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吱吱吱吱!(2 / 2)

加入书签

汤圆是他对后辈的恩赐,沙漏可以随时提醒他遮掩耳朵的术法失效的时间,怎么能放弃

霍采瑜思考了一下,忽然伸出手“那臣帮陛下改一下。”

他身负内力,轻易扭动铁线,将沙漏镶嵌到了仓鼠笼上,还特意做了个小巧的机关,可以在不翻仓鼠笼的情况下把沙漏倒转。

李锦余试了一下,十分满意这样一来,他可以随时随地抱着汤圆,还可以借汤圆来看时间啦

“陛下御驾出游”

这个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飞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当今圣上在大荻百姓心里可是一个非常具有话题性的人。

之前传闻皇宫就是个噬人窟,进了宫的宫女没几个能活着出来;后来流言愈来愈夸张,陛下生食人心、口饮人血的传闻都出来了。

以往的皇帝被民间如此议论,不说勃然大怒也定然十分不喜,禁卫随之行动,百姓便不敢多言。

偏偏当今圣上从不管民间流言蜚语,由着百姓议论,禁卫也不管,更加助长了百姓们议论的热度。

然而今年开春之后,这位似乎完全没有一丝优点的皇帝忽然变了。

推新税,扫科举,除弊政。

哪怕是对朝廷再不敏感、再抗拒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随着陛下几次推行新政,朝野上下都像是焕发了新的光辉。

陛下的口碑也在悄无声息地好转。

如此一来,百姓们对当今天子的好奇更浓了。

之前见过陛下的人也不过是在荻花节远远瞥见龙辇龙辇顶盖流苏垂下,什么人也看不清楚。

现在陛下竟然在游览京城

寻常时候,得见龙颜是天大的恩赐,哪有平头百姓面见陛下的机会

除了手头有事放不下的,其他人纷纷好奇地凑到陛下龙辇的轨迹上,仰着头等待陛下的到来。

龙辇很快行进前来,百姓们扬起脖子使劲往前挤,终于看清了龙辇中的陛下。

这次的顶盖去掉了长长的流苏,靠得近的人能轻易看到龙辇中一位看起来似乎尚未及冠的少年,面容俊美,墨色长发绾在平天鎏金冕后,黑底金纹龙袍的宽大袖口衬得他身形愈发细致。

那少年怀里抱着个小笼子,里面不知是什么小宠,正低着头和那小宠耐心地讲话,弯唇如月,眉眼如画。

看清的百姓们瞪大了眼睛。

他们陛下长得真好看

以前是谁说的陛下眼如铜铃、血盆大口

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呢

人天生对美好的东西存有怜惜之情。

面对陛下的俊美容颜,哪怕对朝廷心怀恶意的人,内心的敌意都收敛了一些。

百姓们鸦雀无声,等龙辇过去了,才像打开了开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只是这次他们不是争论那些流言真假,而是在讨论陛下这么好看,宫里的娘娘该多有福。

聊着聊着,忽然有人提了起来“说起来,前阵子不还说探花郎是以色侍君,才换到探花的位置么”

大家集体沉默了一下,随后“哄”地一声笑起来。

“张家嫂子,你是见过探花郎游街的,探花郎长得如何能比得上陛下么”

那小妇人回味了一下,遗憾地摇摇头“那许探花相貌确实不错,可和咱们陛下比,那可差远了。”

“可不是,俺也这么觉得。”

“对着陛下,许探花真有脸提出以色侍君么”

“这谁吃亏还说不准呢”

大家又笑了起来。

人群中几个故意引导话题走向的人暗暗点头,内心松口气圆满完成摄政王交代的任务了。

其他地方也在说着同样的话题。

之前让无数学子百姓怀疑科举公正的舆论危机,就这么轻而易举被李锦余一次游览京城打破。

哪怕心有不服的书生,见过陛下圣颜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许探花的相貌和陛下相比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陛下什么样的美人找不到,宠幸许探花,且不说是否破坏科举规则,哪怕不给许探花任何好处,吃亏的也是陛下自己

一时之间,全京城再无多少指责科举舞弊的恶言恶语,全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陛下的盛世美颜。

倒是有几个文人来了灵感,写起了“探花郎金銮一见逆上倾心、圣天子太和垂青龙心暗许”的故事,竟然还受到不少追捧。

一口气替陛下洗刷了污名、还把许探花和陛下的关系拆开的霍采瑜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好几天上朝都冷着脸。

若是不明内情,还以为是丞相派又占了上风呢。

叶丞相等人心里都在暗骂我们想出来的反击被你这么轻松破解了,我们还没发脾气,你倒是开始甩脸子了

陛下出游后不久,有侍卫来报,说找到陛下吩咐寻找的人了。

董吉祥抱着一把铁锤进了宫,带他来的侍卫有些无奈地禀报“启禀陛下,此人非说这铁锤是他的亲兄弟,不肯放手。”

面升时本不该带铁器,以免有刺客伪装。只是这匠人死活不肯放开他的锤子,陛下又仔细叮嘱过务必好生把人请来,这侍卫只好硬着头皮把人带了回来。

他确认过这家伙没有什么武力,没什么威胁。

霍采瑜不动声色向前走了半步,随时能把李锦余护在身后。

李锦余知道原著里这董吉祥也是这个性子,便没有在意,只仔细观察了一下董吉祥,发现这人虽眉眼之间多有愁绪,却没什么愤恨之意,似乎原著中描写的家破人亡还没发生。

他稍稍安心了一些,咳嗽一声“董师傅,朕听闻你擅长打造兵甲和武器,想请你为我荻朝将士铸造轻便、安全、可靠的铠甲,不知你意下如何”

董吉祥这才把目光从手中的锤子上挪开,投到面前的李锦余身上。

因为是请人来,李锦余没有摆什么皇帝架子他也没这东西,态度十分诚恳。

董吉祥不像一般的百姓那样对皇家充满敬畏,梦游一样眨眨眼,仿佛才明白眼前的人找自己做什么。

他沉默了一下,忽然道“陛下天恩浩荡,草民本不该推辞,只是有草民有个心结,一直郁结于心,若不能解开,实在无法打造出好的铠甲。”

旁边带他来的侍卫皱了皱眉,似乎觉得他对陛下不敬,想要出言喝止。

霍采瑜看得出李锦余对这个不知名匠人的尊敬,提前挥挥手,制止了那侍卫多嘴。

陛下如此认真,这人想必不简单。

“你有什么心结”

“多年以前,草民家中交不起税,税务官来征税时,草民本想顶人头税去,税务官却不要。”董吉祥脸色微微暗淡了一些,声音带上了一丝隐隐的波动,“税务官嫌弃草民年纪太大,拉走了草民的幼弟。”

李锦余眨眨眼睛,没明白。

一旁的霍采瑜倒是懂了“那税务官是替宫中拉人”

只有宫里内侍才会只要小孩子,因为去势得早,好教养。

董吉祥沉默着点点头,随后仰起头来“草民爹娘如今已故去,世上唯一的亲人便是不知所踪的幼弟,若陛下能为草民找到幼弟,草民可为陛下万死不辞。”

李锦余明白了,额头隐隐流下一滴汗水。

他倒是明白原作中为何董吉祥会仇恨荻朝了。

皇宫里的内侍命如草芥,景昌帝随手赐死几个根本不会在意,想必董吉祥的弟弟就死在了景昌帝的口中。或许只是斟酒时速度太快、或许只是跪下的动作不够伶俐,甚至或许只是心情不好。

只是原著中景昌帝也不会想到,他随手赐死的小内侍,会引起一个看似普通的匠人的愤怒,成为后来荻朝倒台的一把薪火。

现在李锦余最担心的就是董吉祥的那个弟弟,还在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