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晋江独发(2 / 2)

加入书签

大家再无知,也知道对他们这些穷苦人来说,只有读书识字学手艺,才能出头不过苦日子,都不用说村里最出色的林泽了,就是其他但凡稍微读过书,认识几个字的,那人生境遇和生活都比普通人好。

几乎在每个村,得到官差送来的紧急告示,都是像李老福这般兴高采烈激动的通知村民开会,说好消息。

等里正镇长们仔仔细细把官府的告示说完,不管是村民还是镇上的

百姓,都瞪大了眼睛。

林泽所要求的‘义务教育小学’其实照搬现代的教育制度。

整顿了一番青山县的官员后,衙门目前的库存资金非常充足,完全可以支撑由官府出资在各村各镇开办私塾,发展教育。

当然,这些私塾也不能所有的东西一味全部都由官府的银子支撑,所谓的‘义务’二字是双向的。

官府只是出资修建私塾、置办教学设施、以及聘请教书先生等事宜;等到正式开学,所有的孩子还是需要交学费的,只不过比起以前教束脩,现在的‘官府小学’要便宜很多,只要不是特别困难的家庭都支撑得起。

因为还是要给学杂费,所以自然就会出现部分见识短浅和重男轻女的家庭有异议,会选择性送家里最受宠的孩子上学,节约银子。

所以,伴随着官府开办私塾的同时,还有一条附带命令,就是所有百姓必须把家里孩子送到小学读书,无论男女小哥。

部分实在困难的家庭,则可以申请‘贫困生’帮助。

而大人们也必须定期定时去‘官府小学’进行识字教育,否则会被处罚,不过这个免费的。

总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小孩教育,大人扫盲,全员行动起来!

“啊?女娃和小哥也必须要送去读书啊,干啥浪费银子,等家里小子读完回来教也一样嘛……”

“是啊,虽然这个官府小学的私塾学费便宜,但家里孩子全部都送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哩。”

很显然,大多数百姓对强制送家里小子去读书没意见,可女娃和小哥就有点不想了。

官府私塾小学收的学杂费是少,可是谁家里不是五六个娃娃,就算一年每个孩子只花几两银子,五六个一起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长期谁家里承受得住。

“别急别急,林大人颁布这个政令肯定就是想过大家困难的,所以特别贫困的家庭可以申请贫困生的帮助,又或者进行‘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又是个啥啊?”

“就是咱们可以跟官府先借钱送孩子去读书,到时候只要完成一些官府指派的活计,就可以抵消债务,反正咱们干活最后得利的是咱们自己孩子,没损失。女娃小哥有学问了

,以后娶回家也好教育咱们下一代不是?”

这倒是,要是家里娶回来的媳妇都认识字,那打孙子一出生就能开始学习,走在人家前面。

如果以后别家姑娘都认识字,就自己的不认识,肯定就嫁不出去了。

于是众人想想,如果官府肯给大家找活干赚钱的话,那送自家的闺女小哥去读书也不是不行,反正孩子小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而且大家眼光放长远一点,官府告示说了,咱们青山县现在是实政基地,只要在咱们这里行得通的政令以后都是要推广到全国的,到时候咱们县城领先走在前面,孩子们读书都读出来了,优秀的很有可能就会被官府选中,直接安排职位给朝廷办事……”

“如此,到时候就算咱们的孩子考不中举人状元,也能成为官府的芝麻小官!林泽是咱们村的人,他还能害咱们同村吗,颁发的这些命令都是为了咱们好,咱们可要抓住机会,积极配合,一定要把孩子们都送去读书,不管男女小哥!”

李老福现在对从村里出去的林泽是有着简直达到了膜拜的信服。

每次林泽通知村里做的事情,不管开始大家怎么看,反正到最后村里都是跟着沾光得了好处的。

眼看着村里越来越好,李老福更是相信,跟着林家有肉吃这句话。

而且不说那么多,读书,确实是个好事。

“古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让孩子们读书识字,他们才能做其他事情,不然就只能像咱们一样一辈子干力气活……”

“而且这是强制的命令,谁敢偏心不送小哥女娃去官府小学私塾,是要蹲大牢的!”

李老福声情并茂的劝说演讲。

村民们听得连连点头,虽然很心疼银子,但官府这次的告示最后得利者确实是百姓们自己。

而且还是强制的,谁敢不送娃去私塾,谁就要被抓起来吃板子蹲牢房,不是开玩笑的。

林泽的政策颁布下去,虽产生了些许动静摩擦和异议,但总得来说还是实施的非常顺利,很大部分百姓都是抱着高兴的态度配合。

**********************

第226章回河坝村

林泽带着章珛从郡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季洪生被斩首一个月后了。

“爸爸,爹

爹,呜呜。”

夫夫俩的马上一到家门口,被姜蓉娘抱着的林动动就挣扎着下来,一边哭一边迈着小胖腿摇摇晃晃的跑过去。

林泽从马车上下来,看着两眼泪汪汪的儿子,心疼得不得了,赶紧伸手抱起来,

“对不起宝宝,是不是太想爸爸了?都瘦瘦了,以后爸爸爹爹不留你在家了,处理公务也把宝宝抱上好不好?小可怜,都瘦了一圈了……”

虽然比起之前瘦了一圈,但林动动还是胖个崽崽,而且还很聪明。

知道爸爸心疼了,马上就开始要福利,哭着鼻子更伤心,“坏坏,爸爸坏坏,不要动动了,呜呜,动动要巧巧,要十个巧巧,呜呜……”

得,小家伙都学会数数了。

但再聪明再会装可怜,也挡不住有个担忧儿子未来形象的阿珛爹爹在。

“一个都不许,嘴上还沾着糖渍就又要巧巧,贪心。”

章珛跟着后面下来,一边教训一边就过来冲儿子的小屁股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两下,以做惩罚。

这孩子太能吃了,还特别喜欢吃甜,跟相公一个口味,但也不能放任这么吃下去,瞧瞧同龄的孩子谁家的有他们家的胖?胖嘟嘟小时候可爱,万一长大还这样哪儿那行。

被爹爹严厉管教的林动动很委屈,可还是冲章珛伸手求抱抱,非常机灵的卖萌撒娇装可怜。

“呜呜爹爹,宝宝想想……”

一边假模样的装可怜,一边抱着爹爹的脖子撒娇,非常识相的不提糖的事儿了。

爹爹也很疼他,但也很严厉的,不听话要打屁股,重重的打。

两岁的林动动懂得可多了。

大家看得笑不停,屋里的林家人都跟着走过来迎接,帮忙拿东西。

“大孙儿,辛苦了,快进屋吃饭歇歇……”

“大哥嫂夫郎,你们终于回来了,家里都想你们。”

“老爷夫郎……”

家里人基本全都跑到门口来迎接了,老头老太太笑得红光满面,林小莲和王毛子站在一起。

因为王毛子要在私塾学读书和跟着那几个南洋奴学南洋语,所以两人成亲后,王毛子大多数时候都住在私塾宿舍和林家,王家知道内情,没多说什么。

外头人倒是议论他们王家是‘嫁’儿子入赘之类的闲

言碎语,但王家人觉得什么都没有儿子读书出息强,说几句又不会少块肉,全部当耳边风。

再说林小莲也没仗着自家比王家环境好就当小姐脾气,每个月都会和王毛子回王家那边住几天,看看那边的公婆弟妹,帮着干点活以表孝心之心,也让王家脸面好看点。

夫妻两人,以及两家人相处得还算不错,很和睦融洽。

林泽两人终于忙完要回来的消息早跟家里递了信,众人热情迎接。

“阿珛,他是……”

就在众人欢笑时,姜蓉娘眼尖看到章珛身后还跟了个陌生的年轻小哥儿。

小哥儿模样虽没章珛那么好看,但也很不错,白净乖巧。束着已婚哥儿的头发,穿着上好的棉布料衣衫,清清俊俊。

最重要的是对方行动时不自觉的护着肚子,那肚子虽没鼓起来,看动作就是有孕小哥儿才会自然本能做出来的。

对方站在章珛身后,跟林泽两人一起乘坐同一辆马车回来,还怀着孩子……

姜蓉娘自然不免想歪询问。

虽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她不太希望自己儿子这样,过来人还是觉得夫夫两个才是最好的,家里和和睦睦,恩恩爱爱。

“娘,这位是许哥儿,小石是相公朋友的夫郎,相公答应帮忙照顾。”

章珛看出来姜蓉娘的想法,解释,“小石怀了孩子,家里没其他人,一个人留在郡城没人照顾,我和相公商量让他在咱们家住着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章珛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把季洪生的事情说出来,只简单的解释了下。

虽然说出来大家肯定会同情,但这对刚刚失去男人的许小石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揭伤疤的‘伤害’,有时候人家并不需要这种同情,默默关心就是最好的心意。

前几天许小石终于被大夫诊断出有了身孕,小生命的到来让眼中没有神采的小哥儿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所以在章珛提出让他跟着到河坝村来养胎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虽有些不好意思和麻烦,可自己身边没有可靠的亲戚朋友,一个人怀着孩子住在郡城没人照顾难免会出意外,他不能让自己的肚子出现任何问题。

所以对章珛的好意,许小石没有多做

犹豫领了下来。

林泽担心他孕中多思,便告诉了他季洪生‘生前’送了点东西做交换,因此许小石不需要对他们的帮助产生任何心理负担,都是季洪生留给他和孩子的后路。

许小石眼睛红红,更加愿意跟着过来了。

“原来如此,那还站在做什么,快进去坐着,初怀的小哥儿得好好注意……”

姜蓉娘闻言松了口气,然后热情把人迎接进去。

大户人家因为后院人太多闹出的事情她见得太多了,真是半点都不想儿子再娶几个回来,章珛挺好的,虽然现在只生了个小哥,但还年轻,还会和儿子有孩子的,不愁儿子没香火。

就算以后章珛真生不出来也不要紧,大不了给动动招个夫婿回来,他们林家现在也是可以的。

林三贵也是老婆儿子说啥就是啥的,没有半点意见,笑呵呵的欢迎,吩咐下人去准备房间。

-

门口一番热闹,大家才终于进屋。

换衣清洗吃饭,把身上的风尘仆仆打理好,吃过饭之后,林泽才要搬去郡城住的事情跟家里说。

“你现在是朝廷命官,又要处理各种功夫,更随时都要准备升堂给老百姓伸冤断案,住到郡城去是肯定,爹和娘就不去了,你爷奶还在,咱们郡城也不熟悉,还是村里住得自在……”

家里早就料到这事儿了,没什么反对意见,儿子越来越出息,自然是不可能呆在村里一辈子的。

至于他们老的就不去了,虽舍不得孙子,可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年纪大了都不想去外面,郡城再繁华,也挡不住古人骨子里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

“现在外头大部分路都修通了,从村里去郡城也不远,我们随时都能去玩,挺方便的。”

“也行,既然爹娘都想在村里,那我和阿珛就常抽时间回来看你们吧,反正南阳镇我也是要经常跑的,青山县河流多,到时候我想想办法,把这边交通方面再发展一下。”

林泽点点头不多劝,倒是琢磨着怎么‘滥用私权’把南阳镇这边发展下,给家里人谋点福利。

这是人之常情,他又不贪什么,不过是先发展自己家乡,不过分。

当然,这肯定还是有一点私权的嫌疑,所以为防止官员以权谋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