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边疆风云(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来日有机会,我希望能与赵和一同来这里走走。”沈悦兮又自言自语说了句。

但这句话,听上去更像是是对朗阔说的。

朗阔看了沈悦兮一眼,有些不知所措的模样。

他的不知所措只是因为他没有想到会忽然从别人口中听到赵和的名字,听到这个名字,他的心就不由自主地激烈跳动起来。

见朗阔没有说话,赵和扭头看了看他,而后又继续看向后厨。

赵正和小路子已经都进了厨房,院子里空荡荡的,因是冬季,客栈的客人并不多。

夏季的时候,客栈里热热闹闹的,有很多北胡人特地过来看海,吃些极少吃到的海鲜美味,临走,再带一些海鲜干走。

幽州城里吃不到海鲜,但是可以吃到海鲜干,例如虾干,贝干,用水泡了用来煮菜,还是能尝到鲜味。

同样的,黑崖镇和红崖城的渔民们也喜欢买一些腊肉和奶酒之类的北胡食物,所以这里和北胡其实是有着很紧密的贸易联系。

忽拙也是因此跟这里的人常有来往的,北胡有湖盐,而这里有海盐,盐是朝廷禁止私运的东西,可是忽拙却可以从这里贩卖海盐到北胡,北胡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忽拙负担的是庞大的军营,贩卖海盐,也可以贴补一些军用。

沈悦兮喜欢海,也喜欢草原,忽拙那时便对沈悦兮说道,他们可以在黑崖镇或者红崖城里买一栋宅子,不时过来住住,体会不同的人文风俗。

沈悦兮是极赞同的。非常向往。

只可惜后来,没有了后来。

沈悦兮的回忆被赵正打断,他和小路子从后厨出来,对着二楼趴在栏杆上的沈悦兮点了点头,沈悦兮知道,她今晚可以吃到海鲜锅了。

“这里是淤泥海滩,即使是冬季,也可以挖到各种贝类螃蟹或者章鱼,刚在后厨里看了,在木盆里养着,还活着呢。”赵正上了楼,对沈悦兮轻声说道。

能有海鲜锅吃的沈悦兮心情明朗了一点点,她看着赵正说道:“你尝尝便知美味,应该还会想再来。”

“果真如此,那我们便在这里购置一个宅子,每年都过来住些日子。”赵正说道。

沈悦兮愣住。赵正竟然会说和忽拙一样的话,让她更觉得恍惚了。

当晚,在一个炭火烤的铜锅里,放着各种海鲜,蘑菇干,菜干,豆腐……赵正一行四人围着铜锅坐成一个圆,享受了难得的鲜美食物。

海鲜这种食物,因其地域的特殊性,即便是皇宫里也不能吃到最新鲜的,所以,更显珍贵。

小路子吃的最欢快,因他心无旁骛,没有牵挂。

朗阔却在想,若是赵和一起来了,她应该也会喜欢在冬夜里吃这样热腾腾的海鲜锅吧?

赵正和沈悦兮则有更多的心事,离开红崖城之后,便越来越接近边疆了,也便越来越接近那些未知的真相。与未来。

**

**

忽拙则一路驰骋,直至京城。

他们一行人身高马大,面容轮廓明显,与南夏人有些不同,若是这么多人一道进城怕会引起注意,忽拙便在城外歇了两日,让精卫们三三两两分时辰进入京城。

而忽拙在城外逗留的时候,白日无事,跟客栈老板打听了四周可有值得一去之处,那老板想了想,也只有不远处的云游寺了。

于是忽拙便抽出半日时间去了一趟云游寺。

冬季里香客少,像忽拙这样器宇不凡的香客便更是少见,云游寺里的僧人都是识人之人,忽拙身上的气息明显与众不同,他甚至都不像是南夏人。

有僧人偷偷将此事去禀报了慧能,慧能便从禅房里出来,慢悠悠走到寺庙前院,高耸的松树林下,忽拙正仰头看着,边疆那一带的山脉多能看得到松树,而南夏京城外,竟也有这么大一块松树林,有些少见。

慧能没有去打扰忽拙,只是一直静静看着他的背影,直到忽拙回头看到了慧能,他才微微笑了一下,“这些松树长得真好。”

听了这话,慧能也微微一笑,“云游寺已有百年历史,这些松树是当年的师祖们摘下,如今长成林荫泽被后世,都是师祖们的善德。”

忽拙没有再说什么,扭头看了看空荡的寺庙,问道:“不知我可否去大殿的佛前上一炷香呢?”

忽拙原本并不怎么信佛,但是为了沈悦兮,他愿意在佛前跪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