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2 / 2)

加入书签

—天哪,还能有这种操作!!

—果然不到12.31都不能认定年度大瓜是谁:)

—妈鸭,我现在简直要怜爱稷下了,先被人故意放片源,又被带节奏黑,这是得罪人了吗

—看看同期,稷下得罪谁了还不明显吗

—明天的四刷已经安排上了,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吃瓜别急着站队啊,没准是伪造的呢

—伪造?这能伪造??哪来的sb,洗地洗疯了才说得出这种话来吧

—呕,今天刚看了牡丹,简直想失忆

—我他妈恶心死了,牡丹的电影票钱能不能给我退回来啊

……

网友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虽然毫无证据,因为有《牡丹》故意放出《稷下》高清盗版的事,所有人都自动把这两天的抨击商业电影风潮也扣锅到了《牡丹》头上。

两个小时之内,所有关于商业电影的讨论中,言论全部压倒性地倒向了《稷下》。

简学文被这波操作震得目瞪口呆,既不知道秦亦欢是怎么查到徐钧和《牡丹》的,也想不明白她是怎么把这些证据弄到手的,举着手机在原地愣了半晌。

《稷下》上映以来,各种片约雪花一般地向他飞来,剧本能把他经纪人办公室塞满,其中甚至不乏大制作男主的邀请。

可直到此刻,他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和秦亦欢的差别。

他不过是在演员的路上更进一步,依然是一枚棋子,秦亦欢却在逐渐往棋手的角色上转变。

可这样是好还是坏呢?

简学文不知道,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稷下》这个项目的最早期,秦亦欢千里迢迢跑去K市找他出演时,她身上还残留着的、少年意气的锋芒,还有当年她初露头角那段岁月的盛大和华彩。

居然还有点怀念。

……

一般来说,电影上映两周便会出现明显的疲态,但在这周末,大概是《稷下》被《牡丹》蓄意抹黑报复的事引起了公愤,《稷下》的票房反而有了一个明显的回升,两天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

至此,《稷下》上映第二周结束,总票房接近六亿。

与《

稷下》刚好相反的是,《牡丹》单日票房一路走低,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三亿,从这个趋势来看,最终票房最高也只能停在五亿。

按他们两亿的投资来算,想收回成本,票房至少要到六亿,板上钉钉的亏本。

这还是没有考虑宣发成本的算法。

在这个周末里,被讨论最多的,除了《稷下》和《牡丹》的恩怨之外,便是如今风头正盛的导演陈词。

陈词在电影里饰演了一个身份复杂的妓|女角色,之前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剧情和主角身上,直到这周末,剧情上能发掘的内容基本已经被发掘完了,才有人渐渐注意到陈词的这个人物。

陈词这段时间一直站在聚光灯下,于是,顺理成章地,这个角色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有《稷下》票房展现出的实力在前,没人质疑陈词为什么会出演这么一个低贱的反派女配,反而清一色地称赞她的颜值和演技。

很快,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吹捧陈词的文章,她的学历、奖项、相貌……甚至秦亦欢特地压下去的“新锐美女导演”也被翻了出来。

陈词的粉丝数疯狂地增长,她不常发博,于是最新的那条下就被刷了上万条表白留言。

秦亦欢有个每天晚上都看一眼陈词微博的习惯,见到之后,便对她说:“我觉得你大概需要一个助理,或者其他什么的,来帮你管这些事。”

陈词只是笑笑,“不急。”

第三周,陆续开始有强势新片上映,《稷下》的排片一天天降低,日票房也跟着缩水。

这是一部电影正常的周期,秦亦欢早有预料,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然而,就在这周里,另一个新闻开始发酵:一件清末时因为战争流落在外的文物即将被购回。

这个消息迅速成为热点新闻,在各界引发热议,人们纷纷在评论里抒发自己的自豪感;与此同时,许多人再次为了《稷下》走进电影院,不为别的,只为对电影的主题表达支持。

《稷下》的票房,就在这个对绝大多数电影来说都是下滑期的时间点上,再次出现逆跌。

运气永远是最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稷下》刚好在上映期撞上同类社会热点,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甚至在圈子里掀起了一股转发锦鲤的热潮。

秦亦欢想,也许是冥冥之中,上苍都看不惯《稷下》一路走来的这么多坎坷,终于在这里给出了它的回报。

而她也是在这几天里,明白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立意或许不像剧情特效那样,能直白地影响到票房,可那才是真正贯穿整部电影的东西,是观众可以获得的最深层次的感动和认同,是一部电影里最强势的价值输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