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对三个儿子的规划(1 / 2)

加入书签

第316章  对三个儿子的规划

        “你奶奶和你妈说的对,你现在还小,现在是学知识的时候,伱看,爸爸我当初也是大学毕业了才去工作的。你妈妈也是中专毕业后去上班的呢,哪有一个人读书读到一半就去做其他事情的啊。”

        “你这种就是懦夫行为,这就是逃兵,在部队里,大家也是会看不起你的也没人会看得起你。你也不想你以后的战友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吧?”

        杨舒宁知道大儿子的心理,但现在杨建东最重要的不是去当兵,而且拿到毕业证拿到本科学历,这对杨建东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杨舒宁甚至想着77年底的时候,让杨建东报考研究生呢。

        如果杨建东研究生毕业后还想着继续当兵,那杨舒宁自然是支持的。而且有着高学历之后,对杨建东以后的发展也是极有好处的。

        (77年底的恢复高考,初中毕业就可以高考,而且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78年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当时成就最高的一批,为我们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科研到管理,涌现了一大批的人才。科研的基本上都是副教授以上,从政的也都是处级以上。)

        毕竟到时像杨建东这样的即年轻又有学历的小伙子,只要自己能够再吃点苦,提拔往往就是优先的,更何况背后还有杨舒宁这位父亲在。

        因为不舍得王雪再怀孕吃苦,而且自己也有了三个儿子了,杨舒宁就没有再追生。

        对于自己的三个孩子,杨舒宁也是有所考虑的,杨建东从小就是喜欢从军,那就等他毕业后进入部队工作。

        老二杨建设是她和娄晓娥的孩子,以后估计会继承娄晓娥的资产,从事商业工作。以自己在前世时了解到的信息,只要杨建设不努力创业,只要做好投资就行,到时就是稳稳的一个富豪身份到手。

        就像是后来建立的微软,思科什么的大公司,就算参合不进他们的天使融资,只要上市后买了他们的股票就可以。更别说后来自己更加熟悉的威信,平果这类巨无霸公司了。

        自己最小的孩子杨建成在家族里排第四,65年出生的他也是五岁就去读了小学,不过却没有跳级,现在也还是一个初一的孩子。对于这个自己最小的儿子,杨舒宁也没有特别大的期望或者要求,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路线要求,以后他想从军就从军,想从政就从政,当然,如果杨建成想当个街溜子这类人,那肯定是不允许的。

        不过杨舒宁内心也是隐隐希望杨建成能够去从政,因为他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在部队里的资源平均得分到两个儿子头上,但如果有了轻重,也许会让兄弟不宁。所以杨建成去从政就是最好的了,自己可以把部队里的资源人脉交给大儿子杨建设,把从政的资源交给小儿子杨建成,再有二儿子杨建设帮忙招商引资,以后小儿子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当然,其中也还有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学历。杨舒宁就想着等杨建成明年初中毕业后就认真复习备考,参加77年年底的高考,到时就能有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这对他自己来说,不光是多了一个优秀的履历那么简单,更多了无数的同门,以后在工作中也能互帮互助。

        “爸,我只是想早点就去当兵嘛。毕竟你也说过的,在东山那边的卫国表叔也是没到16岁就去当兵了,去年卫东表叔也去当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