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吕布这个猪队友(2 / 2)

加入书签

对于杜如晦的看法,赵君慕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他微微笑道“若是他们打算投靠叛军呢”

杜如晦摇了摇头,道“不会,大将军,他二人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投靠叛军,若是投靠也会在战争打了一半的时候。此时投靠,一来对面的韩信不会相信,二来,叛军没有任何的损失,他二人去了,只怕不仅连五万士卒都没有,反而会被软禁起来。”

赵君慕面带微笑,并不打算针对这个话题和杜如晦掰扯。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带兵,而且一带还是三十万军队。

不管事从士卒装备上还是后勤配给上,还是说后方君主的支持上。

赵君慕活了两辈子,都没打过如此富裕又没有后顾之忧的仗。

他这个三军大将军的位置,是梁锦据理力争,牺牲了不少利益夺来的。

临行之前,梁锦还专门告诉他,这场仗打输了没事,三十万军队打光了没事,只要他赵君慕能够活着回来就行。

有梁锦的这句话在,赵君慕已经报了死志。

不灭殷诚,绝不回长安。

两人正说着,就见远处一队骑兵跑来。

走到近前,只听到那帮骑兵吆喝“前方大捷前方大捷”

吆喝了几声,已经到了赵君慕面前。

那帮骑兵翻身下马,跪倒在地,冲着赵君慕高声道“回禀大将军,前方大捷,二皇子殿下初到济州,便斩杀叛军千余人”

言语之中十分的兴奋,说着转身一挥手道“拿上来”

而后身后的骑兵兴冲冲的将战利品呈了上来。

杜如晦看着那些战利品,略微皱眉。

倒不是怀疑,而是有些厌恶和不适应。

反倒是赵君慕,却一脸的淡然,没事人似的看着骑兵手里的战利品。

“好,二皇子殿下身为先锋,为咱们开了一个好兆头,来人,将此功记下,送往长安”

说罢,大手一挥,身边的士卒听了,赶紧应声。

那些前来送战利品的骑兵听了,全都欢呼起来。

很快,二皇子梁昭没有死伤一兵一卒,便斩杀了叛军千余人的消息便传遍了三军将士。

三军士卒高声欢呼,声势震天,士气高涨。

又行了半日,临近傍晚,赵君慕带着十万大军抵达了济州境内。

赵君慕也有一份关于殷诚军将领的详细情报。

自己的对手是后世被称作兵仙的韩信,这让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也做出了与韩信一样的选择,那就是对军情无比的重视。

几乎是每隔半个时辰,就要问杜如晦有没有最新的情报。

一连问了三四次,到了济州境内,赵君慕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杜先生,你不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么”

赵君慕勒住了马,一面看着地图,一面问道。

杜如晦也敏锐的感觉到了,他看着赵君慕沉声道“大将军是想说,这半日之内,咱们都已经到了济州了,二皇子那儿却没有任何出兵的消息”

“没错,若是二皇子当真不费一兵一卒,杀了叛军千余人,岂会不乘胜追击”

赵君慕看着地图,陷入沉思“他若是出兵,岂能又岂敢不通知咱们”

杜如晦终究是文官,对于情报的搜集和分析虽然是个中好手,但要说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和赵君慕相比,又是差了些。

“大将军说的是,二皇子身为三军先锋,攻占济州之后,便应该继续前进。可他并无消息传来,只能说明,他依旧在济州城内”

杜如晦的后知后觉,让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关于司马父子现在不敢投降的说法有些不稳妥。

司马懿父子想要干什么

就在杜如晦想要派人前去打探时,突然远处一骑飞来。

到了二人面前,翻身下马扑倒在地,高声道“大将军,陈将军在全节遭遇了叛军,约有三万人马”

“再探”

杜如晦挥手示意士卒下去,走到赵君慕面前向着地图看去。

全节在济州的东北方向,距离他最近的城池便是淄州的济阳。

也就是说,这支叛军之前应该是驻扎在济阳的。

脑子里一面回想着关于叛军军事动向的情报,想要推测出这支叛军的统帅是谁,一面又暗中为陈庆之的速度啧啧称奇。

万万没有想到,陈庆之居然已经到了全节。

感慨完陈庆之的行军速度,杜如晦又不由得对赵君慕暗中佩服。

白起果然不愧是白起,这种军事直觉当真是常人难及。

早在出征之前,他就直接部署了双先锋。

当时自己还纳闷,既然长安决定了让司马父子做先锋炮灰,赵君慕又何必让陈庆之这个中军统帅,半路脱离,直奔济州东北而去。

想来他早就预料到,司马父子出工不出力的可能。

“杜先生觉得,陈将军遇到的这支叛军,乃是何人所统领”

“应该是文渊吧。”

杜如晦想了想,文渊作为殷诚的义弟,在叛军之中威望极高不说,韩信也给他配置了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若说叛军之中,谁敢打这第一仗,应该就只有文渊了。

“不对,文渊不可能出现在全节。”

赵君慕摇了摇头,伸出手指在地图上三个地方画了圈“我若是韩信,一定会在这三个地方埋伏,以逸待劳等待咱们的军队。”

杜如晦看去,只见那三个地方分别是济阳、淄川和莱芜。

想要从济州到青州,从东北进,必须经过济阳。

从东进,必须经过淄川。

从东南进,必须经过莱芜。

这三地乃是长安联军的毕竟之地,韩信乃是身经百战之将,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等错误,不守住这三处要命之处。

“从济州到青州,最近的距离便是过淄川,所以韩信一定会把战斗力最强的文渊军放在淄川防守咱们。”

赵君慕说着,指了指莱芜道“而莱芜,应该是甘宁驻守。因为咱们过莱芜的可能性最小。”

“至于说济阳,自然是吕布驻守。如果不出我所料,韩信给他的军令一定是让他闭城不出,不可冒进。也只有他吕布,方才敢违抗韩信的军令,得知陈将军出现在济阳境内,方才主动出击”

杜如晦在一旁听着连连点头,赵君慕分析的没有错。

“那依照大将军的意思,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赵君慕将地图合起来,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既然吕布不愿意听从韩信的军令,擅自出战,那咱们就改变之前进攻淄川的计划,直接去济阳,以此为突破口,将叛军的防线彻底撕开。只要撕开一个口子,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杜如晦嗯了一声,对这个方案十分赞同。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传我军令改变方向,奔袭济阳一定要在一天之内,赶到济阳境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