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吱吱吱吱吱吱吱?(2 / 2)

加入书签

这让李锦余有些长远的忧虑。

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刷的仇恨值,该不会就这么毁于一旦吧

万一霍采瑜将来篡权之后不杀他、只把他好好供养起来怎么办

难道要他自杀

自杀的话天道爸爸承认吗

李锦余有心再整点什么幺蛾子,但看霍采瑜这么认真地筹划扳倒丞相,有时候要到深夜才能睡,又总是心软、不忍心给霍采瑜拖后腿。

毕竟从丞相那里抢回权势之后才能讨论能不能篡权啊。

瞌睡就送上枕头,李锦余万万没想到,霍采瑜竟然喜欢上了宫里的妃子

古人都说过,仇恨之首便是杀父夺妻。

霍采瑜喜欢上宫里的妃子,想娶对方入门,可不得把自己这个皇帝废了吗

李锦余越想越兴奋,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霍采瑜护着一泪水涟涟的宫妃,手中拿着长剑,满脸愧疚、但依然坚定的样子。

让他忍不住想为霍采瑜喝彩好样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霍采瑜看中哪个妃子了

那不就是未来的皇后吗

他可得好好供起来

李锦余试图从霍采瑜嘴里打探,婉转地问“霍爱卿,情爱之事乃是人之本性,你若有何想法,只管与朕说。”

霍采瑜望着陛下那副认真的脸色,忽然感觉喉咙有些干渴。

尽管在心里一再告诫自己“陛下对他并无额外心思”,陛下现在说的话还是给了他莫大的蛊惑性。

陛下这样说,莫不是在暗示他什么

要表明自己的心意吗

霍采瑜心跳加速,感觉全身血液都在叫嚣,推动他向前。

他上前一步,鼻息间几乎能闻到陛下身上淡淡的龙涎香气味,声音忍不住放低“陛下,臣心仪之人”

李锦余睁大眼睛,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欣喜“嗯嗯”

快说快说,磨磨蹭蹭干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外头传来了长康的声音“启禀陛下,孟大将军求见。”

李锦余稍稍一愣,再一回头,霍采瑜已经退回了原来的位置,脸上的表情还残留着几分愧疚和懊恼。

他忍不住催了一句“后面呢”

霍采瑜不答,只看向殿外“陛下,大将军求见。”

他们既想联合大将军,哪能把大将军晾在外面

先前因为李锦余莫名其妙要让妃子们种地,已经惹怒大将军一次,还是要好好笼络大将军才行。

李锦余也知道轻重缓急,只是霍采瑜话说了一半,把他胃口都吊起来了,实在令他难受。

他憋着气,喝了一口散发着甜香气味的茶水,让自己显得平静一些,才对外面道“宣”

孟大将军这次前来是来为前线将士请功的。

得胜回朝之后便是论功行赏。

以往景昌帝从不管这些事,一概丢给叶丞相。孟大将军这次也是惯例来请示一番,本没什么指望,但这次竟然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陛下没有像过去那般将折子随手扔在一旁,而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还小声和一旁那个年轻俊朗的臣子交流着。

不久之后,李锦余放下折子,咳嗽一声“大将军,你这封赏的水分是否太重了些”

孟大将军这份折子本是用来去和丞相讨价还价用的叶丞相不是蠢人,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也忌惮大将军派的实力,不会堵死军队的封赏。

但在抚恤金和饷银上卡一卡孟大将军是他做得出来的事。

几次下来,孟大将军便干脆把封赏和抚恤金多报一些,留作与叶丞相讨价还价的余地。

孟大将军有些惊讶地看着李锦余。

他没想到陛下竟然会认真看这份折子,更没想到陛下竟然看出这份折子有水分。

看来其他留京将领们所说的“陛下似有励精图治之意”竟不是蒙他。

孟大将军倒也干脆“臣这折子原是写给丞相的,陛下若要批,只批一半便可。”

李锦余微微噎了一下。

方才霍采瑜在他耳边解释了一番孟大将军和叶丞相的利害关系,但没解释孟大将军竟然是如此直接的人。

因着霍采瑜的身世,李锦余对军队天然有着同理心,爽快地批了下来“朕准了,还请大将军代朕向将士们问好。”

孟大将军看着李锦余痛快地御笔红勾,脸上的惊讶完全掩饰不住,上下打量了一下李锦余,有些迟疑地问“陛下可有不适”

李锦余“朕无恙,大将军多虑了。”

从前叶丞相能卡孟大将军的钱粮,无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仗着陛下不管事胡作非为;现在李锦余批了折子,孟大将军便有充足的信心从户部要出钱来。

钱到手的孟大将军心情好了不少,之后霍采瑜婉转提出扳倒丞相相关的话题,孟大将军也没有拒绝,只是沉吟片刻“丞相如今根盘错节,与皇亲世家多有联系,陛下可有考虑”

孟家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也算正宗的皇亲国戚,孟击浪自然清楚皇亲世家与丞相派之间的瓜葛。

他对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叶丞相自然没有任何好感陛下好歹还算得上他的子侄,叶归乡算什么

“丞相能够笼络世家,无非是拿朝中的官位为筹码。”霍采瑜淡淡地道,“斩断这条路,丞相派便是无根之水。”

能坐上大将军之位,孟击浪自然不是蠢人,瞬间便猜到“科举”

“如今朝中科举贡举混杂,丞相孟钻的空子多。陛下打算修改科举和贡举的方式,令科举全程闭卷,择优者直接上报朝廷,陛下亲自殿试,不再经过地方官审查。”

之前景昌帝根本不管殿试。

孟击浪今日出乎意料多次,目光紧紧盯着霍采瑜“那贡举呢”

“贡举仍保留,只是从地方官郡守推荐改为官员联名推荐,且要有试用期。”

孟击浪有些疑惑地咀嚼了一下这个词“试用期”

“对”霍采瑜眼神骤然亮了许多。

“试用期”这个词的概念是李锦余提出来的,深得霍采瑜的心意。

这个词意思不难理解,孟击浪很快便理清了霍采瑜的意思,赞赏地点点头“这主意不错。”

旋即他脸色一板,“只是霍大人仍未说明,如何解决皇亲世家的阻拦。”

肃清科举和贡举,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针对丞相派“卖官位”的行为,那尝到甜头的皇亲世家会同意吗

“若皇亲世家本身便自顾不暇,如何能称为阻力呢”霍采瑜又拿出一份文书,放在孟大将军面前,“大将军且看。”

这是一条针对如今皇亲世家的律令。

简单而言便是嫡子袭爵、庶子入仕。

古往今来,嫡庶之争一直是各大世家经久不衰的矛盾。荻朝从前对嫡庶不算太看重,若嫡子太不成气,家主可启禀朝廷,将爵位换给庶子。

这条法子本意是鼓励大家族子弟们上进,莫要贪图享乐,可如今已然变了味道。

能讨好家主、打通关系,便有机会袭爵。

叶丞相的“卖官”行业如此蓬勃,离不开这些急切得世家子弟的捧场。

这条律令直接严密堵死了庶子争夺家产的路,庶子若想出头,只能老老实实走科考;嫡子可顺顺利利继承家中的爵位,但想入仕便只能走贡举即官员联名推荐且历试用期。

如此嫡子可保富贵,身无长物的庶子也有路可走。

孟击浪凝视着这折子,微微觉得里头哪里有些不对,但看起来又两全其美,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

他虽是孟家子弟,却是走军旅起家,并非老谋深算的官僚,只是靠军队和孟家的支持,才走到今天的高位。

末了,孟大将军还是点点头“若推行此法,各大家族阻力或可减少不少。”

李锦余在一旁听他们俩对话,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努力压抑嗑瓜子的,听到孟大将军这句话,顿时眼前一亮“大将军这是同意了”

之前他们分析孟大将军的性格时,李锦余回想原著内容,给了一个关键的特征孟大将军虽出身世家,却与一般的世家弟子不同,会将朝廷利益放在世家之前。

大多数世家高位,对家族的归属感都大于对朝廷;孟大将军守过数年边关,在寒苦边疆没有世家和朝廷的分别,只有战争、死亡、牺牲。

霍采瑜这些日子调查了所有和丞相有往来的世家,制订了这个有损世家利益、却极便于朝廷推行的方案,相信大将军一定会被打动。

“臣还需思量一下。”孟大将军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转头看向了李锦余,目光隐隐有些严厉,“臣更好奇,陛下懒政多年,为何如今忽然勤勉”

李锦余有些吃不消孟大将军这大家长一般的目光,忍不住瑟缩了一下。

他倒是有些理解为何原身不和大将军亲近,哪怕大将军比丞相更加忠心。

比起一见面就吹彩虹屁的叶丞相,这位一心报国、却直来直去的孟大将军着实不够讨喜。

但此时不能给霍采瑜拖后腿他要竭尽全力支持霍采瑜

李锦余努力给自己打气,挺起腰杆,摆出自己早就想好的理由“朕前阵子去了一趟青水郡,体悟了一番百姓疾苦,深感愧疚,又得了霍爱卿这等人才,便想励精图治,重整朝纲。”

他特意提了一下霍采瑜,便是想让孟大将军注意到霍采瑜这颗未来的帝星。

孟大将军全然无视了李锦余的苦心,没去看霍采瑜,只上下端详李锦余片刻,才勉强点点头“陛下有此心,尚不算无用。”

李锦余“”

你看看说话的艺术,这要是换了叶丞相,肯定先来一套“陛下忧国忧民实乃荻朝之幸吧啦吧啦”。

孟大将军到底还是铁杆保皇派,虽然没有当场同意,其实已经隐隐有些心动。

霍采瑜很高兴,李锦余却有点不太开心。

明明现在应该去刷孟大将军的恶感,结果又演变成了和孟大将军联手的情况。

这和刷霍采瑜的仇恨值的顺利程度截然不同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