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江戶皇室(2 / 2)

加入书签

尽管大家都不知道当年老天皇到底跟休斯顿将军的合作始末为何,但是局势发展至今,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与阿尔卑斯山的兰多实验室、辜家老宅的平行空间、花美兰博士的科研项目以及小仓田医疗院息息相关,这个合作怎么可能说喊停就喊停?

特别是席克多,除了不知道休斯顿将军当时到底是怎么跟日本天皇谈的合作,他对整件事的其他始末可是一清二楚,要是休斯顿将军一时赌气说停就停,后续的影响可不是在座几个人能承担得起。

“将军,这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席克多连忙提醒着休斯顿将军。

“考虑?我就是因为考虑清楚了,才会做出这个决定。说实话,当年找上日本皇室合作,就是图个方便,一方面我长年驻扎在冲绳岛,最熟悉的就是日本,这才找上日本皇室合作。

另一方面,因为皇室需要我的支持,所以我们才能一拍即合。至于现在…,能合作的对象多的是,皇室看起来能带给我的帮助又是微乎其微,再加上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在皇室背后还有个太上宫内厅,这样的合作,还是敬而远之吧。”休斯顿将军当场就不给福田武夫面子。

在十二世纪末,日本在源平合战后,正式进入以“尊王攘夷”为主要体制的幕府时代,此后长达将近七百年的岁月,经过鎌仓幕府、室町幕府、鞆幕府、江户幕府等四个幕府时期,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明治维新,这段期间又被称为日本的战国时代。

一直以来,日本都有着武官执政的惯例,这些强人以统治天下为目标,而幕府就是他们的最高指挥中心,就像是现在常见的军政府。

所谓的武官,最高等级就像是织田信长或德川家康这样的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必须由天皇亲自任命,形式上虽然是天皇的臣子,但实质上却大部分都是世袭,天皇的任命就像是橡皮图章,走走过场而已。

时间一久,这样的形式便逐渐凌驾正规的朝廷体系,慢慢变成正规体制的一部份,由于当时日本实施封建统治,征夷大将军并不会直接掌控全国,他会依据战功与亲疏关系,分封采邑给个别武士,于是征夷大将军的地位便等同天下共主,完全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治国方式,因此才被称为日本的战国时期。

尽管天皇早已大权旁落,但是他身为天照大神后代的形象深植人心,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影响,故而在民间的地位相当神圣,即使是历经无数权倾一时的征夷大将军,也没有任何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篡位,这才让日本皇室一路延续至今。

尽管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之下,不具实权的天皇就像是幕府门前的摆设,却不是所有天皇都甘心当个乖乖的幕府傀儡,有些天皇也曾经起兵反抗幕府,因此历史上还给天皇起兵反抗幕府的行动起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专有名词,御谋反。

镰仓幕府时代的“承久之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的天皇“御谋反”,当时的天皇还拥有自己的领地,並且拥有自己的军队,长期受到征夷大将军的压制,自然而然的便起了“御谋反”之心,只是没过多久便被镰仓幕府快速平定。

“承久之乱”过后,为了永绝后患,镰仓幕府流放了当时仍在世的三位太上皇,并废除了才刚继位的天皇,杀死了大部分参与“承久之乱”的大臣,一定程度的剪除“御谋反”的可能,但是却未没收天皇朝廷的全部领地,这也给未来留下再次“御谋反”的机会。

在“承久之乱”后,天皇的实力虽然已经不再能单独对抗镰仓幕府,但是在镰仓幕府的强势统治下,却有越来越多的武士集团对镰仓幕府心生不满,于是后来的后醍醐天皇又趁机联合这些武士集团发动了日本史上虽不成功,却又是最成功的御谋反,元弘之乱。

“元弘之乱”将推翻镰仓幕府的星火迅速在各地点燃,引发全日本的倒幕风潮,最后终于消灭了镰仓幕府,后醍醐天皇也成为日本进入幕府时期后唯一曾经实际统治过全日本的天皇。

可是后醍醐天皇在掌握大权之后,为了避免下一个镰仓幕府出现,因而推行了损害武士阶层的“建武新政”,此举立即引起全日本武士的普遍不满,大批武士于是聚集到了足利尊氏麾下一起对付后醍醐天皇。

足利尊氏在各地武士的拥护下,很快的便攻入京都,逼使后醍醐天皇退位,并拥立新天皇登基,足利尊氏则被新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从此日本走进了下一个幕府时期,室町幕府。

退位后的后醍醐天皇,逃离京都后又再次自行登基,于是出现一南一北两个天皇并立的南北朝时代。

在南北朝对立的几十年里,室町幕府一方面对后醍醐天皇所在的南朝进行军事征讨,另一方面又对光明天皇所在的北朝进行重新的势力分配,大幅削弱了天皇朝廷的实力,最后室町幕府控制的北朝成功吞并了南朝,北朝天皇在统一后依靠室町幕府的支持,成為唯一的天皇,而这个皇室也从那个时候一直延续到现在。

此后,虽然日本皇室还能保有一定的领地与独立财政,却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御谋反”,后来这些领地又大部分被各地武士给抢了过去,弄到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日本皇室陷入吃了这顿,却不知下一顿在哪的困境,甚至要靠宫中女官卖淫才能糊口。

直到织田信长的出现,送给天皇大量的财物,才让天皇重新拾回尊严,无须再依靠宫女卖身度日,但是却不再允许天皇拥有自己的领地,更禁止天皇拥有自己的军队;到了后来的丰臣秀吉,进一步的将整个朝廷的饭碗都握在武士政权手中,天皇从此彻底失去了经济独立性。

压垮天皇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德川家康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对日本天皇的做法予以制度化,从此天皇和公卿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由江户幕府每年给予的十万石粮食,而天皇的其他经济来源則都被江户幕府切断,天皇的言行也要受到江户幕府《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的限制,算是徹底消灭了天皇“御谋反”的可能性。

所谓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就是用来规范天皇、公卿、亲王、门迹等皇室朝廷的法律基础,这个法律对皇室朝廷的独立行动与其他事务予以严格约束,并明确规范皇室朝廷与幕府武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后来宫内厅用来管理日本皇室的根据,以及为甚么宫内厅虽然负责皇室的大小事务,形式上却受内阁管辖的原因。

从这一路的脉络走来,可以看出日本皇室与各幕府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幕府对天皇的立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毕竟天皇在民间的地位牢不可破,只有牢牢控制住天皇,才能拥有号令天下的本钱,所以幕府对天皇的一切怀柔都有其私心算计。

至于大权旁落的天皇,不管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的身分注定就是悲剧,尤其为了生存必须仰人鼻息,因而接受幕府的财物资助与武力保护,从此只能毫无选择的接受来自幕府的节制,沦为提线木偶的命运。

明治维新之后,尽管幕府的政治体制不再,迎来了西方的君主立宪与内阁体制,但是对天皇来说一切并没有甚么不同,内阁体制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地方势力割据。

由个别地区票选出来的议员,就像分封各地的武士,而多数党的**,更像是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征夷大将军,再加上永远一成不变的弱势王室,今天的日本政坛,其实与幕府时代的战国时期并没有甚么不同。

如今的这座皇室,除了家族的八卦诽闻或是总被鞭尸检讨的皇室存废,根本没有人在乎这座江户城里到底发生了甚么,就连一般百姓都能随意发表意见的时政批评,对皇室成员来说,竟是连一个字都不能自由抒发的禁忌,更别说还有一个像是班主任般的宫内厅,随时随地在盯着皇室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压抑如此之久的的日本皇室,很难想象如果有朝一日当他再度掌握权力,将会如何宣泄这数百年来的怨气,这也是当年休斯顿将军找上天皇合作的背景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