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边疆风云(2 / 2)

加入书签

因着有皇命在身,魏大勋便没有再多想,一心继续赶路了。

**

在云游寺,慧能写了一个字条装在封了蜡的小圆筒里,而后绑在信鸽的腿上,放了出去。

这封密函是给赵正的,慧能将自己见到忽拙的事告诉了他。

慧能认定那个人是忽拙,此事并非只是来自他的猜测,忽拙走后,慧能派了僧人一路跟踪,得知了忽拙曾夜探康平王府,便毋庸置疑了。

至于忽拙与沈悦兮之间,慧能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是通透之人,自然知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世间让人不能忘怀的无非是情情爱爱的纠葛。

慧能倒不觉得自己能化解些什么,但他必须要提醒赵正提防忽拙,此人沉默外表下蕴含的力量实在是不可低估。

在忽拙离开北胡的这段日子,赵广派去的使者到达了元京,受到了北胡王非常隆重的接待,对赵广的和亲之意也欣然接受。

接受之后,北胡王将此消息派人送去幽州城,他希望南夏那边将公主护送到边境之后,由忽拙前去迎接,而后护送至元京。

由此,北胡王才知忽拙此刻并未在幽州城,他去了南夏。

一个大将军,私自带人去往南夏,这让北胡王有些不悦。

“可知忽拙为何去南夏?”北胡王问道。

回来的人道:“微臣问过木戈多,说是有了那个汉族女子的消息,大将军去一探究竟。”

北胡王原本是忌惮忽拙会和南夏朝廷有什么牵扯,听到竟然依旧是为了那个汉人女子,不觉松了口气,转而却又有些不悦,忽拙还是不能忘记那个汉人女子……那个汉人女子命也真大,竟还活着。

而后,北胡又开始担心,忽拙去了南夏,会不会遭遇什么意外呢?若是被赵广得知忽拙的行踪,派人伏击忽拙也是有可能,杀死忽拙,就等于砍断北胡的一大半军力……想到这些,北胡王不由坐立不安起来。

“你再去幽州城传旨,告诉木戈多,不管忽拙有什么消息,都立刻派人通知本王。”北胡王对那人说道。

那人受了王命,转身去了。

北胡王深深叹了口气,自己还是太过倚重忽拙,看来北胡要多培养几位叱咤战场的武将,也好将忽拙一人独大的局势完结。

而此刻的忽拙,对于北胡与南夏之间发生的即将和亲之事一无所知,他带着十名精卫,一路沿着记号追踪赵正一行,日夜兼程,人劳马乏时才找地方落脚,好好歇一晚。

待追到黑崖镇时,天色已擦黑,海边的气息与别处不同,忽拙想起曾与沈悦兮在此地一道儿逗留过,往事扑面而来。

找了客栈安顿好,用过晚膳,忽拙一人去海边走了走。

冬季的海边,风很大,全然没有当初夏日时的惬意,但忽拙走在他和沈悦兮曾一起走过的海边,心里却是暖的温柔的。

自打知道沈悦兮嫁给了赵正,忽拙这一路,胸口一直闷着一口气,如今到了黑崖镇,才忽而有长出一口气的感觉。

忽拙凝视夜色中的海,心里还是不大相信,那个曾经与他山盟海誓的沈悦兮会嫁给别人,所以他一定要见到沈悦兮,要当面问问她为何会如此。

而此刻的沈悦兮,已经和赵正等人到达了边城。

边城,是沈悦兮生活了七年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她带着赵正去了她从前住过的宅子,那里已经住了新的人家。沈悦兮看到很多旧时的邻居,但她戴着披风的帽子,脸上围着纱,没有人认出她来。

沈悦兮记得边城里好吃的摊子,好玩的地方,哪家成衣铺的衣裳好看,哪家有轻便舒适的鞋子……她带着赵正,走过一个又一个街道,如数家珍般地对赵正说着往事。

赵正喜欢听这些事,这让赵正觉得离沈悦兮更近了。

边城比京城要冷的多,所以来到这里之后,赵正一行人都添置了棉靴子。

下过两场雪,那雪没有融化,成了积雪,四处白茫茫的。

有了这些积雪的映照,所以边城的夜并不太黑。

沈悦兮愿意拉着赵正去雪地里行走,听着积雪在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沈悦兮便觉得莫名的高兴,似乎找回了从前的快乐。

边城冬季,有那种热乎乎的粘糕卖,这是沈悦兮最喜欢吃的,所以这几天,沈悦兮常常捧着粘糕贪婪地吃着。

是赵正从没见过的吃相,回到边疆的沈悦兮,似乎连性情也都豪迈了起来。

“你知道为何京城的粘糕没有边城的好吃吗?”沈悦兮问赵正。

赵正摇了摇头,心里却在想,莫非是因为边城的人比京城的人亲切吗?不都说,食物上会沾染着乡愁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