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打草惊蛇――黄源派出所的行动(2 / 2)

加入书签

“说说这个惠光,是个什么情况?”

“惠光今年40岁,是迎江人。10年前,他扔下锄头来到银州,跟随一个远房亲戚做起了贩煤生意。10年过去了,如今的王从武已是一个响当当的大款了。据说5年前他结识了郭宝军,就转行了,现在是专职贩油,这才是他迅速致富的秘诀。近几年来的全国性‘油荒’,广东等地油价疯涨,他们将油先贩卖到晋省、渭水、郑州等地,然后再拉往粤省,一般是以1500—2000元/吨的价格收油,或者自己偷油、炼油,再以6000元/吨或更高的价格卖出。假如用8到10吨的装载量的拉油车,每车油卖出去能净赚3万元。这个惠光保守估计身价几千万,甚至可能上亿。”

听完汇报,王鸿涛说:“仅仅黄源一个点,就是个庞大的利益链,参与偷油、贩油、炼油的人数就一百多人,还不包括给他们偷油的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专项行动的工作量着实不小。你们对情况最了解,孟局长和艾队长也带了一些人支援,这次行动,黄源派出所主导,所有人服从周所长的调配和安排,对涉油犯罪团伙实施精准打击,首犯必办,胁从严办,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确保此次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下午六点,经过周密部署,一辆辆车开出了派出所,向四面八方分散,王鸿涛则是跟着周玉宝直扑惠光老巢,就是上次去的那个空心砖厂。

周玉宝说:“这伙‘油耗子’胆大妄为,光天化日下偷油、运油、交易,还设有层层‘巡逻’防控。这个砖厂地处工业园区,四通八达,面积很大,且人烟稀少,非常利于他们隐蔽和逃窜。”

快到砖厂时,由于派出所的都是熟面孔,由市刑侦支队的几个便衣过去打探消息,假装不认路找错路,没有引起嫌疑人的警觉,可见油贩子们有多猖狂。

看到惠光露了面,几个便衣一拥而上,随后涌入了大批警察。

面对从天而降的民警,涉油嫌疑人四处逃窜。

这些人,长得五大三粗,跑了一百多米后没了长劲儿,被民警们一意抓获。

见挣扎无果,惠光以金钱相许,想让民警你放他一马,被随即赶来的王鸿涛和周玉宝看到。

惠光见到周玉宝,急忙喊道:“周所,是我呀!我是惠光,快把我放开!”

王鸿涛走过去问道:“你就是惠光?这伙人的头头?”

惠光疑惑的看着王鸿涛,在黄源不是周玉宝最大?问道:“你又是谁?”

周玉宝说道:“这是银州市公安局局长王鸿涛,惠光,不要做无畏的挣扎,老实交代问题吧!”

人的名树的影,惠光低下了头颅,放弃了无谓的抵抗,脑子里不断的盘算,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晚,整个专项行动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经过一夜的蹲守,于凌晨抓获将盗窃原油犯罪嫌疑人于某、周某等20人成功抓获,现场查扣作案车辆14台。

专项行动组连续作战,于9月3日在将犯罪嫌疑人刘某、赵某抓获,自此主要成员全部落网,部分外围人员也被抓获。由于人证物证齐全,犯罪事实不容狡辩,惠光对多次盗窃原油销售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进入深挖阶段,按照王鸿涛的设想,争取能牵扯到惠光背后的组织头目—郭宝军。

根据派出所汇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许多人专门靠“吃”油为生,油田附近的农村,有的村子“全民偷油”。在黄源村,全村47户村民,曾有45户专门以偷油为生。第二采油厂附近的一个村,更是“赫赫有名”的偷油专业村,虽多次打击,但村民“痴心不改”,前仆后继;每年都会在这个村揪出几个油耗子。而在经济并不很发达的当地,以外来人口居多的这个“偷油专业村”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与此同时,盗油分子表现的也极为猖獗,作案时手持尖刀、棍棒等凶器;同时,作案手段和作案工具也日益翻新,并呈现高科技化和专业化趋势,如集装箱车、中巴车改装的罐车取代了原来的摩托车和油罐车,便携式的开孔机打一个孔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半个小时内就可以装满10吨到20吨的油罐车等。

对于这种情况,王鸿涛暂时没有理会,对这些普通农民,真的是法不责众,打算从根源上治理,如果你偷来的油没人收,那你还偷那干嘛?还要加强巡逻检查,抓的严了自然会改善很多,不吃几次大亏,他们很难长记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