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秀厨艺大展身手(1 / 2)

加入书签

老二媳妇陈秀娥此时正在灶房手忙脚乱,嘴里还不停嘀咕:“做饭这苦差事,谁爱干谁干,能累死个人。”

    何苗过去,笑意盈盈接上一句:“二嫂,你和大嫂歇会吧,我来。”

    别人以为做饭是累活,她却甘之如饴。

    喝过娘家那碗没滋没味的鸡汤后,她就预感到婆家伙食也好不到哪去。

    也是,这年月,能吃上饭就很不容易了,谁还会注重烹饪之法。

    都是稀里糊涂拿大锅一炖,混个肚子饱就得了。

    何苗可以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是不能没有好吃的。

    主动提出做饭,既能祭五脏庙,又能和妯娌搞好关系,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鲜花和陈秀娥先是一愣,难以相信新嫁来的媳妇竟然上赶着要下厨做饭。

    “三弟妹,有咱娘给你撑腰,我们可不敢劳你大驾。”李鲜花确实不敢轻举妄动,嘴巴却犯贱,撇撇唇角,抱着膀子斜睨着何苗。

    何苗毫无怒气,笑着说:“那哪能呢?婆母对咱们三个都是一样的疼,不会纵了哪个亏了哪个的。”

    她心中暗想:你以为不做饭就不用干活了啊,刷锅洗碗可还等着你呢。

    陈秀娥心机颇深,惯会借坡下驴,见状走上前。

    大嘴一咧:“哎呀!这就是咱们老三的新媳妇啊,真俊啊,二嫂早就听说你是十里八乡的美人,没想到还这么能干,那行,这就交给你了,我和大嫂出去伺候娘。”

    李鲜花本还忿忿地立在原地横眉冷对,下一秒就被陈秀娥扯着,快步出了灶房。

    她半疑惑半嘲讽地嘟囔着:“这人八成也是个傻的,哪有主动干活的?”

    离灶房门远了,陈秀娥才接茬儿:“傻?哼,走着瞧吧,这丫头可没那么简单。”

    灶房终于清静了,何苗从水缸里打了盆清水,洗干净手,翻看橱架上能利用的食材。

    有鸡蛋,有豆腐,还有两三样新鲜蔬菜,葱姜蒜和配料都齐全。

    最主要的是还有巴掌大的一块猪肉,肥瘦相间,油花花的。

    锅里贴着七八个苞米面饼子,何苗翻了翻,好几个底都糊焦焦的。

    她用铁铲小心地将饼子的黑糊部位刮掉,重新贴进锅里。

    又拿炉钩子挑出灶下的几块柴火,将灶火调小,慢慢加热。

    依照大晏朝的风物习俗,如果参考近现代的食谱,那很多食材和做法都实现不了。

    她拿出那本清代食谱,翻看参照这本书正好。

    先做一道粉蒸肉,肥瘦参半的猪肉,用米粉拌匀,腌制好,底部垫上白菜片和土豆片。

    放在蒸锅里蒸上半个时辰左右,这工夫不用看着,可以做其他的菜。

    饼子贴好了,铲出来搁盘里,用饭帚刷刷锅,继续做下一道麻辣豆腐鸡蛋。

    农村的大铁锅比铁板好用,做菜锅气十足,何苗三下五除二调好麻辣酱汁。

    豆腐切片滑下锅,不用翻动,直接打三颗鸡蛋进去,待鸡蛋凝固,倒入酱汁,盖上锅盖焖着就行。

    再拿一个破了口的陶锅炖汤,滋润滋润肠胃。

    这家里没有骨汤那种好东西,何苗就用清水加盐炖了锅蔬菜汤。

    菜都是自家园子里种的,新鲜得很,不用多加佐料也足够鲜美。

    最后做个甜食拔丝地瓜,给家里的孩子还有她那个跟孩子差不多的傻相公吃。

    这道菜何苗最拿手,地瓜切好,裹上一圈面粉,下油锅炸成金黄备用。

    重点是熬糖,冯家的糖罐子又大又满,何苗放开手脚挖出一大勺子白糖加水烧开。

    熬成黄色可以拉丝的状态就放地瓜,环绕着裹起糖丝就算做好了。

    对照着菜谱,凭借多年下厨的手感以及往日做菜的经验,不到一个时辰,何苗就做出了三菜一汤。

    端菜去主屋时,何苗见一个年轻男子和两个垂髫小儿正围在桌边玩羊拐骨和沙包。

    “苗儿啊,这俩小家伙,大的是你二哥家的闺女,小的是大哥家的儿子。”冯刘氏赶忙扒拉着俩孩子,“唤娣,大宝,快叫小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