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四大家族(1 / 2)

加入书签

张文骞本来自信满满,将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朝廷命官演得入木三分,看到这两人进门时,也不由变了面色。

“张大人认一认,这些可都是你淮州府衙的人?”御史中丞顾先敏见状,立刻一拍惊堂木道,“你可要看清楚些,别多了少了,到时候可说不清。”

这句话意有所指,张文骞面色数变,最终还是只能低头道,“回大人的话,正是。”

这几个字吐出来,张文骞的脸色立刻灰败下去。

他固然可以否认,但府衙上下数十人,并非都是他的心腹,而是来自不同阵营,必然不肯替他遮掩,最后不免还是会被揭穿,届时还得被冠上搬弄是非之名。

他并不知道这两个已经被自己安排出去,回老家避风头的差役怎么会又出现在了队伍之中,但身在官场之中,张文骞已经预见到,这一次,他估计是要栽了。

不管后续的事情如何发展,至少他囚禁钦差的罪名是无法洗清的。

何况,张文骞已经通过此事意识到,江南,并不像他们一开始想的那样尽在掌握,还有一股隐秘的势力在后面推动此事,要将他们揭露出来,而他们事先却半点都没有察觉!

那是谁的人?他什么时候去的江南?他查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

他们统统都不知道。

这才是最可怕的。

接下来的审问一如张文骞所想,在所有人的指认下,那两位抓捕了钦差御史的差役毫无疑问被定了罪,而后就轮到他接受审问了。毕竟即使身为一州知府,也绝不可能毫无缘由去为难从京城来的钦差,更遑论私自将他们抓起来,投入大牢关押。

而这两位钦差,原本是要去调查安阳县赈灾银粮贪污案的。

然而他不能说。

因为张文骞保持沉默,这一整天,加上接下来几天,案情始终没有任何进展。

出于对一位朝官的尊重,出于“刑不上大夫”的规矩,虽然如今是阶下囚,但张文骞的待遇很好,他没有带枷锁,只上了镣铐,从始至终没有被刑讯,同时在狱中也是单独关押。

即使如此,几天的审问之后,他还是迅速瘦了下来,脸颊凹陷下去,眼底一片青影,精神也开始恍惚,眼看着就要扛不住这种无穷无尽的审问而吐口。

但就在这一天晚上,张文骞跟之前那位属官黄文德一样,意外在狱中自尽。

但这一次,他不是上吊,而是服毒。

这个消息让三位主审官震怒不已,消息传到朝中,也引起了整个京城官场的愤慨。张文骞是人犯,而每个凡人在被关押之前都必须经过十分仔细的搜身,在黄文德死后,更是连包头巾、腰带这种东西都不允许留下。

在这种严密的检查下,张文骞觉不可能在身上藏毒,带进监狱之中。

也就是说,有人在这期间偷偷进入监牢,给了他□□,甚至……从现场来看,有不少挣扎的痕迹,尸检更是发现他身上有不少淤青,很有可能那□□他并非心甘情愿服下,而是被人限制住行动之后灌下。

这可是刑部大牢,整个大楚朝防卫最为森严的牢狱,里面关押的不是等待秋后处决的死刑犯,就是犯下其他大罪的十恶不赦之人,未免越狱乃至劫狱的情况出现,防守十分严密。就这样还是让人悄无声息死在了狱中。

更难的,却是此事该如何上报。

从江南上京城这一路千里迢迢都没有出事,偏偏拿到了三司的地方出事了,那就是他们无能!不管有多少理由,太皇太后可未必会听。若是将此案移交出去,他们三人以后在朝中就没有任何前程可言了,说不定还得引咎辞官。

三位平日里多有龃龉的主审官坐在了一起,打算商量出个章程来。

短暂的静默之后,先开口的是刑部尚书张玉荣,“此案迷雾重重,只怕就算再查下去,也查不出什么来。老夫年纪大了,明日就向太皇太后请罪,让她老人家另选贤良负责此事。”

大理寺卿文旭听他已有退意,不由吃了一惊,“张兄,何至于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