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我,秦始皇,点烟(2 / 2)

加入书签

梁俊看着第三盒里的东西,整个人要疯了。

声音之冰冷,就连文渊和赵君慕都吓了一跳。

“是”文渊应声,随后又道“若是庆寿寺的和尚”

不等文渊说完,梁俊冷声道“腿打断,扔回寺内。”

文渊心中一颤,不

知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但也知道梁俊绝非嗜杀之人,能让他下这等命令,一定是惊天地的大事。

正色道“文渊领命”

说罢转身而走。

梁锦跟着道“赵君慕。”

“臣在”赵君慕自然知道屋子里出了什么事,但也没有想到梁俊的反应会这么大。

梁锦沉声道“跟着文将军,若是庆寿寺的和尚靠近了,文将军打断他的腿,你就割了他的舌头,挖了他的眼睛,夺

了他的手。”

赵君慕应声道“臣领命。”

等二人走出庭院,梁俊才颤悠悠的把第三层食盒里的东西端出来。

一盘普普通通的烤地瓜,也就是烤红薯。

这样一盘前世自己十分讨厌的烤红薯,此时在梁俊的眼中犹如绝世珍宝一般。

“有了红薯,他娘的老子终于能打土豪分田地了”

梁锦都可以听到梁俊端着盘子颤抖的声音,由此可见此时梁俊的心情有多么激动。

“打土豪,分田地。”梁锦皱了皱眉,这六个字他也曾在沈云口中听过。

如今又从梁俊嘴里听到这句话,让一直犹豫不决的梁锦暗暗做了决定。

打土豪,分田地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千难万难。

沈云想这样干,梁俊想这么干,但tent到最后俩人谁也干不成。

不说炎朝的地主好不好欺负,就说真的打了土豪,把土地分给百姓,就能成事么

梁俊和沈云都不需要调查,简单的看一看户部的账本就明白,哪有那么简单。

户部的账本上明明白白的记载了这二十多年来,炎朝没倒下是怎么样的一个奇迹。

放粮,放粮,放粮。

户部的账簿上记载最多的就是朝廷放粮。

二十年来,不敢说天天放粮,但几乎是三天一小放,五天一大放。

整个炎朝年年处处不是东边淹了,就是西边旱了,不是北边天冷下了冰雹把庄稼砸死,就是南边闹了蝗灾,颗粒无收。

哪怕梁俊把土地分给百姓,百姓们依旧种不出粮食,吃不饱,又有什么用

最近这十年来,朝廷也曾咬着牙逼着地主们一压再压租子,就是想让百姓们能活下来继续种地。

可老天爷就是不让百姓吃饱饭,满朝文武一丁点办法也没有。

梁俊雍州新政为什么推行的如此顺利,就是因为雍州没人了。

偌大的一个陇右道,过去三年里,天灾为主,为辅,人口雪崩式的减少。

连当官的能活活饿死,梁俊玩了命的借粮放粮,就算是闹事也得等吃饱了再说吧。

可有了红薯,这玩意皮实耐造,不像其他粮食那么娇贵,就算是仍到雍州都可以成活。

最重要的是红薯量大啊,一亩地多的不敢说,依着现在的种植水平,两千多斤用该没有问题吧。

就算一亩地只有一千斤,寻常百姓种上个十亩地的,一万斤红薯,怎么着也饿不死吧。

更何况现在的炎朝,什么都不多,就是荒地多。

“大哥,梁俊代天下百姓谢了。”梁俊将红薯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随后撩起衣襟,郑重的跪地,冲着梁锦心甘情愿磕了一头。

不管如何,梁锦能够拿这东西找自己,肯定不是来炫耀的,说明他要把这些东西的种子给自己做交易。

只要这些种子到自己手中,就算整条丝绸之路都给了梁锦又何妨

有了红薯,就意味着一到灾年,百姓不会像现在这样没有任何挣扎之力。

只要百姓能活下来,自己搁浅的计划就能马上着手。

梁锦不以为意,道“殿下不必如此,太子视天下百姓为子民,朕亦如此,就算没有太子,这红薯,朕也绝不藏私。”

秦始皇终究是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青史留名的大佬,怎么可能会拿红薯做文章

“殿下接着打开,看一看第四层的东西。”梁锦说着,忽而从袖口处拿出一个火折子。

梁俊站起身,狐疑的看着梁锦,整个人已经被红薯的出现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颤颤巍巍的打开第四个食盒,梁俊整个人都呆住了。

如果说前三个食盒带给梁俊的是碗口般的晴天霹雳,那么这第四层的东西带给他的就是水缸粗的雷劫。

“祖

宗啊,去他娘的珍宝斋,国之利器,税收之王啊”

梁俊看着第四层的食盒里盘子上静静的摆放了两根香烟,热泪盈眶。

刺啦,梁锦点着了火折子,道“那人临死之前曾给朕说,日后若是遇到他同乡,让我带一句给他。”

梁俊一愣,看着梁锦道“什么话。”

梁锦微微一笑,道“我,秦始皇,点烟。”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即可第一时间找到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