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那些年》开机,李俞的野望(2 / 2)

加入书签

    李俞借到的是内地目前非常先进的胶片摄影机,并且学校为了支持李俞的电影事业,赞助了两百盘胶卷。

    这两百盘胶卷价值少说二三十万。

    李俞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大树底下好乘凉。

    “加油好好干,拍一部好电影出来,给我们北影学院争光,给我们导演系长脸。”

    李俞出发前往川省前,高老师拍着李俞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终于要独立执导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了。

    这一刻,他作为老师,他的内心很自豪、很骄傲。

    他希望李俞能旗开得胜,首战告捷。

    “高老师,我渴望进步的进取心和从前一样。这次的电影我会好好拍的。”李俞笑着道。

    正月18日,也就是2月的26日,李俞带领《那些年》的主创抵达川省。

    为什么选川省呢?

    因为川省自古以来便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美丽的地方有很多,方便剧组取景。

    即使已经拍电影了,李俞依旧不会放弃自己对景色画面的追求。

    还有一个原因是川省相较其它省份地震偏多,人们想到地震两个字,第一反应大概率都会是川省。

    电影里有男女主角地震后寻找信号打电话互报平安的剧情。

    把地点放在川省,观众们的观影体验更佳。

    如果把故事粤省那种几十年没一次强地震的省份,那不是惹观众笑话吗?观众毫无代入感和沉寂感,看完甚至想笑导演和编剧缺乏地理常识。

    李俞的电影开机仪式本想低调一些,奈何他现在的名气以及主演们的人气都不允许低调。

    电视圈大导转战电影圈,去年迅速走红的鬼怪新娘和乔教授分别为女一号和男一号,这部电影的开机想不引人瞩目挺难的。

    李俞带着乔震雨施施等主创成员接受了来自各家媒体的采访。

    “李导,请问您对电影的首战信心大吗?能不能跟我们展望一下您的预期,比如票房应该达到多少,应该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

    李俞淡淡道:“我说了不算,观众们说了算,作为一个导演,我唯一能做的是把电影拍好。”

    李俞这一回表现很谦虚!

    《那些年》的阵容组合决定了这部电影的热度和关注度不会低,低调谦虚点好。

    施施:“大家敬请期待吧,李导的剧本写得非常用心,我看剧本的时候哭了两次。”

    乔震雨:“对不起,我不能剧透,我只能说故事的很感人,写的是每一个人的青春。”

    施施和乔震雨的回答一样很官方,典型的热情大方一问三不知,关键的信息是一点儿都不透露,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到位。

    这些媒体派来的记者回去后,多条关于《那些年》的信息上了头条。

    “《那些年》于2月26日正式在川省开机,讲述一段青春爱情故事,强烈期待!”

    “电视大导转战电影圈能获得成功吗?”

    “世道是怎么了?现在是个人都能拍电影了吗?对电视导演拍电影一事表示不靠谱,好在某李姓导演的态度是谦虚的,有值得肯定的点。”

    “看好李俞进军电影圈,张影谋和冯晓刚一开始都不是当导演的,他们在电影圈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李俞怎么说也是根正苗红的北影导演系出身。”

    “电影和电视天差地别,李俞在电视圈取得成功后没有待在舒适区,而是选择积极进取,这份年轻人的朝气和魄力值得人们学习。”

    媒体就是这样,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