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来啦来啦(1 / 2)

加入书签

过了个五六日,乔庭渊把律法落下的进度也补齐了,汉书也看得差不多,正在向三史之中的最后一本发起进攻。

查松检查乔庭渊的学习进度时,也发现了乔庭渊的用心程度,还有眼下泛青的眼圈。

“眼下天气愈加的冷了,趁现在去庄子上,放放风。”查松忽然说道。

宁涣之一下子跳了起来,用激动的眼神表达着自己渴望出去放风的神情,“先生,此举太妙了。”

谭知府在此地虽说没有经营多年,但也有了许多田铺庄子,任由几人挑了一间景色算好的前去就可以了。

“坐下。”查松冷哼一声,“再过七八日再去,急什么。”

但乔庭渊心里有了数。

等回去一算,乔成傻了眼,“你这定是还要在庄子上住上一夜的,那庄子离城里还有点远。”

“第二日就是你的生辰了。”

“晚上应该赶得回来。”

乔庭渊也不觉得查松会让他们在庄子玩有多长时间,一天多就是顶了天的。

安穗那天蒸馏好的酒也放了这一阵子。

一阵寒风吹了过来,乔庭渊的身上穿着夹了一层棉花的衣服,有些寒颤。

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在冬天必不可少的美食。

那就是火锅。

但是没有火锅料就缺少了火锅的灵魂主体。

乔庭渊一想到火锅料的制作过程,就连他这种长年做饭的人都不禁感叹一句麻烦的程度。

安穗按照乔庭渊给的指示,跑了两天才把所有的材料买齐,可见之用料之广。

辣椒剁碎成泥,在牛油里放入葱之类的香料炸香,捞起来之后再放姜蒜、辣椒泥,搅拌一会儿。

这还不是最后的工序。

要再依次放入豆瓣酱、豆豉、香叶类的干香料,最后放入大量的花椒,几乎是一锅火锅料的三分之一了。

最后放一些冰糖和醪糟增味,等第二天摊凉之后就成硬块的形状了,食用的时候便自由分块了。

乔成还好奇的拿手指按了按硬块,而后疑惑的问“这个是叫火锅料是吧那怎么吃”

“直接把水烧开,放到锅里就可以了,再烫一点喜欢吃的菜。”

乔成愣了愣,“这么简单这不就是水

煮菜吗”

乔庭渊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乔成才讪讪的摸了摸鼻子,“反正你今儿不是要去庄子上,我在家里试试。”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了马蹄踩在了青石板上的声音。

乔庭渊赶忙把火锅料切了几块装在干净的盒子里,临上车的时候还揣了一本书,争取在游玩放风的时候也能抽空学习。

虽然乔庭渊也会有学习学到厌烦的时候,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起一般人要好一些,往往是借着下厨这做饭的一会儿功夫就能缓过神来,再次把发散的精神集中起来。

乔庭渊一出门就发现,这一趟去庄子上玩的人似乎还有一位吴娘子。

因为查松、宁涣之加上乔庭渊一个马车,后面缺还有一辆马车在跟着。

乔庭渊想到了偶然两次见面,都表现的略有一些活泼的吴娘子,也不足为奇。

但是一上了车,宁涣之就笑嘻嘻的看着乔庭渊,从怀里拿出了一个荷包,说“庭渊,你看这是什么”

乔庭渊皱眉,接过来仔细的观察了两眼,上面还绣了鸳鸯。

“你平白无故的拿出这个做什么”

宁涣之摇了摇头说,“这可不平白无故。”

乔庭渊静静的看着宁涣之,看他能说出来一个花出来。

查松不会插进这场逗乐的谈话之中,老神在在的端着茶,在一旁看戏。

“你是不是忘记了,你这几日每次都同我去一家店里吃饭。”

乔庭渊转眼一想,却还是没能捕捉到宁涣之的思维重点,只好点了点头。

“那家可是有一位如花似月的小娘子待嫁闺中呢,这个荷包”

看着宁涣之促狭的表情,乔庭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可还是人家今天特意嘱咐我带过来的,要不是我今早去那里吃了顿饭,你这个小娘子送的荷包不就白白失去了吗”

乔庭渊那我可真是谢谢你了。

面对宁涣之调笑的眼神,乔庭渊无奈的解释了自己不想收人家荷包的意思。

一旁闭目养神的查松却忽然问说“那你对自己的婚事是怎么看,再过两年,你不也是快十五岁了。”

按照乔庭渊的知识了解,他是真的不想那么早的结婚,对夫妻双方都有着不算好的影响,就对后代而言

,也容易造成体质不健康的问题。

乔庭渊组织了一下语言,委婉说“还是再等两年吧,我感觉眼下还是读书更重要,也想不起来其他的事情了。”

宁涣之露出了羡慕的眼光,原因就是他已经订婚了,和他母亲的远方表妹家的孩子定的婚,说是亲上加亲。

“是这个理。男儿志在四方,太早了反而消磨志气。”

一路上说着话,到了庄子那处。

今天正好还是冬至,时下已经流行起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的风俗。

庄子上的人早就收到了查松一行人要去庄子上游玩的事情,十分殷勤的接待着,特地的准备了地菜饺子。

因为这个庄子恰好还挨着一个小温泉,气候比起一般的地方要暖和一些,所以新鲜的蔬菜还是有很多的。

冬天的寒风吹过,乔庭渊忍不住也打了一个冷战,脸上的皮肤都有一丝皲裂的感觉。

被仆人迎了进去之后,迎面而来的暖意,让乔庭渊稍微舒服了一些。

他有长年打拳,强身健体的习惯,都有些觉得冷,查松几人更别提了。

乔庭渊余光扫到吴娘子本是慢慢的淑女步子,都在快步向着隔壁房间走过去。

他嘴角弯了弯,转身接过仆人递过来的饺子。

饺子里的地菜馅很香,有着不符合这个季节的嫩,放了精瘦的猪肉与一些肥肉,并不显得油腻,反而是一口下去全全的汁水。

配着热汤下胃,温暖了肠胃与喉咙,仿佛是祛除了冬日的寒意。

乔庭渊轻轻的吹了吹滚烫的热汤,一股大骨头熬的汤底,腾腾的升起来雾气与骨香味,朦胧的遮住了乔庭渊的眼睛。

宁涣之也十分迅速的解决了饺子,张开手,满足伸了个懒腰,看见乔庭渊手边还放着一个木盒子,有一股隐隐的香气露了出来。

他眼神向乔庭渊询问了一下,转而打开了盖子,“这是什么怪香的、还有好多花椒是吧”

乔庭渊说“我看这边还有很多新鲜的菜,咱们今日不如吃个温鼎。”

温鼎便是最传统的火锅,但是一般都是清靓的高汤为主,吃的人自己带着酱料。

“这是什么酱料”

这么一说,宁涣之便明白了眼下的这个红彤彤的东西是酱料之类的

东西,毕竟也是家学渊源。

火锅在贵族里也风靡过一段时间,直至后来因为战乱的原因,很多东西都落寞在很长的历史长河之中。

“挺辣的,中午吃的时候最好还要准备个清汤的温鼎,要不然怕受不了。”

乔庭渊看着宁涣之一听自己说这个话,就露出了不服气的神情。

“那你便试试。”

乔庭渊可没有少在这里放辣椒,足足有几斤之多的辣椒加上花椒,他就不信宁涣之头一次吃辣的人,能抵得住。

乔庭渊交代了庄子上的人把新鲜的蔬菜整上来,再弄了一些鸭血、牛肉、羊肉、切成薄片,黄喉、牛肚以及鸭肠,弄了晒干的蘑菇、竹笋之类的干货。

就可惜没有火锅的灵魂人物金针菇。

安排了这些事情之后,乔庭渊和宁涣之便被查松无情的拎到了书房里继续探究诗词的美好。

因为查松无意之中发现,乔庭渊与宁涣之的诗词都不出彩。

乔庭渊心下默叹,在这个出口成诗的康朝,他是真的有些无奈。

乔庭渊被查松针对的有些明显,一字一句的扣着韵脚,形容不优美的地方,还要一个个的想出来替换词。

就这样先拼凑出一个工整上口的诗词之后,再自由发挥的时候便会依着习惯。

一旁的宁涣之便显得要好了一些,他是根本想不出来有什么诗情画意的美好场景,但是出身世家的基本功押韵还是能够做到的。

查松恨铁不成钢的把两个人拎到了窗户口边,乔庭渊对着满目的枯树残枝,努力想着上半生经历的塞北荒漠与草原宽旷。

查松听着乔庭渊的诗,虽然说押韵不及宁涣之,但好歹也是看出来真实感情的,下巴上的胡子才总算没有扯得那么紧了。

而宁涣之就很惨了。

乔庭渊歇了口气,从查松的教训之下活了过来,坐在一边也没有很积极的拿起来书,撑着下巴在看窗外。

趁着查松教育宁涣之的功夫,乔庭渊有了如厕的时间。

安穗正在外面的庄子里闲逛,把手团缩在袖子里,看上去有些猥琐。

“你干嘛去了”

“郎君,我想着你明日要过生辰了,便想给郎君准备碗面,但是这庄子里没有什么人能做面的。”

安穗也

有些失落,他问了一圈的人都没有人能帮上这个忙。

乔庭渊拍了拍安穗的头,“你有这个心就很好了,你等会拿些火锅料去给小娘子那边送一些过去,然后自己再拿着和庄子里的人煮着吃。”

“就按我说的那个做法来,也吃点好的。”

安穗最近养的白净了一些,总算是不像以前那样,活像是乔庭渊虐待了他一样。

安穗听话的给隔壁屋子送过去了火锅料,还交代了做法。

乔庭渊看了一眼天色,差不多是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进屋子的时候顺便把送火锅料给吴娘子的事情说给查松听。

查松点了点头,一行人准备落座。

乔庭渊要了两锅高汤,单独一锅放进去两块火锅料,没过一会儿火锅料就化开了,一圈圈的红晕在乳白色的汤锅里晕开,辛辣的味道直冲脑门。

趁着汤滚起来,侍奉的人把菜和肉都下进去。

面对着鸭血、鸭肠以及黄喉这种不算呼吸的烫菜,查松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筷子。

但是当乔庭渊夹起来富有弹性的鸭血,只是烫了片刻,就沾着汁水,查松还是忍不住下了筷子,鸭血的味道出乎意料的干净,一下嘴就是嫩,外面是一层火锅料的汁水,相搭就是一绝。

那边的乔庭渊倒有些迫不及待,他也有很长时间没吃过牛肚和鸭肠这些清爽的菜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