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政府债务(2 / 2)

加入书签

王鸿涛说道:“市长,中省为支援建设‘新长安’,支持了1万亿资金,中补资金2000亿已到省财政,省长还答应给首批资金1285亿,你明天打个报告找省长把钱要回来,落袋为安。”

胡昊点头答应,新财政厅长是余剑锋,自从他上任后,长安的财政拨款速度没说的,能多给就多给,还得是自己人。

王鸿涛继续说道:“各县区、开发区的政府债务是167.67亿元,一般债务为94.27亿元,专项债券为73.4,我没算错吧。”

财政局长李德天忙说:“书记算的一点没错。”

“市长,市政府给原咸城各县区、开发区召开一个专题会议,告诉那些书记、县长、区长,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按合同履约等,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帮他们偿还债务是为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力发展经济特。要出台文件,严禁边清边欠,以后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落实资金或者明确资金来源。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实施,谁敢举债搞建设,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管他是什么职务,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坚决一撸到底,不仅追究他的领导责任,还要查他的经济问题,长安的政府项目必须是诚信项目,不能让企业说三道四,不能出现不按合同和进度拨付工程款现象。”

“好的,书记,我尽快安排会议,出台规范性文件。”

11月底,让承揽原咸城市政府项目的1600余家企业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接到了长安市和各县区的电话,竟然要主动清偿所欠工程款!

这是啥概念?这群老板们敢发誓,如果不是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尽、好处给足,那些官老爷们从来没有主动给过一分钱,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咸城市刚并入长安,竟然开始主动清偿债务了,看来大家说的没错,市委书记王鸿涛是个天大好人呐,这是个不爱欠账的领导,没有新官不理旧账,大发慈悲竟然一股脑把账清零了,菩萨保佑,这样的好人就该当大官,长安市的项目能干、要干、抢着干!

以前,应对危机都是非常迅速的,像地震,水灾之类的事故,救援队伍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到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现在只能打太极,正所谓见微知著,细小的改变,其实是大环境的变化所致。

近两年,很多机关单位发不出工资,事业单位、银行等全面降薪,全部指向地方政府缺钱了,拥有庞大的政府债务。

一方面分税制导致增值税、关税等优质税种归入中央,基础建设,各种事权下放地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财权上缴,事权下放。

地方政府事儿多,收入少,就必须负债经营。所以各地都成立了城投公司,专门融资用的。

前些年由于有土地财政,没有什么事情是卖几块地不能解决的,所以尽管债务高筑,也没很缺钱。

目前,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大概25万亿,这是看得见的债务,利息也比较低,平均按照4%计算,每年大概需要支出利息1万亿。

还有很多隐形债务,像信托贷款,私募基金贷款等,按照城投类信托规模估算,这个数字跟债券比只大不小。就按照25万亿计算,平均利率在8%以上,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超过2万亿。

两者加起来就是50万亿,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超过3万亿。

天量债务,收入小于支出以后,连利息都还不上了,这个雪球就会雪崩。债务都还不上了,其他事情当然做不了。

一切都是没钱惹的祸。当工资都发不出,饭碗不保,谁还有心思做事!

天量的债务,怎么办?王鸿涛非常清楚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危害,一是它开创了地方政府举债大兴土木的恶例。二是成了地方官员为自己政治前途而大上政绩工程的资金来源。三是因为政府举债的政绩工程已经成为经济浪费的样板。四是它与权力资本合谋形成腐败的土壤。五是政府债务成因复杂、清偿难度大,牵扯前任后任领导班子错综关系,已经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执政形象,进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广大农村,财力紧张、税源单一,过度负债带来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个别地方领导竟然成了“躲债干部”,“病急乱投医”盲目引进项目以增加财政收入。政府还不了债,就会损害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信任。由于清偿债务往往是替上一届政府善后,还要去揭“旧盖子”、翻老账,因此不少地方在化解政府债务问题上往往“雷声大、雨点斜,尽量把矛盾推到下一届。六是政府债务最终“埋单者”只能是广大老百姓,只能是每位纳税人。必须说,政府债务,是加重税负的罪魁祸首之一。m.gΟиЪ.ōΓG

政府本应在市场经济中向老百姓伸出“援助之手”,而今这只手蜕变成真正的“掠夺之手”,最后还要从老百姓身上掏出政府债务的均摊钱,与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公害。对此,必须坚决地对政府说“不”!

可以断言,在日后的城市竞争中,谁的债务少,谁的竞争力就大,王鸿涛要未雨绸缪,必须让长安成为零债务城市,好的日后的竞争中轻装上阵,脱颖而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