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太过高调了(1 / 2)

加入书签

第265章  太过高调了

        “留学生?友谊商店?你媳妇到底是人大的大学生,交友就是广阔,还可以和留学生交朋友。”

        三大爷听到杨舒浩的解释,自然就自动脑补了起来,最重要的是他也没去过友谊商店啊,连电视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石头哥,金敢哥,你们自己带孩子们去客厅吧,我还得测信号。”

        邀请完朱石头一家和金敢一家,杨舒浩就又开始了测信号的工作。

        “石头哥,金敢哥,你们都来了啊,三大爷伱也来了啊。坐,报恩报德,小越越,你们自己找吃的啊,桌子上都有些吃的,喜欢就自己拿。”

        杨舒宁说的报恩报德就是好久没有出现过的朱石头家的两个儿子,现在都还在读初中,两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而且朱石头夫妇也没能力帮忙辅导课业导致成绩差,小学时和初中都留级了好几次,两兄弟相差两岁,但现在却都是初三的学生。特别是老大报恩,那成绩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在九年义务制教育正式落地前,很多人会因为成绩不合格就留级,我本人小学时因为成绩差,还几次都差点留级,还好有我家老头子帮忙协调,不然真的是丢死个人了。我直到小学五年级,遇到一个严厉的老师,成绩才开始突飞猛进,那时天天吃老师的教鞭,每天上学之后这手都是肿的,当然,这种事情00后肯定是遇不到的。)

        不过两人成绩虽差,但为人却是很不错,杨舒宁家里的这么多老母鸡平时都是两兄弟帮忙照顾的,每天放学后不像其他人一样着急去玩耍,反而是拿着锄头去挖蚯蚓,帮忙喂鸡。当然,杨舒宁也会给他们每天一到两个鸡蛋作为报酬。

        至于小越越,就是金敢家的大儿子了,现在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金敢家的小儿子则是叫小一一。

        “谢谢舒宁叔。”

        三人异口同声得应着杨舒宁,不过却是都没有动作,反而和三大爷一样看着电视机这个新事物。

        “原来这就是书上说的电视机,里面不单可以收听到声音,而且还有画像呢人物呢。”

        报恩作为年纪最大的一个,虽说成绩差吧,但学的也挺多。起码还在书本上学习过电视机是什么。

        不过现在的电视节目实在不多,六二年时只有当时最大的五个城市才有电视台(京城,尚海,粤州,盛京,津门五座电视台,63年又多了冰城/常春,咸阳三座,直到66年恢复到电视台12座。其他的如金陵,之江等电视台或者电视转播台一律停办。)

        不过每个电视台都会有“红色广电”专栏,每天都会刊发红色广电小故事,用来纪念当初那段艰辛而又光辉的岁月,激发民众们接续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另外就是现在这个时间点电视剧算是刚刚起步,算是从无到有,到现在的蹒跚学步。58年时京城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家庭伦理剧,再到后来的61年的《桃园女儿嫁窝谷》,62的《绿林行》等。

        因为节目的稀少,电视台全天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电视节目,只有晚六点只有开始播放,每天六点基本上就是讲技术,让大众可以提升技术能力,7点以后开始播放新闻,新闻放完会播放话剧或者常识介绍,再然后会播放一步电影或者电视剧,电影放完就一天结束。

        现在时间是六点多,杨舒宁这次测试的电视机播放的的刚好就是电子技术讲座,介绍的晶体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