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861下吏部覆议(1 / 2)

加入书签

第762章  861下吏部覆议

        张居正举荐葛守礼的消息,中午的时候就传到了陈以勤和殷士谵耳中,两人闻言都是沉默良久。

        他们自认很难拒绝张居正举荐的人选,毕竟在刘自强和葛守礼之间选择,他们肯定支持葛守礼才是。

        还是那话,“正直君子”,他当得起。

        当初严嵩当权的时候,以礼部左侍郎本是礼部尚书的有力争夺者,但因为不媚严嵩而被发配到南京管礼部。

        隆庆初起复为户部尚书,又奏言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及赋银征收中诸弊,请恢复赋税征收旧制,否定一条鞭法,遭到户部官员联合排挤,最后又因高拱之事,隆庆皇帝也对他不喜,让他致仕而去。

        能力先不说,人品确实让人承认。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人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就算是高拱也得捏着鼻子认,毕竟人家可是为他挡过刀的。

        在陈以勤等人纠结人选的时候,张居正也总算想明白当初“严世蕃曾大言不惭说出“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话的原由。

        不得不说,严世番眼睛也是贼亮,那么早就已经看出杨博的能力和野心。

        魏广德点点头,“那这事儿有消息了,第一时间知会我一声。”

        朱衡话刚说到这里,魏广德就打断追问道:“他答应了?”

        朱衡答道。

        等他收起笑容时,蔡国熙就对师爷说道:“此时全赖先生功劳,巡抚衙门那边还请盯紧,有风吹草动及时知会我。”

        估计登上两月就该有消息了。”

        而他只要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把这事儿上奏,就可以捅破天,让皇帝制裁徐阶,他在高拱那里就赚大了。

        六科的人不是傻子,自然分得清。

        认真看完全部的状子和证据,蔡国熙脸上终于是浮现出了一丝笑容来,高拱交代的差事儿算是办妥了。

        朱衡知道徐纲来找他的目的,当然是一番劝慰,很多东西虽然魏广德并没有知会他,可他还是能大概猜出点东西。

        “据消息,徐璠和徐琨可能就逗留在紫芝园内,只是不知道何故,巡抚大人一直没签下抓捕文书。”

        虽然这事儿是海瑞直接吩咐的,可终究还是要下面的人去执行,所以即便保密,也经不住有心人的刻意查探。

        不两日,乾清宫发回奏疏,虽然霍翼和徐纲都费尽心思写下了陈情,既要在皇帝面前表达自己的勤恳和委屈,又要承认错误,说实话,这还是很考验文笔的。

        毕竟皇帝并没有要对徐纲做降级处理的意思,那以三品“平调”南京,也算是一个处罚了。

        就算皇帝对海瑞再有信心,也架不住弹劾奏疏不断飞进他眼中。

        此事到此,算是彻底终结。

        别看现在江南因为海瑞要查办徐家闹得沸沸扬扬,可有一点他还是看得明白,那就是海瑞还没有下决心出死手整治徐家。

        至于监视海瑞什么,那就是要避免海瑞和徐阶私下里媾和。

        “有道理。”

        “没有,黄淮水情千变万化,世易时移,没有看到实情,他也不敢一口应诺下来。

        朱衡起身向魏广德拱手道。

        而张居正从魏广德这里得到消息,知道不是陈以勤对他出手以后也派人给霍翼递了一张条子。

        想到这里,蔡国熙不由得露出笑容。

        魏广德府邸,他已经让人请朱尚书进来,带进了书房。

        在朱衡说出自己来此目的后,魏广德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半晌才说道:“如果陛下并未动怒,我就把他调南京工部去,也算给六科一个交代。

        若是陛下要发泄对河工失利的不满,那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也不要担心会引火烧身。

        这些罪状,都是搜集到比较充分证据,证明徐家收受告状人投献的事实,虽然这类状子不多,但真要认真办起来,一个“收受投献”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好吧,关系就这么七弯八拐的,不就和陈以勤搭上线了吗?

        他想凭借和朱尚书“亲密无间”的关系,求朱尚书出面找魏广德,帮他把这次事件平息下来。

        那师爷急忙说道。

        这一套动作很有成效,加之有心人在六科中的刻意散播,朱衡的风评倒是有所好转。

        而此时不知在哪儿逍遥的兵部尚书霍冀和工部左侍郎徐纲也听说自己被人弹劾的消息,气愤之余也只能在小本本上记下杨镕的名字。

        科道言官现在没隔两三日必然有人上奏弹劾应天巡抚海瑞不职,在张居正看来,海瑞在隆庆皇帝心里那点信任正在被消磨。

        安排人联系潘季驯,使用他的办法再次治水,就是为了对外释放出他这个工部尚书并不是昏聩无能之人,同时也是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心胸开阔之人。

        这个时候,徐纲已经是六科的靶子,他当然不能上杆子凑上去,让六科再把目标转移到他身上。

        这也是内阁处理此类事务的潜规则,和殿试给考卷打分类似,只要第一个人给出了评价,后面的人看到后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只会在上下各一档中做出评判。

        在部议时,朱尚书处事的态度也很明确,一般都是选择支持魏广德这位阁老。

        多好的事儿。

        徐纲只能咽下这枚苦果,收拾细软准备南下,而霍翼则按照规矩再次写了一篇请辞奏疏,自认才疏学浅不能当职,请求皇帝处罚,且言辞恳切。

        治水可不是小事儿,不看到实情就大包大揽,这样的人还真不能用,因为这种人行事太不谨慎,很容易出事儿。

        蔡国熙边说,心里就变盘算着此事。

        此时,徐纲脑海里只剩下这一个念头。

        “徐纲的事儿只能听之任之,看陛下如何处理。”

        实际上,这背后未尝没有给事中们的识时务。

        成功转移目标,祸水东引,这自然是魏广德乐见其成的,当然不会再从中作梗。

        一个师爷打扮的人坐在一旁,对蔡国熙低声说道。

        何况南京是个什么地方,就是用来安置徐纲这类人的。

        张居正这段时间也很匆忙,他不断拜会内阁几位阁臣,推荐由葛守礼接替王廷的职位。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是不需要动手的,只要监视海瑞就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