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天时地利人和(2 / 2)

加入书签

方二:???

这特么说运动会呢,怎么就扯到迁都上去了?

见他一时没反应过来,李世民解释道:“小子,你看啊,现在大唐也没什么战事,外面也没什么敌人,国都再放在长安就有些不太合适了,所以,朕想迁都!”

长安城虽然易守难攻,但同样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交通不太方便。

四面皆是山区,出行不易,如今天下太平,四面皆无强敌,若是迁都也不是不行。

正史上,武则天迁都洛阳,也是这个原因。

方二好奇的问道:“您想迁哪儿去?”

李世民笑着指了指脚下的地图:“沈阳怎么样?”

方二瞬间就猜到了他的想法,这货纯属是想赖在这里不挪窝了!

迁都那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么?建个都城至少也得几年时间,这是找了个光明正大留下来的理由!

“皇上,沈阳太靠北了,虽然现在大唐的疆域扩大不少,但毕竟中原才大唐的根!”

“臣以为,迁都这里不合适~”

必须把这家伙弄走,天天想着打秋风,留下来还不美死他?

李世民有些不大乐意:“那你说,迁哪儿合适?”

又让王玄策拿来的大唐疆域图,方二在上面看了好一阵子后,指着其中一个地方道。

“皇上看这里怎么样?”

他指的地方是后世的郑州,如今的郑县。

正史上,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属都畿道,将密县、荥阳等5县划归郑州,州治武牢。

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

可能是因为平行空间的原因,这个世界的郑州还叫郑县,连同阳武县、荥阳县、密县等五县同属汴州之下。

但无论称呼和归属再怎么变,郑州的地理条件都在那放着,不容忽视。

李世民看看长安,再看看沈阳,最后看向郑县那里:“说说你的看法。”

他刚刚也只是一时兴起,但见方二认真的样子,也变的严肃了起来。

方二整理了一下思路,指着地图上的郑县道。

“郑县相比长安来说少了很多天堑,又居大唐之中,足以沟通南北。”

“陆运,铁路已经修到了汴州,随时可以沿伸到郑县。”

“水运,大运河从荥阳经过,完全可以再修一段接上。”

“天时,眼下大唐已然没了战事,作为国都就需要四方通达,这样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地利,郑县一马平川,完全具备建城的条件,黄河大桥也在兴建当中。”

“人和,人皇轩辕曾在这里建都,上古时代这是九州之豫州,后又有商朝迁都于郑。”

“所以,臣以为,郑县完全可以作为新都的选址之地!”

scriptapp2();/script

()

scriptchaptererror();/script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