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谢过殿下(1 / 2)

加入书签

黄修一声令下,内侍们还未上前,就听得外面一阵“乒铃乓啷”的响动声,夹杂着低声惊呼,显然是有人在交手。

太皇太后面色一变,知道贺卿的援军已至,连忙道,“快快动手,抓住奸人,救出陛下,尔等还有一线生机!若是让他们的人先闯进来,在场所有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诸位还请三思!”贺卿立刻扬声道,“若是这会儿罢手,你们不过是奉太皇太后前来,即便稍有出格,也只是胁从之罪,若再冥顽不灵,才是再无退路!”

她又看向黄修,“黄都知既已出宫,又何必再来趟这浑水?还是及时醒悟吧,免得误人误己!今日你们若当真听命于太皇太后,我贺卿固然死不足惜,但这冲宫闯殿、惊动圣驾之罪,总要有人承担。你若真想替身后这些人谋个容身之处,就该趁着尚未酿成大错,迷途知返!”

见黄修闻言果然面露犹豫之色,太皇太后不由微微皱眉,旁边的刘总管忙大声道,“黄修,莫要被奸人巧言诓骗。事已至此,难道还指望她网开一面?”

他说着,第一个冲了上去,“都愣着干什么?动手啊!”

“为何不能?”贺卿立刻道,“我现在就承诺,只要尔等安分守己,绝不追究今日之事!若你们觉得我的承诺无效,陛下和太后娘娘还在这里,他们的承诺总是算数的。”

黄修闻言,伸出手挡在了刘总管面前,“且慢!”

“黄修!”刘总管恶狠狠地瞪着他,“别忘了,你家里人还在等着你呢!”

然而此时,外间的打斗声已经渐渐停止。禁军统领率人冲了进来,挡在贺卿等人面前,银盔铁甲,刀锋雪寒,压向院中这群内侍,将他们团团围住,显得气势凛然。而后统领才收刀入鞘,面朝台阶下跪叩首,“末将救驾来迟,请陛下、娘娘与殿下降罪。”

“统领快快请起,外面情形如何了?”贺卿问。

“回禀殿下,叛军已尽数被捉拿。”禁军统领站起身,行动间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他转过身来,刀柄向前一指,问道,“这些内侍是否也要一并拿下?”

众多内侍都跟着颤了颤。他们之所以敢跟着太皇太后前来,是因为知道太皇太后的人会控制住乾光宫,不阻止禁军前来。他们这些内侍对付乾光宫里伺候的宫娥内侍绰绰有余。如今对上正规军,自然气势全无。

“这倒不必。方才我已承诺,只要他们不动手,便网开一面。何况听这位刘总管的意思,还有一部分是被以家人相胁,不得不从。”贺卿说着看向内侍们,“只要此刻肯认罪者,既往不咎。”

“奴婢认罪。”黄修第一个跪了下来。

有他领头,内侍们不再犹豫,三三两两跪了下去。就连刘总管,也在数次迟疑之后,慢慢跪下了。

大势已去,太皇太后身体轻轻一晃,虽然立刻站住了,但面色还是白得吓人。

她先盯着刘总管,又看向黄修,片刻后才惨然笑道,“好好好!哀家倒要看看,你们跟着一个要废除内侍的主子,能有什么好下场!”

“这就不劳太皇太后操心了,我已经有了打算。”贺卿扬声道,“尔等也曾为大楚尽心尽力,陛下和太后娘娘自然是体恤的。宫中不用内侍,是为人伦至理,也是行善积德,免使后人再受这等苦楚。但陛下与娘娘也替你们准备好了出路。”

“如今你们有三条路可选,一是为陛下打理皇庄,试种从异邦传来的各种作物,培育优良种子。二是主持从内侍省拆分出去的各监、局,继续为皇室效力。三则是随水师船队出访异邦,扬我大楚声威。”

贺卿加重语气,“这三条路,尔等可以任选其一,做得好自然有赏。若是能为朝廷立下大功,亦可如常人般加官进爵,荣耀后世!如此,岂不强如在宫中蹉跎年岁?”

她当众说出这三条路,无论是早有打算还是临时想出的对策,都足以说明决心。因此内侍们听闻不必获罪,又有了看得见的前程,莫不是喜形于色、欣然接受。

一时间,叩头谢恩者不绝。

“另外,有家人被控制胁迫的,回头到统领大人处登记,提供信息,禁军也会尽力搜救,令你们一家团圆。”贺卿又补充道。

太皇太后听到这句话,脸色更白。

贺卿分明是要用这种办法,让这些内侍心甘情愿出首,提供各种信息,供他们搜寻宫外与太皇太后联络之人的所在,将之一网打尽。

不过想到那些人的手段,太皇太后心下又稍稍安稳了一些。宫中虽然不顺利,但也许他们在外面已经得手。若能控制住整个京城,政令不出宫中,贺卿也得意不了多久。

然而这念头才刚刚出现在脑子里,便见一位披甲执锐的将军匆匆进了院子。见了贺卿,便立刻跪下道,“启禀殿下,周副统领及其党羽已尽数被擒拿,等候殿下发落。如今宫门已尽在掌控之中。”

太皇太后心头一跳,思绪立刻乱了起来。

但还不等她理出线索,便听见那位副将继续道,“此外,还有一事要禀奏殿下。顾相公察觉宫中有变,便立刻通知了京城护军衙门,动用内阁急令,调遣兵马,在京中搜捕逆贼同党。这些人胆大包天,竟围了不少重臣的宅子,似有裹挟之意。幸而顾相反应及时,属下收到消息时,事态已经得到控制。”

贺卿悚然一惊,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大意了。

她只以为太皇太后与人内外勾结,只会在宫中动手,以最小的代价发动政变,重新夺回权力。却没想到,这些人胆大包天,不但在宫中布置,外面也没有放过。

若是两方都能得手,改天换日亦不在话下。就算一时失误有一方失手,另一方同样握住了最大的筹码,可以从容谋取利益。

幸好顾铮提早察觉,而且同样做出了应对。

两人虽然没有沟通过,却恰好两相配合,完全瓦解了对方的布置,实在是侥天之幸。

但除了她之外的人并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顾铮和贺卿必然早就就此事达成了默契,商量出了今日的对策,一内一外,正好将乱党一网打尽,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退路。

这么一想,看向贺卿的视线,就与方才不同了。

尤其是内侍们,更是暗道侥幸,如果不是黄修当机立断,贺卿又肯网开一面,他们如今会是什么下场?

至于太皇太后,此时太阳穴突突地跳,眼前阵阵发黑,手脚发软.她也是个狠人,知道眼下这种情况,自己的下场不会有多好,当机立断,眼一翻就晕了过去。

“娘娘!”见她要软倒在地,本来就距离不远的黄修连忙爬过去,用自己的身体当了垫子,让太皇太后倒在了她身上。除了他之外,旁边的人欲要扶持,又顾虑贺卿的看法,一时竟无人上前。

至于那位太皇太后信重的刘总管,更是低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现,气得太皇太后暗暗咬牙。

好在贺卿也没有计较的意思,扬声道,“来人,先将太皇太后送回慈寿宫,再去请太医看诊。这几日天气不好,太皇太后年纪大了,还是在宫中静养为好。”

太皇太后被送走,内侍们也都被禁军统领给带走问话,贺卿又劝着张太后将小皇帝带回了主殿那边歇息。转瞬间,这本来十分热闹的院子里,就只剩下了贺卿和她身边的人,以及她特意留下的黄修。

他们没有在院子里久站,很快转移到了温暖的室内。

贺卿刚一落座,黄修就在她脚边跪了下来,“多谢殿下体恤,给奴婢等一条活路。”

今日他之所以这般表现,其实都是之前跟贺卿商议好的。

原本贺卿是很想看看内侍们能折腾出什么事来的,但涉及到太皇太后,甚至涉及到朝中隐伏的那些势力,她也不敢冒险。所以除了私底下召见禁军统领做了一番安排之外,她还成功说动了黄修,做自己的内应。

黄修一个本来就处在半退休状态的人,之所以掺和进这件事里,一来是被内侍们裹挟着,不得不站出来,为内侍这个团体发声;二来却也是因为家人为外面那些人所执,不得不听命行事。

针对第一条,贺卿也只是让他知道,这世上的路有很多条,他们能走的也不少。

虽然是内侍,但其中很多人多少还保留了一点雄心壮志。只不过之前,他们把这种志气都放在了攀龙附凤上。因为对内侍而言,这是唯一的进身之阶。贺卿乍然断了这条路,他们自然会茫然惶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