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王鸿涛引起的轩然大波(2 / 2)

加入书签

不一会,陆文华问道:“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王鸿涛说道:“第一点,这几年留学市场的火热,商人们看到了商机,大量留学机构出现到了市场,他们甚至不看分数、不看综合能力、不看外语水平,就看人民币,就可以出国留学,“镀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海外留学生的综合水平也是在不断下降。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留学生群体含金量下降,海归的优势不复存在。

第二点,在国内高中经过残酷竞争考上名校的学生们,都是靠实打实的成绩,没有其他捷径可走。985.211学校的生源质量都是十分优质的,经过高考的层层筛选能步入这类学校的孩子,其学习能力,学习水平都十分优秀。留学生“水”个学历,“混”个海归,这类留学生群体与国内经过选拔,披荆斩棘考入大学的学生们,谁优谁劣,我们尽可一目了然。

第三点,国内院校的学生们,在校期间早早对就业大环境的了解与适应,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海归没有这个认知,我觉得没有比在国内上学的孩子高一个台阶,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职责是发展经济,为人民服务,必须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们渗透活动愈发活跃,以党政军机关、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核心涉密岗位人员为目标,千方百计进行拉拢策反,搜集核心机密情报。

在金钱收买、威逼胁迫等手段下,一些人被拉拢策反,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棋子。最近,央视新闻就曝光了几个相关案件。总之,间谍就在身边,泄密就在眼前,保守秘密,慎之又慎。”

所有人的思想受到了冲击,省长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秦省不要留学生,理由说的很充分了,大家不知道该说什么。

陆文华觉得有些烧脑,怎么这么爱出幺蛾子?说道:“我觉得有些杞人忧天、矫枉过正了,难道海归就不是优秀人才?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错误行为,就否定了所有海归的价值和贡献。我们要正视一个事实,海归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在海外留学或工作期间,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开阔了视野和思维,增强了竞争力和创新力。他们回国后,可以把自己所学所得所想带回来,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我看过一个报道,我国累计派出了370多万留学生,其中超过200万人已经回国工作或创业,他们中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诚实、勤奋、敬业、爱国的普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并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海归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在海外留学或工作期间,不仅要承受语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适应压力,而且要应对着学习、工作、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回国后,也不一定能够顺利的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融入国内的环境和氛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和困惑,如职业规划、就业歧视、社会认同、文化冲突,可能会遭遇一些偏见和误解,如被认为‘洋奴’‘间谍’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甚至导致他们的身份认同危机。

所以,我认为海归问题不能‘一刀切’!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和泄密,就一概拒绝所有海归的加入。也不能因为意思的恐慌和偏见,就放弃所有海龟的资源和优势。应该给予海归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可以建立海龟的审查制度。

我们要正视海归的价值和贡献,理解海归的挑战和困难,提出海归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警惕也有有必要的。要尊重个体差异,要有海纳百川胸怀,广泛网罗人才为秦省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拥抱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海归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真正财富。而不是一棒子打死,剥夺他们在秦省就业的机会。

再者,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也没有传达响应的精神,如果我们特立独行的禁止录入留学生,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不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不符合实际情况,必然会受到社会、网民的声讨,何必自取其扰?我不赞成对海归设置就业障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