尚书职位都是空缺,所以也不可能从南京调人过来,就只能在礼部侍郎里面选择。

        在黄河边上堵了两三日,待大水稍退后,南北交通才逐渐恢复,而做为传旨天使,自然是最先获得通行权的,其他的,甚至是漕船都得退避三舍。

        他也担心因此担上干系,毕竟传个旨把人弄死了,回到京城他也不会好过,最起码以后这样出京的差事儿就别想了。

        其实红包很薄,里面只有一张纸,那是一张礼单。

        此事关系到臣下对皇家的态度,那是马虎不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