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瞒天过海,哪吒出山(1 / 2)

加入书签

第222章  瞒天过海,哪吒出山

        人间界。

        因为在洪荒备受排挤,有不少妖族却是趁着人间界开辟来到了人间界,毕竟这里的战力水平要远低于洪荒世界。

        诸圣禁制影响,最多只能允许大罗金仙进入。

        而大罗金仙以上境界想要进入,要不选择转世,要不就只能以化身进入。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在人间界也最多发挥出大罗金仙境界的实力,只要不惹事,在人间界还是能混的不错的。

        不过妖族本性难改,还是有不少造成杀孽,引来玄门弟子斩妖除魔的。

        既然论道大会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玄尘便带着杨婵去斩妖除魔了,这对其也是一种不错的历练,对战斗意识和术法的运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杨婵要想提升境界是很简单的事情。

        玄尘之所以给其种下建木的种子,乃是参考了镇元子的地仙之道,只要开辟的世界一步一步的成长,境界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镇元子在地书中开辟的山海界便是如此,包罗万象,生机盎然,经过镇元子的演化,已经是一方大千世界。

        不过这是镇元子亿万年的努力,而不是像人间界一样,一蹴而就。

        小千世界对应真仙和玄仙。

        中千世界对应金仙和太乙金仙。

        大千世界对应大罗金仙和混元金仙。

        所以说,有建木之种在,只要杨婵炼化一方大千世界,晋升大罗金仙不会有任何问题,这便是玄尘为其安排的道路。

        而一旦将其演化成天界和人间界这样的顶尖大千世界,混元金仙也不是问题。

        不过,没有经过磨砺和修炼得来的境界,就如同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一般,一触就破,没有向更高境界冲击的可能。

        这也是玄尘努力磨砺杨婵的原因。

        另一边,在姜子牙的游说下,齐、赵、魏、燕四国汇聚了三百万大军,拜姜子牙为征楚大元帅,开始征伐楚国。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所以四国并没有合一。

        但在姜子牙的统帅下,三百万大军井井有条,浩浩汤汤的往楚国而去。

        而另一边,秦国也开始了征伐韩国之路,毕竟韩国挡在秦国与其余五国之间,不将韩国的地盘吞并,秦国就别想东进。

        同时,这也是未来避免让其余五国发现秦国坐收渔翁之利的打算。

        因此,明明秦国实力远胜韩国,但秦国大军推进的速度却是极慢,攻下一座城池后,总要过个一两个月才会攻打下一个城池。

        不过也不全是这个原因。

        要让百姓归心,彻底成为秦国之人才是主要的。

        这一方面,有儒家弟子宣扬秦国之好,行教化之道,又有法家弟子依法而行,将那些跳的欢的韩国遗老遗少纷纷转入大牢。

        双管齐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楚国国都。

        伏羲接收到了前线将领传来的消息,虽然脸上神色不变,但内心却是心急如焚。

        如今,楚国的实力强于任何一国,若是两国甚至三国来攻,他都不会有任何畏惧,但四国来犯,即使是他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看着麾下的众臣,伏羲问道:“诸位卿家,可有退敌良策?”

        事实上,要抵挡这些人族大军,只需要他祭出混元河洛大阵即可,但现在的战争还在凡人层次,他要是这么做了,马上就会升级到修士层次。

        巫族中大巫、小巫可是不少。

        还有西方教菩萨、罗汉也是众多。

        在这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

        而且这是人族内部的战争,若是不到万不得已,他实在不愿意将修行者牵扯进来,那样哪怕是一点波及,也会造成无数凡人死伤。

        这是身为人族天皇的他不愿意见到的。

        本来他想联合秦国和韩国一起抗击四国联军,但这两个国家竟然比他们还要先打起来,一时之间根本脱不开身。

        他总感觉这其中有阴谋的味道。

        但又没有发觉哪里不对,只能向诸多臣子询问退敌之策,毕竟他现在是楚王。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众人皆是沉默不语,毕竟不出动修行者,他们确实难以抵挡四国联军。

        这时候,申公豹出列,说道:“臣有一计,可令其自乱阵脚。”

        伏羲喜出望外,没想到这申公豹竟然有此能耐,当即说道:“国师请讲,若是能击退四国联军,孤王必定重重有赏。”

        申公豹笑道:“陛下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连横之策吗?”

        “虽然四国联军兵力远胜我楚国,但毕竟出自四国,陛下只需遣人前往四国境内,暗中挑拨四国关系,四国联军自然自乱阵脚。”

        “毕竟,虽然齐、赵、魏、燕四国君主皆是贤名之辈,但麾下有野心的人可是不少。”

        “臣也是修士,听说四国有合流之势,乃是由魏国为首,可是人便会有野心,即使齐国、赵国、燕国三国的的君主愿意,但下面的臣子就不一定了。”

        不得不说,申公豹对人心的把握十分精确。

        齐国、赵国、燕国三国的官员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太久了,涉及巨大的利益,突然让他们成为魏国的附庸,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四国合流也不是不可以。

        但凭什么以魏国为首,而不是以我齐国、以我赵国、以我燕国为首?

        伏羲闻言点了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说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卿家去办了,有任何需求,我楚国上下全力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