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种马文里的炮灰(2 / 2)

加入书签

护士放下手里的工作,问道:“你们是?”

刘大银赶紧道:“我是他的朋友,这几天没来看他,怎么就没人了呢。”

护士翻开厚厚的本子,看了看,说道:“病人叫什么名字?”

“张云生。”

“他现在在二十三床。”

刘大银边走边数:“十床,十五床,十八床,二十床,二十三床,就是这间屋。

李三顺上去敲了敲门,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从屋里传来:“进来。”

这声音听上去充满威严,刘大银和李三顺摸不着头脑,这难道是张家的亲戚。

刘大银一进去,先看到的是两个高大的外国人,这个年头外国人可不多见,刘大银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进屋以后刘大银扫了两眼,这个病房可比张云生原来的病房好太多了。

原先的病房是六人间,除了病床前的一个小柜子什么都没有,就连板凳都得从家里带来。

这间病房只有两张病床,除了张云生躺的那张病床,另一张病床上并没有人。病房里除了小柜子,还有两张椅子,一张茶几,看上去就挺宽敞。

沙发上坐了个挺威严的中年男人,见刘大银进来,问道:“你是?”

张云生看到刘大银,赶紧喊道:“刘姨,你来了。大伯,这就是刘姨,她救了我的命。”

刘大银把带来的东西放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找了个凳子坐下:“你叔在老家回来了,听到你住院了,就来看看。什么救不救命的,我这不是遇上了吗。”

张秋山站起来道:“你是云生的恩人,也就是我们张家的恩人,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这是云生水生的大伯?他们的大伯不是死了吗?

刘大银心里疑惑,但没有问出口,这是张家的私事,人家不说,她也不好意思问。

“这我遇上了,哪能不救呢。云生,这警察局有消息了吗?”刘大银问道。

张云生摇摇头;“还没消息呢,那个夏老三可能已经不在省城了。”

“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个夏老三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云生,医生说了没,你什么时候能出院?”

说到出院,张云生总算露出一点笑容,“医生说再等两天就能拆线出院了。”

张秋山坐在椅子上,看着刘姨和侄子说话,脸上不禁也带上了一点笑容,“刘女士,你帮我劝劝云生,我想带他到M国做手术,他不愿意去。”

刘大银咂舌:“云生,你不愿意去M国,医生不是说了吗,你这手在M国有可能治好。”

“大伯,刘姨,这右手不能用,我就练左手,我这已经读大三了,明年就要毕业了,这要是

去了M国,一去就得半年,我这就不能毕业了,大学不是白上了吗?”

张秋山道:“我不是说了吗,到了美国等你的手治以后,可以申请M国的学校,在那里上学,毕业后就留在M国也好,回国也好,都随你。”

“我的英语不怎么好,在M国恐怕考不上大学。”张云生担心的就是这个,他万一要是考不上M国的大学,工业大学的毕业证书也拿不到,岂不是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侄子的脾气真犟,也不知道随了谁。

刘大银问道:“你这去治病,学校不给请假吗?好好跟学校的领导说一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张秋山已经劝了张水生好几次了,可他的态度就是油盐不进。

“云生啊,这身体是一辈子的事,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右手就连写字都不能长时间用,那要是干别的呢?”刘大银说道:“你练左手,可这左手是短时间内能练出来的?其实你大伯的办法是最好的,先去治右手,等手好了再说其他的。这工业大学是咱们国家数一数二的学校,你能考上就证明你的脑袋不笨,怎么就考不上外国的学校,难道你也信那些人说的,这外国人就是比中国人聪明。你说那啥英语不好,我年轻的时候跟你大爷来过省城,那隔壁就是一家南方人,刚开始我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可相处半年下来,他家大人骂孩子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咱们国家不说那英语,等到出了国周围都说英语,你天天听,这英语肯定能比在家里好。”

“这实在不行,治好了手你再回来考大学,云生你那么聪明又勤奋,再考一次还怕考不上。这大学能再考一次,可这手拖得时间越长,恢复的希望就越小,你可得好好考虑清楚啊。”

刘大银这一番话下来,张云生低下头,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刘大银没把张云生当别人,他和水生都是好孩子,刘大银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后辈来对待的。

张云生低下头不说话,刘大银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云生,这到底要怎么做,还得你自己拿主意,这刘姨说的你就当个参考。”

张云生抬起头一笑,自从住院以来,他是第一次笑的这么舒心。

“刘姨,你说得对,我不比那些外国人差,怎么就不能考上外国的大学呢!我不仅要考,还要考全世界最好的那几所大学。”

一直以来的颓废被一扫而空,张云生现在对未来充满信心。

张秋山把一切看在眼里,“云生,我这就安排你出国的事,出国以后我给你找最好的医生。”

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张秋山:“进来。”

这次进来的是两个穿着警服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