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 逃荒一家人(34)(1 / 2)

加入书签

苗修是个务实的人,虽逢灾年,也尽力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挖沟打井,督促农耕,再加上钟家庄输送出去的水,勉强完成了全县的播种任务。

农户没有种子怎么办?

县衙借,收粮再还,并且不收利息。

谁家要敢把种子吃了,游街示众,全民唾弃。

没有农具,县衙也免费提供。

他逼着大户们捐的钱,一部分用来买粮赈灾,另一部分就是买了种子、农具之类。ωωw..net

只要这一茬冬小麦有收获,明年就不会太难。

十月中旬,走在田间小路上,已经能看到地里绿意葱葱,甚是喜人。

看来看去,苗修觉得还是钟家庄那二百五十亩长得最为茁壮。

这也在情理之中,他的老师精通农田水利,种出来的庄稼自然比别人强。

高老爷也发现钟家的麦苗比自家的好,可钟家的种子还是他送的,钟家的地也没他家的肥!

想不出原因,便归咎为钟老太太天生带福。

一再叮嘱小儿子,要好好孝敬老师,沾点她的福气。

县太爷拜钟老太太为师,是永阳县的一大奇闻,上至大户、下至走卒,全都议论纷纷。

有两个老学究极为愤怒,说县太爷竟然尊一介老妇为师长,乱了纲常,有失体统。

被几个过路的百姓围起来揍了一顿。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纲常,什么是体统,但他们知道钟老太太求来神水,救下半个永阳!

要是没有钟家庄的水,他们的庄稼种不下去,只能去逃荒。

议论钟老太太可以,说她的坏话就是不行!

而高老爷听说后,暗骂狗官狡诈,也怪自己失策,赶紧拖着小儿子跑到钟家庄,也要拜师。

这次七杀半秒都没思考,立刻答应了。

没办法,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钟家得了高家太多帮助,拒绝他儿子不厚道。

于是苗修和高子皓这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意外成了同门。

钟家几个孩子,七杀让苗修帮忙,请来一位老童生,教他们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而对于苗修、高子皓,七杀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性格特征、天赋爱好,在生活中进行教导。

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融合了她多次叱咤风云的经验。

高子皓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动不动就跑到钟家。

高老爷求之不得,给他在钟家放了几大包行李。

某日苗修来探望老师,听着钟家孩子的琅琅读书声,看着地里迎风招展的青苗,只觉岁月静好,云淡风轻。

但这天下,其实早已乱了。

大思王朝的开国太祖,虽是贩卖私盐起的家,登基后却没有商人的重利、短视,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乃是世所公认的明君圣主。

可惜几世传承下来,继任者一代不如一代。

当今这位皇帝,更是集祖宗三代缺点于一身,昏庸无道,荒淫无度,且生性残忍,滥杀贤臣。

他所宠爱的李贵妃,和他是一样的货色,纵容娘家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连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里。

前些年风调雨顺之时,便有黔首被逼造反,虽被镇压下去,朝廷已失了民心。

这两年遇上旱灾,朝廷又没有良好的抚民之策,致使流民四散,各地起事的多不胜数。

今天冒出个镇江王,明天冒出个仁义王。

就雍州境内,已经出了十多个王,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互相攻伐。

朝廷大军疲于奔命,根本弹压不了,这边按下葫芦,那边起了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