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降异像(1 / 2)

加入书签

薛宝钗礼数周全、举止大方,初见便令人心生赞赏。

而她身边的小丫鬟被迫跟着退了一步,脚下不小心踩着一个小石子,晃动着差点跌倒。

小丫鬟扶了扶墙稳住,心有余悸拍拍胸口,忍不住迁怒小声嘀嘀咕咕“姑娘就是太好心了,这等大事都是先到才好。刚刚让人,这会又让”

“莺儿”薛宝钗唤她名字止了一句,不让人再多说。

黛玉不甚在意,略一点头回礼。

风路过竹林沙沙作响,翠长条叶飘落而下。帷帽下的身姿影影绰绰,不露一丝声色。

“你们去外边候着。”黛玉轻声开口,让侍女们先到另一头。

远山寺向来太平,这儿又是女眷所在处,出口只有一道,并不需多防备。

“是。”四人齐齐欠身行礼,动作规整体态端正,连声音都是统一。

黛玉再向让路的人点了点头,便往门内迈去。

直到林府千金身影消失在门内,四位侍女才规规矩矩后退三步,同时转身离开。

这番整齐划一的动作看得莺儿目瞪口呆,禁不住小声惊呼“姑娘,这些人好生整齐。”

她也曾跟随姑娘赴宴过,见过不少大家千金随从。其中不乏富贵双全之人,可没一个这般严谨。

莺儿说着又伸长脖子,目光往殿内投去,自言自语着“那是谁家姑娘走路真是好看,声音也好听,可惜没瞧着脸。”

对方全身上下都笼罩在帷帽之中,让人完全看不清人影。

可莺儿就是不知觉将视线放在她身上,说话也没甚顾忌。

“你可要小心,岂能随意编排他人。”薛宝钗翠长眉宇皱了皱,水杏般眼眸也转向门内,声音却是严厉。

“像刚刚那样的抱怨,不许再有了。这次是遇见心善的不计较,若是再有下次,不如直接将你发买了为好。”

莺儿还是第一次碰到姑娘对自己动怒,吓得连忙站直急急摇头,抛开想看美人的心思,指天发誓不敢再做。

“好了,下次记住就行。”宝钗素来和善,行为豁达,不是个爱体罚下人的。

见丫鬟如此神态,便也轻轻放过,温声安抚“去吧,你也去外边候着。”

莺儿不舍地拖延脚步,口中含含糊糊应着话,留恋地朝门内看去。

她本来也想去抽一抽签呢。

之前都能和姑娘一块的。今儿是怎么了,突然要自己守在外边

莺儿甚是委屈。可主子刚刚发过火,她也不敢过多纠缠,只得拖拖拉拉往外走去。

没准以后再也见不到美人了。

美人黛玉入了门槛,正细细打量面前景物。

这是一条狭长小道,两边齐腰高的曲水正潺潺流动。

两边绿植倒影入水,将水映照得碧汪汪的。其间数不清的墨绿签条上下浮动,顶端还系着缕缕红绳。

曲水很宽,外边有手臂不能及的地方,同时规矩定了不能回头。

其难度之大,又没人知道灵签模样,怪不得从没抽中。

这全靠虚无缥缈的运道。

黛玉随步进入小道,试探着将右手指尖放进曲水中。

绿莹莹的溪水并不冰凉,反而带着温温的热度,白皙指尖滑荡而起,泛开阵阵波纹。

她明眸从碧水转过,看向远处阴沉沉的天色,边往前走,边默默祈愿母亲平安。

黛玉想起了之前的灯会。

放飞花灯时自己也是许愿大家平平安安、母亲早日康复。

谁知天下竟有这般不如意之事,花灯之愿也不能实现。

她莫名觉得身上一重,头也微微垂了下来。一想起母亲之病,身上便如同负担了万般沉痛。

“平安既喜乐永夜可长安。”

黛玉口中轻轻念着祷词,记忆瞬间回笼,忆起花灯另一面的题字。

当初戴面具的男子也是这般沉重,他抬头望向天空,周身寂寥如同此时。

林府千金思绪流转,有种感同身受之痛,心尖念头一起,手指却是触及一个东西。

她脚步顿了顿。

这和之前签条的触感不同。是有个东西在围绕着自己指尖转动,时不时触上来碰一碰。

黛玉目光往曲水中放去,右手弯曲成弓,将那小玩意捧了起来。

水珠从腕间落下,滴答答掉入池里。

她右手一汪碧水中,有一只小小的红色游鱼,正摇曳着薄纱般的尾巴,摇头摆尾地转来转去。

“你怎么会在这里”黛玉看它分外活泼灵动,心里生出喜爱,轻声问了一句。

她指尖点了点,正打算将它捧走放回溪中,就见小游鱼尾巴一甩倏然一跳,整条鱼化作红绳模样,消失在自己右腕之间。

黛玉吃了一惊,手中水洒下,敛起袖子往腕上看去。

纤细白皙右腕内侧,莫名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红点。

她颦眉摸了摸这个红点,并无奇特之处,就像是天生在这里的一颗红痣。

原先天空由厚重云层遮挡,日头半点透不出,周围都是沉甸甸的。

而此时风起日升,一道光亮穿破云层。

耀眼光芒伴随金灿之色,从上而下形成一道光柱,将黛玉笼罩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