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穿书文里的炮灰(2 / 2)

加入书签

完工的那天,李三顺把那两只公鸡给宰了炖了,招待李家父子。

饭桌上,刘大银拿出从杂志上撕下来的一张纸,指着上面的男人问:“大爷,这个男人身上穿的皮衣,您能不能做。”

郭老汉接过来仔细看了一番,说道:“他这皮衣是羊皮的,我能做,就是这皮子在咱们这里不好找。”

“能做就好,”刘大银放下筷子说道:“大爷,这张画是省城的客户给的,他说了,要是能做出这样的衣裳,钱不是问题,多少钱他都要。”

郭老汉寻思一番,说道:“这都十一月了,今年恐怕做不出来了。咱们这里没有羊皮,我得去外地一趟。”

刘大银道:“您去外地的火车票我给报销。”

郭老汉赶紧摆手道:“这可不行。即使你不说这个,我也得去一趟,那里有我的一个老伙计,每年我都去一趟的。”

尽管郭老汉这样说,刘大银给钱的时候还是多给了二十块钱。

一件兔皮袄四十五块钱,二十件就是九百钱,这是李家全部的存款了。

刘大银这是堵上了全家的身家性命,去做这一笔买卖。

郭老汉说什么也不收,最后两个人你来我往的拉扯了半天,郭老汉也没收那二十块钱。

兔皮袄做好了,刘大银先让儿子去县城买火车票。

现在是冬天,农闲时节,走亲访友的多了,火车票紧俏起来,不大好买,得提前订票了。

刘大银在家里和李三顺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带烧鸡去省城了。

这二十件兔皮袄全都卖了的话,可是一笔巨款,揣着这么一笔钱在外地,夫妻两个都不太放心。

李留柱从县城回来,说是要到后天才有火车票。

买完火车票,他就在县城给张水生拍了个电报,告诉他大后天就到省城了。

这次去省城,刘大银非常用心地准备了。

她用家里的碎布缝了个小包

,包口处还用缝了一条松紧带。

秋衣里面刘大银缝了个兜,到时候把钱往小包里一放,小包再往兜里一放,秋衣外再穿上肥大的棉袄,谁也看不出异样。

李留柱在电报上说了,还是在那家茶馆和张水生碰面。

张水生接到李留柱的电报后就没睡一个好觉。

刘大银到省城的那天,他早早地就起来了,给爷爷做好饭,他来不及吃就出了门。

他出门的时候,大街上还没多少人。

茶馆也刚刚开门,张水生是第一个客人。

他订了上次的包间,要了一壶茶水,就着刚买的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张水生倒是没有多等,刘大银和儿子很快就来到了。

其实刘大银心里也着急,这兔皮袄在她的手里,她总觉得不踏实。

总之,就是不变成钱,她这心就放不下。

反正他们早早地就到了省城,天亮起来刘大银就和儿子从火车站出来,往这里赶。

要是茶馆没开门,她就和儿子在门口等着,早一点见到张水生,她的心就早一点放下来。

只是没想到,这张水生比她到的还要早。

刘大银一进茶馆的门,阿柳就迎上来:“请问您是李留柱先生吗?”

李留柱和刘大银面面相觑:“你怎么知道我叫李留柱?”

阿柳笑着:“一位姓张的先生吩咐我的,他在包间,您这边请。”

姓张的先生,那一定是张水生了。

他来的这么早?看来张水生心里也着急,说不定比她还要着急呢。

张水生刚把最后一个包子塞进嘴里,阿柳就带着刘大银和李留柱进来了。

他赶忙站起来,一个没注意,塞进去的包子噎在了喉咙口。

摸索着拿起茶杯,张水生猛灌茶水。

他咳嗽的惊天动地,包子总算被咽下去了。

“大姐,你们来了,不好意思,见笑了。”

刘大银和儿子在椅子上坐下,说道:“你这孩子,怎么那么心急呢,下次吃饭小心一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水生连连点头:“下次一定注意。大姐,兔皮袄带来了么?”

李留柱把两个口袋都打开,让张水生验货。

“大姐,这兔皮袄真好看。”张水生看完货坐回椅子上,又喝了一口水:“大姐,咱们也是老熟人了,这兔皮袄你说个价钱吧。”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5-1214:44:22~2020-05-1317:36: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萌璁璁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