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以身代之(1 / 2)

加入书签

皇家科学院,其实在贺卿的计划之中,是重中之重的一环。

至少她自己对这个机构的看重,更甚于皇庄那边。但是究竟要如何安排,逐步让现在的士人认可皇家科学院,将儒学与科学的天平调整过来,贺卿始终有些束手无策之感。

所以直到现在,还是全无进展。

但顾铮显然比她少了几分顾虑,而且也更了解读书人的心思,轻轻巧巧就破了这一关。

贺卿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轻轻在舌尖咬了一口,才道,“就依顾相所言。户部和工部回头跟德王商量一下,拟个折子上来。”微微一顿,又道,“若无他事,就退朝吧。”

说完便站起身,拉着小皇帝离开了。

到了后面更衣的谨身殿,贺卿坐下来,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眉心。

顾铮很能干,毋庸置疑。但越是这样,贺卿反而越是从心底里生出一点不安来。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总觉得顾铮的态度有些大包大揽,似乎并不希望自己插手这些事。

但她又不能否认,顾铮所做的一切,对自己的确是有好处的。

所以贺卿一时觉得应该警惕对方的糖衣炮弹,一时又觉得自己疑心病太重,或许也是受了影响,想要紧抓着权柄不放,所以才如此敏感。

小皇帝在旁边看着,见状抬起胳膊,用手指在她眉心按了按,“真师是不是生病了?”

“没事。”贺卿回过神来,摸了摸他的头,“只是有点累。”

小皇帝想了想,从一边端来茶水,“真师喝茶。”

贺卿不由笑了起来,“你这是跟谁学的?”刚刚奉上来的茶水温度正好,茶杯触手有些烫,茶水却正好入口,茶香甘冽,回味微苦。贺卿饮了一口,也慢慢放松下来。

“母后说,喝了茶就不累了。”小皇帝认真道。

贺卿仿佛能想象到张太后教导他的情形,不由微微笑了,“你母后说得对,我现在就不累了。待会儿我要去咨平殿批折子,你今天还跟着母后学认字好不好?”

小皇帝看着她,有些犹豫地点头,似乎想说话,最后又没说,由宫人带着回乾光宫去了。

贺卿使了个眼色,他身边的宫人就被留下了一个,毕恭毕敬地站在她面前,听候吩咐。贺卿问,“陛下最近可是有什么想要的?”

“是跟太后娘娘说过,想出宫。被太后娘娘训斥,说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真师这里十分忙碌,不可随意打扰。”女官口齿伶俐,观察入微,很快就将事情说了清楚。

贺卿点了点头,嘱咐了几句,便让她退下了。

小孩子果然治愈,被这么一打岔,贺卿便也将那点心思抛开了。不管顾铮到底怎么想,他总归管不到她头上来,一切照常便是。

贺卿本以为,顾铮会按部就班先发展农业,再在这个基础上推行其他的改革,就像他在奏疏里说的那样。却没想到,顾铮很快又在咨平殿的小朝会上,提出了另一件事。

之前商议水师今年是否应该出海时,因为水师实力不足,朝堂上颇有争执。但顾铮最后还是说服了众人,不但水师出海,还要顺便带上大楚国内的大部分商队,如此即可以壮声势,又能趁机贸易获利,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水师势必要提升自身实力,不能总是靠商队充人头。

原本顾铮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军队实力的提升,需要漫长的训练和实战的考验。但是在看到贺卿的那份计划书之后,他就有了新的想法。

除了科学发展之外,贺卿最重视的,无疑就是热武器的开发。这是将来的趋势,大楚如今有能力走在世界前列,自然不能放过机会。

不过在贺卿的计划之中,到底什么时候,怎么开始这个计划,却是很含糊的。

但顾铮将之与目前的困境结合起来,提出尽快研发出使用火药的武器,让水师装备。

如今的水军战斗,通常都是在几轮弓箭之后伺机靠近,登船作战。所以只要在对方的船只靠近之前就将之击溃,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接舷战,也就不用考验水师士兵的个人作战能力了。

当初贺卿去西北的时候,是带了不少改良火药的,实战之中也证明其威力远超这个时代原本所有的火药。能够俘虏布日古德,这火药便占了头功。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顾铮提议研发火器,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毕竟宋时就已经有了火器,之所以不能普及,无非是威力不够大,而又容易炸膛。只需朝这两个方向改良,便可制造出所向披靡的火器。

关于威力的问题,火药局那边一直在按照贺卿所给的方向改良,目前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所需。至于炸膛,这个原因就比较复杂了,不过主要还是因为现有的冶铁技术和切割技术都太过粗糙,制造出来的枪管质量不够好,表面也不够光滑细致,经常会残留杂质,难以闭锁,因而才会频频发生意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