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前线战报八百里加急传到了临安城,已经是三日后的事情。

靖王得知消息之后,主动请缨远赴幽州,与鞑靼二十万大军决一死战。

昭远帝虽然昏聩残暴,但他并不是没有脑子。

他知道眼下并不是和靖王玩弄帝王心术的时候。

幽州一旦被鞑靼攻陷,国门失守,那么他这个天子,也将沦为亡国之奴。

对付草原骑兵,靖王的经验最为丰富。

思及此,昭远帝立刻同意了靖王的请求,让靖王率领五万大军作为前军先行出发。

尽管昭远帝想要靖王打赢这场仗,但他同时也在提防着靖王。

昭远帝派沈络绎率领二十万大军跟在靖王的后面,作为中军,前往幽州,迎击鞑靼。

靖王手中的五万大军,只有两万是骑兵。

兵贵神速,靖王当即决定将大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率领这两万骑兵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不停地奔赴幽州,与此同时,靖王派出五人小队拿着他的印鉴前往燕州搬救兵。

燕州地处临安与幽州之间以西的地方。

燕州铁骑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出三万精兵连夜出发前往幽州。

三日后,靖王所率领的两万轻骑和燕州出发的三万铁骑于宁州会合。

远方彤云密布,山河血染,黄沙漫天。

靖王所率领的五万铁骑,距离幽州还有一天的路程。

幽州城。

战火纷飞,硝烟四起。

景砚已经率领幽州将士们在这里奋战了七天七夜,片刻都不敢合眼。

城墙上到处都是火油和羽箭,烧焦的破铜烂铁,炮火残渣。

无数登云梯烧成了灰烬,被滚落的巨石砸得轰然倒地。

城外遍地都堆满了鞑靼士兵们的尸首,断戈残戟,掩埋其中,尸山血海,血流成河。

七日前,幽州知州弃城而逃的时候,将幽州城里的守卫也带走了大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守卫们逃跑的时候并没有将幽州城里的火器和兵刃一并带走。

原本驻守幽州的战士有三万六千多人。

而如今,这里却只剩下一万多人。

景砚便是靠着这一万精兵,日夜突袭,火烧连营,将岌岌可危的幽州守到了现在。

昨日夜里,景砚再次发动突袭,孤军杀入敌营,快刀斩下对方将领的头颅,今日早晨悬挂在城墙上扬威示众,鞑靼大军看到将领带血的头颅之后,早已吓得退兵千里,溃不成军。

草原骑兵们从未见过如此鬼魅的打法,因而士气大衰,不敢轻举妄动。

后世,齐国的史官在记录景砚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时,将他的用兵之道,总结为十一个字。

“善突袭,攻亦为守,守亦为攻。”

景砚在鞑靼进犯的第一天夜里,便孤军深入,烧光了他们的粮草,使其军心动摇。

其后的每日夜里,景砚总会弄出不少的动静让鞑靼的将士们以为自己被夜袭了,不停地摧残他们的心智,让那些鞑靼的骑兵们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景砚便在他们精神最为萎靡的时候,发起真正的奇袭,将他们杀得措手不及,片甲不留。

鞑靼因此方寸大乱,兵败如山倒。

昨日一场大战,景砚令鞑靼死伤无数,鞑靼退兵而逃。

景砚夜里再次突袭,孤军深入,闯进鞑靼敌营,取下对方将领首级。

丝毫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鞑靼的将士们已经开始对幽州这个姓景的卫指挥使感到了恐惧。

他们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忍不住瑟瑟发抖。

鞑靼的骑兵们不知道下一次突袭会发动在何时,而对方行如鬼魅,他们完全拿景砚没有办法。

鞑靼重整旗鼓之后,再次向幽州城门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景砚他们已经没有火器了。

他们只能使用最为原始的冷兵器,和对方在战场上决一死战。

景砚身穿玄甲,手执长刀,纵马疾驰,举刀杀入敌营。

污红的血液染脏了他冷峻的脸庞,锋锐的刀枪剑戟刺破了他的胸膛。

他不曾后退一步。

身边无数的齐国将士倒下了,无数的齐国兵士奋不顾身地爬起来,怒吼着斩下敌方的头颅。

温热的鲜血,溅到了景砚的眼睛里。

眼前血红一片,视线模糊。

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杀!杀!杀!

寒光凛冽的刀刃渐渐翻卷。

身体已经杀得没有知觉,近乎于麻木。

刀枪划破了他的背脊,他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闪电般翻过身,给了对方致命一刀。

敌方将士看向他的眼底,布满了触目惊心的恐惧。

景砚便在他们最害怕最恐惧的时候,扬起长刀,冷漠无情地收割他们的生命。

源源不断的草原骑兵向他杀来,像是永远都杀不完似的。

但景砚却未曾后退一步。

因为有个声音,有个信念。

如同磐石一般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景砚,有我在,你不会有事。”

那个女人曾将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

她是他的保护神。

也是他永远难以磨灭的信仰。

景砚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里坚持多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