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章(1 / 2)

加入书签

商绒搬入凌云阁暂居,鹤紫等纯灵宫的宫娥并不能入凌云阁,她的衣食起居都由阁中的女道士负责。

        这也算是商绒的目的之一,避开鹤紫等人,便也等于避开了荣王妃。

        但如此一来,梦石也少了很多机会来见她。

        能自由出入凌云阁的,唯有作为商绒的老师的岑照。

        八月中旬,玉京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时候已经过去,近来连着下了好几日的秋雨,一日比一日凉爽。

        “公主,今日大殿下只怕是不能来了。”

        一名女道士从雨雾朦胧的廊上走进来,俯身行礼。

        “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商绒握笔的手一顿,抬起眼看她。

        “今晨早朝时,二殿下上奏,他在往生湖中发现了一个溺死的婴孩,细查下去,他便发现那婴孩是摘星台道士与宫娥媾和所生,陛下龙颜大怒,要大殿下与二殿下一同彻查宫中所有与宫娥有染的道士。”

        女道士面露惶惶之色。

        无论是摘星台的男道士还是凌云阁中的女道士都同出星罗观,她自然也有兔死狐悲之感。

        今日陛下连凌霜大真人的面也不见了。

        “你去吧。”

        商绒点点头,搁了笔。

        女道士垂首,迈着极轻的步子走出门去。

        室内只余商绒一人,她垂眼看着写满字痕的宣纸,片刻后,抽出那张藏在底下的字条来。

        她还没来得及折成蝴蝶的形状。

        用帕子裹着把手,商绒将茶壶拿下来,随即将字条扔进炭火烧红的风炉里,短暂的火光燃烧起来,她重新将茶壶放回风炉上。

        案上的典籍堆成了山,她却没了整理的心思,秋雨绵密,在窗外滴答脆响,商绒的下巴枕在手背上,盯着茶壶里冒出的热烟。

        昏昏欲睡之际,门外传来一名女道士的声音:“公主,凌霄卫要入阁存放新一批的典籍。”

        商绒清醒了些,睁起眼睛,应了一声。

        阁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阵整齐的脚步声踩踏楼梯上来,那些身着暗青衣袍的青年将几个沉重的箱子堆放在廊上。

        贺星锦在门外俯身:“公主。”

        “小贺大人不必管我,叫他们将典籍都抬进来吧。”

        商绒说道。

        “是。”

        贺星锦低声应,随即朝身后的人抬了抬手。

        几名青年将箱子一一抬进去,两三个女道士忙跟上去,领着他们往三四楼上去,只有那里的书架还空着。

        贺星锦始终立在门外,身后烟雨朦胧,而他嗅到门内清淡的茶叶与纸墨的香味,有那么一瞬走神,却听一声清脆的声响。

        他下意识抬起眼帘,正见那小公主将将稳住身形,手腕磕碰在了案角,那声响正是她手腕上的玉镯碰撞发出。

        他上前两步迈入门槛,却又蓦地停住。

        她烟青色的衣袖后褪了些,那玉镯因她一抬手而往下滑了些,隐约露出狰狞泛粉的疤痕。

        贺星锦瞳孔微缩。

        蓦地,

        他想起在蜀青的暴雨天,泥泞山道上的马车里,她手握一柄匕首,颈间一道血痕,满是泪的一双眼,黯淡无神。

        商绒在蒲团上坐得太久,想起身却又腿麻无力,她双手撑在案角缓了片刻,抬起头却见贺星锦立在不远处怔怔地望她。

        “小贺大人?”

        商绒觉得他有些奇怪。

        贺星锦堪堪回神,立即垂下眼睛,雨声淅淅沥沥,他看着光洁地面映出的,自己的影子:“公主……近来可好?”

        “我很好。”

        商绒不知他为何忽然这样问,却也点头。

        贺星锦握着刀鞘的手一紧,他无声收敛自己的心绪,从怀中掏出一个盒子来,跪下去:“这是家母送给公主的生辰礼。”

        商绒听他提起他的母亲,她便站起身,走到的面前,伸手接来那只木盒来打开,其中静躺着一枚玉佛。

        “小贺大人,你母亲不是信道吗?”

        商绒看向他。

        信道?

        贺星锦一怔,他抬起头,仰望着面前的公主:“公主如何得知?”

        “你母亲也写过几年祝文,她还常会在祝文的最后问候我,我也有写过回信的,只是今年她没再往宫中送过祝文了,这些你都不知道吗?”商绒眼底添了几分疑惑。

        她放在榻中暗格内的那些信件,便是贺指挥使的夫人温氏这些年来随祝文一道送至她案前的问候信,她一直好好收藏着。

        “臣的确不知。”

        贺星锦心头疑虑更甚。

        他的母亲信佛不信道,他从不知母亲何时往宫中送过青词祝文。

        “大人。”

        几名凌霄卫从楼上下来了。

        贺星锦看了一眼他们,便对商绒拱手:“臣告退。”

        他起身与几名凌霄卫走出门去,却听身后传来她的声音:“小贺大人,请代我谢谢温夫人,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她的书信的确给了我诸多慰藉。”

        贺星锦停步,湿润的水气轻拂他的脸,那般清俊的眉眼始终沉稳如水,他转过身来低首道:“是。”

        秋雨萧瑟,白雾茫茫。

        贺星锦带着凌霄卫离开了,数名女道士在楼上收拾箱子里的典籍,一直到天色暗淡下来,商绒用过晚膳,沐浴完毕便在楼上歇下。

        “公主可要留灯?”

        女道士拂柳放下幔帐,她的嗓音异常甜腻娇柔,那般艳丽的容貌与她身上的灰蓝道袍有些格格不入。

        她的视线不着痕迹地轻扫过商绒的脸。

        “留着吧。”

        这书阁太大,商绒夜里总要留一盏灯才敢睡。

        拂柳含笑点头,其他女道士今日皆因摘星台一事而惶惶不安,她却像个没事人似的,脸上仍旧笑盈盈的。

        商绒一直觉得她有些奇怪,却又说不上来究竟哪里怪。

        拂柳出去后,商绒在榻上翻来覆去总不能眠,她摸出来那枚竹蝴蝶在灯下看了一会儿,又从榻前的木脚踏里将其中的两样东西取出。

        她自从纯灵宫将它们带至凌云阁后便时常更换藏匿的地方,如此才勉强放心。

        在室内扫视一番,商绒苦思不出今夜又该将它们藏在何处,垂下脑袋盯着放在匣子上那个小巧的鲁班锁。

        那上面镌刻着的文字与图案密密麻麻,却很微小,教人难以看清。

        商绒拿起来摸了摸,她也试过解开它,但无论她怎么努力也始终未能将它解开,她甚至一块都拆不下来。

        忽的,她想起来这凌云阁内似乎存放着透镜。

        商绒立即起身,翻找出了透镜来,扶灯而出,在书案前坐下来,借着灯烛的火光,将透镜置于鲁班锁上。

        微小的字痕被放大许多,她嘴唇微动,逐字辨认着,那些字毫无章法,图案也奇怪,每一个字,每一个图案都可以用手指移动,但好像却都是零散的,不连贯的。

        但她越是辨认,便越是觉得熟悉。

        夜更深,商绒将一碗冷茶浇入砚台内研磨出墨,在纸上写下一字又一字,她的眼睛有些发涩,手指揉得眼皮有些微红,她却好似仍不知疲倦般,伏案拼凑着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文字。

        不知不觉,东方既白。

        案上灯烛燃尽,商绒捧起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宣纸。

        居然是《青霓书》与《太清集》中的只言片语。

        这便是他要那三卷书的原因么?只有那三卷书才能解得开这个鲁班锁?

        是否解开这个鲁班锁,他所背负的,那个匣子的秘密便能浮出水面?

        几乎是一个月整,商绒没再见过梦石,淳圣帝下旨流放了一批摘星台的男道士,听闻与那些男道士有染的宫娥是摘星台采露水的,她们皆是处子之身,却有人不尊皇命行了所谓污秽之事,淳圣帝怒极,下令将她们全部处死。

        商绒得知此事时,那些宫娥已经尽数被处死。

        二皇子商息琼因替那些宫娥求情而触怒了淳圣帝,在含章殿外淋着雨跪了整夜。

        “谁让你们瞒我的?”

        若不是商绒方才去了御花园一趟,听见了些宫娥谈及此事,只怕她如今都还没蒙在鼓里。

        “大殿下担心扰了公主清净。”

        一名女道士恭敬地道。

        梦石。

        商绒怔怔地盯着案上的书页,近来她一心拆解那个精铜所制的鲁班锁,却总是不得其法摸不准其中规律,她已许久不曾踏出凌云阁,今日若不是拂柳劝她出去走一走,她照例仍是不会出去的。

        明日便是商绒的生辰,许多女道士进进出出的,忙着将朝臣命妇们送来的贺礼搬进阁中,没一会儿,外头杂乱的步履声中,忽添整齐的女声:“二殿下。”

        商绒回神,抬起头。

        那个斯文俊秀的青年脸色有些惨白,止不住地在咳嗽,行走间双腿似乎有些吃力,他进了门来,朝她勉强一笑:“明月。”

        “息琼哥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