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姑姑名字的由来(2 / 2)

加入书签

只是,没想到,那座承载着他们的爱情和奋斗故事的知青桥被毁了。

“张牧之的墓还在吗?”黄淑芬颤抖着声音问,她预感到了不好的结局。

“早就不在了。”秦怀明说着给她看知青桥南岸墓地的照片,坑坑洼洼,面目全非。

黄淑芬面色怆然,悲从中来,项阳人做不到事死如事生,可连张牧之的坟墓都不能保存完好。

她觉得对不起张牧之,很后悔15年前那次回姚庄,为什么不将他的墓地迁到一个更安全更隐秘的地方。

然而,话又说回来,知青桥南岸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因为每次夜晚去姚庄偷偷接她去古墓幽会,那里都是他翘首以望她身影的地方,且在桥头不远处,更有纪念意义。

秦怀明忽然又翻出了新的照片,是邵峰派人找到的石棺的照片以及里面的白骨、遗物。

“怎么?又找到了?怎么还打开了?”黄淑芬震惊不已。

秦怀明说:“张牧之原来的墓地被开矿山的老板陈有财给破坏了,那里曾被夷为平地,又被反复开挖填平,我专程去找过,没有找到墓地。后来,象牙河发大水,将上面的士层冲刷,露出了石棺,这才重新发现他的墓地。我协调县委县政府在原地重新下葬了石棺,重修了墓地,重刻了墓碑。你看。”

黄淑芬激动地拿过他的手机,贪婪地翻看起来,那里面有图片,也有视频。

新修的坟茔士壤是黄白色的,青色的石碑上刻着“张牧之之墓”和生卒年。

墓地周边新建有石栏杆,种上了柏树。

张牧之终于再次获得了安息。这是对死者最大的礼遇。

等到黄淑芬稳定了情绪,秦怀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木盒,递给黄淑芬。

黄淑芬好奇地打开,里面是用绸布仔细包裹的一枚口琴,老上海牌,虽然经过了修复,可惜依然锈迹斑斑,无法吹奏。

“石棺遭到破坏,渗进了水,很多随葬物损毁严重。不过,有两件遗物保存完好,一个是这枚上世纪60年代出产的口琴,还有一个是一柄玉梳。”秦怀明道,“梳子是女式的,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姑姑送给他的吧,所以,我自作主张,作为陪葬物重新埋入了地下。”

“谢谢,谢谢你,秦怀明,很好,你做得很对。”黄淑芬不再流泪,情绪逐渐稳定,只是面容苍白,尽显悲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