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 章 黔省人民欢迎王书记(2 / 2)

加入书签

过去人们不理解,以为只有经济发达地区容易产生腐败,后来发现出问题的许多干部都扎根于贫困地区,原来一切都发生于权力与贷款的结合中。“一拆一建,小钱大钱”,老百姓的朴实话,可谓入木三分。

债务成因复杂、清偿难度大,涉及经济部门的方方面面,牵扯前任后任领导班子错综关系,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执政形象。尤其是广大农村、西部地区,财力紧张、税源单一,过度负债带来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个别地方领导竟然成了“躲债干部”、“病急乱投医”,根本无心搞发展。由于基层政府的债务往往跟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政府还不了债,就会损害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信任。由于清偿债务往往是替上一届政府善后,还要去揭“旧盖子”、翻老账,因此不少地方在化解政府债务问题上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尽量把矛盾推到下一届。

最终“埋单者”只能是广大老百姓,只能是每位纳税人。必须说,债务,是加重税负的罪魁祸首之一。政府本应在市场经济中向老百姓伸出“援助之手”,而今在有些地方,这只手蜕变成真正的“掠夺之手”:一方面是掠夺自然资源,大量圈地却抛荒无数,工厂竣工之时即是停工之日,土地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则是对普通百姓的掠夺,野蛮征地、野蛮拆迁业已成为基层的最主要矛盾;最后还要从老百姓身上掏出债务的均摊钱。

对此,王鸿涛坚定的站了出来,坚决地说“不”!必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十点左右,录制好的音频开始在酒店大门循环播放,提醒着大家,关于政府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大家可以随时进来投诉、举报!

十点半,看到酒店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但没有一个人进来投诉,王鸿涛直接走到大门,笑着和群众打招呼。

忽然,群众中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真的是王鸿涛书记,鸿涛书记来Q省了!”

不一会,欢呼声整齐划一,响彻整条大街:“王书记,欢迎您!王书记,欢迎您!”

不少人嘀咕:人家已经不是书记了!升官了!

但这又何妨?大家就是喜欢叫他书记,以后还会当更大的书记!

王鸿涛拿着扩音器,笑着说:“大家好,我是王鸿涛,这次来Q省只干一件事,给Q省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还债来了。请大家帮个忙,宣传一下,政府欠你们的钱,都可以来这个酒店举报。你们要是不来,我就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就没办法为黔省的企业家们服务了!”

“王书记,真能举报吗?举报有用吗?”有人发问。

王鸿涛笑着说:“有用没有进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大家是不相信我的人品呀!”

“哈哈!”“王书记,我们相信你!”“王书记的人品不容置疑!”“王书记,您来Q省当书记吧!”……

越说越离谱,王鸿涛赶忙对那个提问的人说:“老哥,你是不是有债务?”

那人纠结了好一会,最后下定决心说:“王书记,我是三包,五年前给县里干了4000多万的油返沙道路,到现在拿到了1200万。2000多万呀,欠了我整整五年,这五年为了付利息,房子、车子都买了,工人工资、材料款还欠一大笔。老婆住院连个住院费都交不起,孩子上大学还是靠助学贷款。去年,我成了‘老赖’,儿子只能勤工俭学。王书记,不是我叫屈,也不是我不上进,挣的那点钱真不够还利息。我实在无路可走,在这样下去,只有跳楼一条路!”

王鸿涛问道:“老哥,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公司名称?在哪个县做了什么工程?”

“王书记,我叫罗卫民,开了个晨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在独山县干的活,是从省一建手上接的活。”

王鸿涛朗声说道:“罗总,你这笔债务我管定了,会一管到底!一定会让你尽快拿到这笔钱!”

罗卫民痛哭流涕:“王书记,如果真的能拿到这笔欠款,我给您磕头、立长生祠!

有兴趣的书友加群:616059386或491767392。

审核:这是前面过了审的章节,要杀要剐,给个明示,行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