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两章合一(1 / 2)

加入书签

又发钱又发东西,还有厂子不但不分流,连挣钱的门路都找好了的好消息,燎原厂的人可是兴奋坏了。【】

        开完会都已经到了下班的点,可大家排着队等发东西谁也不烦躁,非但如此,还聊的热闹呢。

        有人说工作的。

        “这沸腾炉咱们改过有经验,又有如意的图纸,肯定没问题。”

        “你说万一他们觉得咱们口碑差,不愿意来呢。”

        “你没听吗?市局张局定了的,怎么都得来看看,如意的东西什么时候有过差错,看了能不要吗?他们又不傻!”

        还有人聊过日子的。

        “我待会回去就去买肉,我们家几个臭小子老早就想吃肉了,你也知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斤肉根本看不着就不见了,我哪里舍得,我今天要买上两斤。”说完,她咬咬牙,“三斤,我们两口也得吃点,吃饱了好干活!”

        “你是真大方,不过今天也该庆祝,我家里有豆橛子,我也割块肉,包个肉包子解解馋。”

        “还是这法子好,又省还够吃,还好吃!我们家也有豆橛子,种了一大片呢,我也包包子。”

        许如意陪着郭培生从大家身边过去的时候,听到的都是这些,每个人热切地谈论着吃的用的还有未来的工作,那些笼罩在燎原厂上空的阴霾都不见了。

        郭培生的嘴紧紧地抿着,许如意不用猜,就知道小老头肯定是情绪上来了。

        但他和苏国强不一样,苏国强是那种大开大合的人。我高兴了就哭,我不喜欢了就骂,我不喜欢就把你拒之门外,废话都没一句,我喜欢你不但跑前跑后,我还四处吹。

        而郭培生性子儒雅内敛,这已经是极限了。

        这边发着东西,但后续还需要处理,燎原厂经过了那么大的一个坎,如今刚刚有好转迹象,谁也不敢放轻松。

        郭培生直接说:“开个会吧,讨论讨论后面的事儿。川华招待一下苏厂长,其他人都来。”

        话落大家立刻动了起来,就王川华有点不太乐意,看了看苏国强,隐隐地,原先还挺盼他来的,现在有点嫌弃了——这个会议多重要啊。

        至于苏国强,自然知道,这可是燎原厂很重要的会议,许如意肯定会有很多想法和见解,其实也是想听听的,但……他怎么就是个外人呢。

        苏国强也郁闷了。

        许如意哪里知道他俩的想法,进了办公室,郭培生直接指着为首的座位说:“你坐这儿!”

        这可是厂长的位置?!

        “这不对吧。”

        “有什么不对的,当时我就说,谁解决漏点问题,我就让贤。本来早该让的,可是你年纪轻,工龄短,我说真的心里不放心,自己也有点恋权,没有按照约定让。”

        “现在不一样,可以这么说,你这一步步,我们是看着过来的,但是,都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是从相信但不放心,试试也好,一直到现在,彻底佩服并且坚

        信,除了你谁也做不来。”

        “如今的燎原厂有了希望,我已经不能够带领它继续走下去,甚至连怎么走都不知道,是时候该交权了。”

        许如意这会儿眼睛都湿润了,“厂长?!”

        许如意可没想到郭培生会说出这番话,她见了太多了贪恋权力,退休了都要想办法遥控指挥的,可第一次遇到让的。

        更何况,郭培生还说:“如意,交给你,也是我的自私。我是真的没办法了。你看看我们的厂子,1963年建立,当年也没什么总工、技术人员,就是想要个机械厂,找了个地方就成立了。”

        “一车间加工车间,里面几台旧机床都是刚成立的时候,从肃南市夹具厂拖回来的报废品,我们修修补补又用了小二十年。能用吗?能。可干点实在事,精度真达不到啊。”

        “二车间是锻造木模车间,重劳力轻机械,是最不受我们条件限制的,可翻砂工太累啊,那是纯重劳力,我们厂工资要是高还行,可除了去年那两个月发了点奖金,其余时间都少得很,如今干这个的都是老工人,年轻的都不来。人接不上了。”

        “三车间你最熟悉,算是个大杂烩,焊工装配都在这里,那四台焊机可是咬牙下了血本买回来的,其他的都是修了又修的旧东西。”

        “这种局面,怎么盘活,我们这些人是绞尽脑汁,如意,你可能觉得哎呀转产还弄了个破项目,弄得自己声名狼藉,但那是我们最大的本事了。”

        小老头郁闷地说,“我们就怕厂子没订单发不出来工资,可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劲儿,还是做成了这样。我又如何敢继续掌管这个好不容易起色的厂子呢?如意啊,今天,是我们燎原厂职工今年过的最高兴,最富足的一天啊。”

        “三百人的吃穿用度,没

  有这个本事,我不能揽这个瓷器活,我知道你有本事,可我怎么能你干活,我顶着厂长的名头拿荣誉呢?”

        “我郭培生不能做这个绊脚石!”

        他这声音掷地有声,许如意的眼睛湿润了,“您怎么能是绊脚石?改革开放的大潮带来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还是前所未有的冲击。

        有能者鹏程万里,跟不上的,沉于大海。

        但以如此薄弱的实力,却不愿意随波逐流甘于沉没,努力奋起一博的,无论何时,无论什么结果,都是英雄。“

        她说了,小老头却笑了。

        “哈哈哈,老邬老徐,你们听到了没有,我们还算不错呢。”

        就连一直对许如意持反对意见的邬汇雍,这会儿也笑了,“这评价不错。”

        大概瞧许如意红了眼眶,郭培生摆摆手,“哭什么,我们又不是不干了,老胳膊老腿还是有用处的。来,现在进行下一步,自我介绍。”

        “吃闲饭是不行的,但我们还有点用处,这邬汇雍,中南大学文学系毕业,写过小说,发过诗歌,以后有笔杆子上的事儿,你让他上。”

        “徐磊……”

        “徐长海……”

        “还

        有没来的王川华……”

        “至于我,岁数大,熬的时间长了,跟市局省厅关系都不错,还有几个老同学在也任上,另外脸皮也厚,有什么需要支持的让我去。”

        “你看可行?”

        这简直就是全身心的帮助她?怎么可能不行?

        许如意使劲点头,“行。”

        “你从市局那里,说是要帮全市改造沸腾炉,肯定是有计划的,那……许厂长,现在开始吧!”

        郭培生说完,拉了拉为首的座位,将许如意按到了那个位置上,他则坐在了一边,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如同一个小学生一样,开始记录。

        许如意放眼看去,所有人都一样,也包括曾经对她不满意的邬汇雍,此刻也拿起了笔,都在等着她讲述计划,分配任务。

        许如意穿来的时候抱有满腔的热血,要用时间优势,带领夏国工业更大更强,但融入其中,才知道这有多难。

        而现在许如意突然觉得,好像也不难了。

        因为在夏国的土地上,有数以万计的工厂,而许如意相信,如郭培生这样的厂长,绝对不是少数。

        他们不以一己之私为利,他们所有的想法都是,如何能让厂子变得更好。

        数以万计的小溪流汇成大海,这样的夏国如何不强大?

        许如意整理了一下情绪,才开始:“我看过厂史,改造沸腾炉,我们是有经验的,二车间的锅炉就是由K4手烧炉改造而成。“

        燎原厂基础薄弱,这会儿大家都兴奋着,自然不会多想,但过几天开始干活了,肯定会有所担心,能不能干好,人家会不会喜欢之类的。

        她要做的,是在讲述的过程中消除他们的顾虑,要知道,来的哪个不比他们硬气,到时候怂了,那可不行。

        “所以改造炉子对我们来说不难,我大致了解了一些,目前肃南市的工厂需要改造的锅炉大致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没有改造过的手烧炉,就如同我们原先的K4炉,这些比较少,但不是没有。

        一类是由手烧炉改造成的沸腾炉,就如我们现在二车间的炉子,结构设计普遍不合理,运行能运行,但没有效率可言,外加鼓风机不匹配,飞灰装置不匹配的问题。甚至有的沸腾炉,辅机都不匹配,直接小马拉大车,热效率连60%都没有。”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K4炉改造成沸腾炉,把不好的沸腾炉,改造成更好的沸腾炉。前者我们做过,后者我已经有了办法,咱们正好拿来当例子,等改完了,大家就心里有数了。”

        许如意这么一说,倒是真让大家松快一下,好像也不难吗?!

        徐磊问,“需要我们怎么做?”

        “因为可能会有大量的厂家来看,我需要从五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个是供销科。”

        王川华陪着苏国强呢,来得是副科长,一位叫刘晓红的女同志,直接应了一声。

        “咱们名声一般,他们肯来,恐怕都因为市局的压力,所以,我们要第

        一时间了解他们(),拿出他们需要的改造方案?()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说到点子上,这才能够吸引住他们。”

        “所以你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资料,看看这些厂子的锅炉是什么问题,记下来反馈给我,我好做好准备,他们来了,咱们就有针对性。”

        这法子并不稀奇,但问题是这是1980年啊。

        这年头大家都习惯吃大锅饭,虽然也会去领导那里拍桌子要政策,但其实并没有系统的销售概念。

        这种服务意识更是没有,许如意一提出,就盯着刘晓红,她要

  是觉得难,她就能换人!

        可没想到刘晓红一甩麻花辫,一口应了:“好,我明天就开始收集,这不就是老话说的有备无患吗?不过,厂长,锅炉我不是太懂,万一听不懂搞错了怎么办?”

        许如意也跟着笑了,“我这边有准备。”

        她刚才上来的时候,就去自己办公室将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拿了过来,这会儿发到了与会各位手上。

        大家一看,居然是一个表格,上面列的密密麻麻。

        譬如锅炉的形式,有手烧炉、沸腾炉,布风是风帽式的,还是密孔板式的?飞灰装置是单床的,双床的?炉膛是一拱的,三拱的?怎么给煤,改造过吗,什么时候改造的,目前的问题等等,简直应有尽有。

        许如意就说:“你就拿着这个去,问完了是哪个就打个勾,这样也忘不了弄不错。”

        刘晓红这会儿可喜坏了,“有了这个,我保证完成任务。”

        然后许如意就看向了徐磊,燎原厂说真的,刚转产,这张表就连徐磊都有看着不熟悉的地方,如今可真是信服:“我们需要做什么?”

        许如意又掏出个本子来,“我已经表中的常见问题解决办法都列在了上面,需要技术科进行统一学习,同时全部参加二车间沸腾炉改造。”

        徐磊目瞪口呆地看着许如意那厚厚的本子,他接过来一看,密密麻麻都是钢笔字,上面一个个写着各种问题,尤其是他们的二车间那台沸腾炉,大概因为距离近,便于观察,写的是最多。

        “布风板面积小,沸腾时风速高,入炉的煤粉颗粒大……”

        明明白白,还有具体的数据,这就简直手把手教了。

        许如意到来后,徐磊就有些边缘化了,他为人宽厚,并不生气,但终究是有些失落,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就是比老人强,毕竟他那个年代,可没这么多机会学这么多东西。

        但如今看着这整本的笔记,他算是服了,有本事还愿意下功夫费力气,即便暂时用不着也会将工作做到前面,她的厉害不是因为她是年轻人,是因为她上心啊。

        同时,徐磊都有些心疼,都是搞技术的,才知道这花费了多少心血,忍不住问:“你来了后就没歇着,这什么时候写的?”

        许如意笑笑:“见缝插针吧。”

        徐磊就觉得,自己也得见缝插针地动起来了。

        不过,还没自我激励完,他就听到了许如意一句不可思议地话,

        ()  “技术科学会后,还要练一练,让自己说出来,等着各厂到了,就由技术科的人带队讲解。”

        徐磊一脸的目瞪口呆,全厂书呆子最多的就是技术科,个顶个的说话犯难,怎么就让他们讲解:“是不是错了,这是供销科的事儿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