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圣母神皇(1 / 2)

加入书签

气喘吁吁的武婧儿急匆匆跑到贞观殿,但她的脚步突然在殿外停住。

  她要怎么和武媚娘解释这些事情?以武婧儿惜命,怕说出真正的缘由被人当做异端;但不说,又不知多少无辜的人被牵连其中失掉了[xing]命。

  武婧儿犹豫了。她沉思许久,深吸一[kou]气,毅然决然地踏进了贞观殿。无论结果如何,她一定要做些什么

  "娘娘。"武婧儿对着正在伏案处理政务的武媚娘叫了一声。武媚娘抬起头,微微颔首:  “事情都办妥了?”武婧儿点头,顿了顿,道:  "娘娘……你对贤儿怎么安排?"

  “我已经派了丘神動前往巴州严密监控他,防止那些乱臣贼子勾连贤儿闹出祸事。”武媚娘又低下头看公文。

  武婧儿提高了声音道:"娘娘!"

  "你有什么事吗?"武媚娘终于放下笔,一双凤目静静地看着武婧儿。

  武婧儿:"贤儿[xing]格高傲,与显儿、旭轮的[xing]格不同,而且又与娘娘……有些误会………我怕……我怕这孩子会走极端。"

  武媚娘连曾经当过皇帝的李显都能流放到房州安置起来,更何况是废太子李贤?再加上武婧儿对武媚娘的了解,武媚娘的初衷一定不是[bi]杀李贤。

  她可能会“折腾”李贤,但不一定会要李贤的命。武媚娘轻哼一声,道:"他若是要死要活,那我武媚就当没有这个儿子。"

  武媚娘[xing]格坚韧,从皇宫到感业寺落发为尼,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抓住机会,从泥淖之中重回皇宫。

  回了皇宫之后,她也不是一帆风顺,先是没名没分地挺着肚子服侍了王皇后一年,才得到了昭仪的名分。

  这样能屈能伸,坚韧不发,自强不息的武媚娘自然看不上那些因为一时挫折就寻死觅活的人,即使这人是自己的儿子。

  或许正因为这人是自己的儿子,武媚娘才更看不上这样的人。若易身而处,凭借皇后嫡子的身份,武媚娘版的皇子说不定早就[bi]皇帝退位自己即位了。

  武婧儿见武媚娘神[se]不愉,劝道:  “娘娘是人中龙凤,万年难逢的人杰。若拿你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世人,那这世人就没有一个能有资格活着的人。你心胸宽大,容得下

  大唐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难道还容不下一个贤儿?"

  “要我说,正是因为贤儿是你的孩子,所以你才对他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若是不相干的人,娘娘或许连看上一眼都不愿意呢。"

  武媚娘闻言,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道:“你话说了一箩筐,不知道还以为贤儿是你的儿子

  呢。"

  武婧儿听了这话,没有害怕,反而笑起来道:  “若贤儿是我的孩子,非得三天打九顿。翅膀都没硬,就敢我扳手腕,反了他?小孩子娇生惯养,还没经受社会的毒打,就叫嚣着要掀了饭桌,不揍他揍谁?"

  武媚娘闻言,轻哼一声道:  “就你那溺爱孩子这个劲儿,能舍得打孩子?”

  武婧儿摊手道:  “我可以闭上眼睛,站在一边。”

  武媚娘闻言笑了下,随后一脸认真地看着武婧儿说道:“他是我的孩子,能享受荣华富贵,也要承受[bo]谲云诡,是生是死,都是他的命。"

  武婧儿:"常言道尽人事听天命,人事未谋,怎么能全部归结到天命?"

  武媚娘看着武婧儿,直接发问:“你想要做什么?”

  武婧儿嘴角一弯,提出一个自认为绝妙的主意:  “娘娘,不妨让贤儿抄写千部《孝经》供奉在天皇陵前。"

  抄书千部需要用不少的时间,李贤他会明白他的阿娘并没要他死。即使有[bi]迫他,李贤也可以拿此事反驳。

  武媚娘不置可否:"随你。"

  武婧儿朝武媚娘讨好地笑了一下,道:  "还请娘娘亲自写下喻旨。"

  武媚娘一挑眉,颇为无奈地随手写了一张纸条。写完,她下巴一抬,对武婧儿说道:  “给你,真不知道你一天天在想什么。"

  武婧儿接过来,扫一眼见是自己所想,小心吹干整整齐齐叠起来。

  她笑着对武媚娘说道:  “娘娘,我是读过《史记》中的吕后本纪。我希望娘娘的子嗣后代活下来的越多越好。"

  武媚娘冷笑一声道:“我可不是吕后,她忒心慈手软了些。”

  武婧儿附和道:  “娘娘自然比吕后强。”

  说完这些,武婧儿

  又斟酌道:“如今时局变换,我怕外面生事,娘娘可否在经济富饶、地理位置重要,或者重兵镇守的地方有防备?"

  武媚娘惊讶地看了眼武婧儿,道:  “你倒是敏锐,已经派人去了,不必担心。”

  武婧儿闻言,[yu]言又止,再次提醒道:  “要不要提升一下防备等级?”

  武媚娘托着头,看着武婧儿说道:  “已经吩咐下去要下面的人密切监视。若无事发生,也就罢了。若有事,我也不怕,正好收拾他们,一网打尽。"

  “嗯。”武婧儿应下,心里想着要再给周文锦、房如雪等人写一封信,让其加强戒备,互为支援,严防有人在江淮地区作乱。

  “你别走,过来帮我处理政务。”武媚娘见武婧儿要离开,想起了偏殿内那一摞摞奏章,于是说道。

  武婧儿扬了扬手中的信,叫人找了信封装进去,最后想了想,又满脸陪笑让武媚娘写字盖章,这才出了宫殿。

  她将信[jiao]给一位[shu]悉的姓王的内监,并从程务挺处借来一队羽林军,千叮万嘱道:  “你们一定要将这份天后手谕尽快送到巴州李庶人处。"

  “天后已经派了丘将军前去,丘将军行事酷烈。你们千万要赶在丘将军之前送达。若圆满完成任务,每人赏赐绢三百匹。"

  众人听了,均是[jing]神一震。早就听闻永丰公主出手阔绰,没想到真是如此。

  武婧儿放心不下,又将王内监和羽林军张校尉叫到跟前,说道:  “李庶人虽然被安置巴州,但母子之情未绝。他[xing]格向来刚烈,你们去了之后要预防他走极端。"

  "若有人执意[bi]迫李庶人,你们务必要想方设法阻拦。若事情做得好,我承你们的情,必不会亏待你们。"

  王内监和张校尉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这可是永丰公主的承诺,天后面前最红的大红人。

  这可比千金更贵重,两人忙不迭地答应。

  "趁着宵禁还没到,你们快走吧。"武婧儿说道。

  "是,属下遵命。"二人辞别离去。

  武婧儿目送这群人的背影远去,这才稍稍将心放下,松了一[kou]气。心道,但愿能够来得及赶得上,但愿李贤能够坚持下去。

  这时天

  空放晴,一股强劲的大风吹开乌云,露出橙红的太阳,金[se]的光芒从天上一直铺染到每一寸的大地上。巍峨壮丽的紫微城更加金碧辉煌。

  落[ri]的余温覆在武婧儿的双肩上,她又回到了贞观殿。

  清雅温婉的上官婉儿依旧坐在武媚娘的下首,两人皆垂眸伏案提笔。一人威重令行,一人婉媚柔顺,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武婧儿轻手轻脚地坐到属于自己的桌案上,抬头正对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朝她眨眨眼睛,露出一个灵动的笑容,武婧儿嘴角含笑以应。

  武婧儿翻开桌案上的奏章,一般而言新帝初即位,各种礼仪[xing]的活动会很多。

  但武婧儿翻阅这些奏章发现几乎没有人提到这些礼仪[xing]的活动。里面的内容要么是朝廷运行的基本事务,要么是废皇帝之前地方呈给皇帝的奉承巴结奏章,比如某地出什么祥瑞了..

  对于第一种,武婧儿知道如何处置的就在奏章的末尾贴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不知道的则将建议的内容也贴在了上面。

  对于第二种,武婧儿只扫了一眼,看奏章是否还有其他的事情,若无,则将姓名官职和奏章名称概要,汇合在一张纸上;若有,则按正常处理事务的流程。

  纸墨的香味萦绕在鼻尖,武婧儿不知不觉已经将两摞奏章整理分类完毕,然后起身将这些悄悄抱到武媚娘的桌案上。

  武媚娘抬眼,微微点头示意。武婧儿回到桌案上,那桌案上又重新放上两摞奏章,这不禁让武婧儿想起了前世游戏中的那些刷新点。想到此处,武婧儿无奈地笑了笑。

  上首的武媚娘伸手一揽,将几摞高低不平的奏章送到眼前,先看了眼最高的那摞,上面写着“嗣圣元年滞后的请安奏章,姓名官职概要在第二张”。

  武媚娘轻轻地哼了一声,招手让女史将这摞抱下去归档。然后扫了一眼剩下的,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处理起来。

  当看到奏章贴的票拟之后,武媚娘眉头一挑,嘴角弯起,饶有兴致地评估起她这位姐姐处理政事的水平。

  武媚娘看完暗暗点头,将武婧儿的建议稍稍改动一下,抄录下来。这样轻便快捷的处理方式,让武媚娘想起了她初开始辅助高宗皇帝处理政事的[ri]子。

  当初也是这样,李治的风疾尚且没有那么严重,还能处理一些政务,但就是不能劳累。

  武媚娘将自己的处理意见夹在奏章中,李治满意了就抄下来,若是不满意就把自己叫到跟前,给她解释清楚,又让她重新拟意见,直到他满意为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