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选择目标,好消息,开始模拟(2 / 2)

加入书签

    姜哲和陈嫣觉得周围太吵,很快吃完饭,去在校园中散步。

    陈嫣想多玩一会。

    姜哲估算着时间,决定回去午休。

    陈嫣只好约姜哲一起吃晚饭。

    姜哲回到宿舍,三个舍友也陆续回来。

    四人谈起各自的第一节课。版画,美术教育和设计专业的第一节课,也是素描,只是侧重点不同。

    邵辉和甘文杰谈起老师的教学风格。

    两人第一次接触艺术学院的教学,都感觉无法适应。例如,老师的口头语太多,根本不管你听懂还是听不懂。

    杜鑫因为教过五年小学美术,能体会教学的差别。他给邵辉二人解释,中小学包括高中的老师,在教课时是生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尽可能的把课程分解成简单任务,使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大学课程难度提高,老师们只能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率的语言。

    学习了一上午的专业课,虽然没有军训那么累,但为了保证下午的精力,四人都准备午睡一会儿。

    姜哲闭着眼睛,很快进入睡眠。

    他打算养精蓄锐,等到精力最好的时候,再来做选择。

    午休时间,他睡得很沉。

    听到室友们下地时弄出的声音,姜哲睁开眼睛。

    几个室友动作很快,准备出门时,见到姜哲一反常态的慢悠悠的下地,就问道:“姜哲,不急着上课?”

    姜哲说道:“不急,考虑一下怎么画,然后再去画室。”

    “我们先走了。”

    寝室安静下来。

    姜哲给自己泡好一杯茶,坐在椅子上,开始考虑,应该选哪位大师,作为模拟学习的目标。

    目前,他认为比较合适的选择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列宾美术学院的名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不必解释。之所以把列宾美术学院的名家也列入选择,是因为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有一些老师,曾经在那里留学。

    如果自己在绘画中表现出相同的风格,也许更容易被接受。

    姜哲一时难以决断,就慢慢的品茶。

    茶水的苦涩与清香,似乎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

    等心静下来之后,才发现之前的考虑,有些急功近利或者迎合的意思。是自己被系统的要求影响,太在乎这一次的成功。

    现在想来,三次模拟机会,每一次都很珍贵,必须安排最好的学习。

    姜哲觉得,自己的目光应该放长远,即便这次不能让作品留校,有系统帮助,以后的发展会很好,不必在乎某一次的成败。

    此外,只要自己选最好的目标进行学习。相信对于美的求索,还是会引起共鸣。

    想到这里,他开始从这尊雕像出发,考虑问题。

    近几十年来,国内画家描绘这尊石膏像的素描作品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

    自己既然要画,那就要定一个目标,争取达到那些有影响的作品的高度。

    想要达到高度的同时,还能画出新意,最好的选择就是向雕像的原作者学习。

    他平心静气的权衡利弊,选定米开朗基罗作为模拟学习的目标。

    姜哲不再犹豫,点开系统,找到模拟学习的页面。

    选择米开朗基罗,点击开始。

    他眼前出现类似全息环绕的画面。

    系统的模拟影像,从大卫雕像开始。

    大卫的原形取材于神话,在米开朗基罗塑造大卫形象之前,人们熟悉的大卫形象,是一位睿智的老者(扑克牌中的黑桃K)。

    1501年8月,米开朗基罗应约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雕刻成一尊塑像。他经过数年与世隔绝的努力,终于把一个英雄少年从沉睡的石头中唤醒。

    姜哲看着雕塑的制作过程,尽管知道这是系统模拟出来的影像,和现实会有偏差,但仍旧十分入迷。

    凿刻出来的线条与结构,夸张,很有想象力;面部的细节全被调动,头发和眼神的朝向,有神圣的美感,有种砸出来的雄壮。

    模拟形象中的大卫雕像快要完成时,姜哲选择暂停。

    刚才看过的的模拟影像,包含很多信息,需要消化。如果囫囵吞枣式的一遍看完,难免浪费这次机会。

    他体会着雕塑中那种雄壮的生命力量,似乎摸到一种感受。

    姜哲记住这种感受,迅速的来到画室,选好位置,固定画纸,调整情绪。

    他闭着眼睛,打开系统,看着画面中暂停的画面,反复回忆刚才看过的影像,重新捕捉对雄壮之美的感受。

    姜哲睁眼,拿起一支铅笔,果断的在纸上画出第一笔。这一笔的力量很轻,但动作和态势,隐约契合米开朗基罗凿开大理石的韵律。

      感谢书友读者的推荐票与月票。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