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争小可怜(1 / 2)

加入书签

箫争在被子里面藏了一会儿,又觉得有些不靠谱,因为他觉得别人估计会将手上的枪直接戳进被子里面。

到时候他连杀他的人都看不清。

箫争又翘着个小屁股从床上爬了起来,从床下面拽出来一个小包裹,绑在身上就往外面跑。

哼,不要以往他没有准备,他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了,他早就收拾好行李准备随时跑路。

这大齐他不要了。

只是一推开门,整个人都停下来了。

因为外面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

这也来得太快了吧?

完了完了,他的小命完了,死定了。

这时,韩寓苍老的声音响起,“陛下,朝廷不公,权贵专横,视百姓如同草芥浮萍,吾等大齐文人遵循祖制,上表君王,为天下百姓求一福旨……”

后面的读书人也跟着念。

声势颇大,气势如虹。

箫真的小身板都差点没有站稳。

但马上一愣,上表君王?

等等,来的都是文弱的读书人,带头的还是文昌公,怎么看也不像是来造反的。

而且每人手上都捧一本书……

箫争眼睛一眨一眨的,齐……齐民谏君王

再仔细一听,妈呀,这是来状告权贵专横,来让他实施均地制的啊!

貌似……好像是他一伙的啊。

他这皇帝,其实就占了一个皇帝的名,势力很小的,支持他的人有一些,但不能和其他人相提并论。

但现在……

要是文昌公站在他这一边,就等于大齐的一大半读书人会站在他这一边,就等于他站在了大义的一边,再加上百姓的支持……箫争眨了眨眼,特么的……天……天大的好事啊。

箫争原本惊恐的脸色瞬间就变化了,他这些年的皇帝也不是白当的,小脑袋一抬,鼻孔朝天。

还有些羞涩地将身上的包裹往身后一藏。

跑什么跑,多大点事。

不就是齐民谏君王,这是将世间不平事上表到他面前,让他主持公道嘞。

箫争还让人端来了小板凳,他坐着慢慢听。

小眼睛还一眨一眨的,来来来,将要诉的苦大声说出来,越大声越好。

韩寓也不急,还真的带领着一群读书人一句一句的开始上谏。

来之前,谏文就写好了,好长几大张纸。

韩寓念一句,后面的读书人就跟着念一句。

因为人多,颇有一番口出章,惊动风雨鬼神的气势。

整个皇宫,似乎都在韩寓带领的读书人的声音中在颤抖。

这是读书人的声音,这是百姓的声音,在撼动这冰冷无情的制度。

这种事情,也只有可能出现在大齐,皆是因为开国皇帝留下的这一天下绝无仅有的制度,堪称这个时代的奇迹。

整个皇宫的混乱可想而知,哪怕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制度,但当真出现的时候,那种震撼感还是无法想象。

这是当着统治者的面的发泄和怒吼。

这是面对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挑衅。

要是以往,就算有这样的制度,这些挑衅的读书人估计也是活不成的。

但现在情况十分的特殊,因为明面上,他们挑衅的最高统治者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挑衅者和被挑衅的人是一伙的,这估计连大齐的开国皇帝都没想到过的情况。

按理皇帝也是权贵,还是权贵中最大的那一个,所以一般情况来说,利益都是和权贵捆绑在一起的。

可惜周复礼生生弄出来一个均地制度,将箫争和百姓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他和权贵对立了起来。

所以,现场就稍微有那么些古怪了。

韩寓带着的读书人呵得越大声,小皇帝越开心,嘴巴都笑得变成了月牙。

现场也比较混乱,看热闹的,维持秩序的,在各宫执勤的,以及公公和宫娥,奔走得到处都是。

这毕竟是突发事件,没有事前演练。

有不知道情况的人,有拿着包裹逃命的人,也有知道点情况的,跑来围观。

总之,惊恐者有之,淡定围观的人也有。

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韩寓的上谏文写得特别长,估计得念老长一段时间。

时间一久吧,人就有三急,人群中的读书人也有三三两两离场去方便的,然后又匆匆忙忙的回来继续。

周复礼,司马煜,司马鹿鸣,还有赵玄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穿着学生服,大摇大摆地走在皇宫。

看着携着包裹,卷带银两逃跑的宫女,“她们应该是以为有人攻打进来了吧?”

这种没有事先通知的突发情况,肯定会有误会的。

而周复礼他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混乱的情况。

现在发生了这种大事,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了,更没有精力关心他们在干什么。

周复礼他们就是趁着混乱混进了读书人的队伍。

来的读书人太多,禁卫也没有时间一个个盘查,只是将读书人围在中间守起来,尽可能减少意外。

周复礼就装成人有三急,去方便后回来的读书人,他们现在就被禁卫围成在读书人中间。

几人对视一眼,只要他们和这些读书人抱成一团,就能顺利出去,现在的禁卫为了不激发矛盾,肯定是不会提出挨个挨个验证身份的,他们巴不得这些读书人立马从皇宫滚蛋。

等大齐的人有那个空闲去关注周复礼他们的时候,他们估计都不知道走多远了。

不过,周复礼他们走进读书人群中的时候,周围的文人还是投来了疑惑的表情,这几人怎么站他们旁边来了?好像也没见过。

司马鹿鸣正要开口,想办法糊弄过去。

这时旁边就有读书人道,“这是我们清风书院的学生,进来的时候走得比较乱,现在才找准位置。”

说完话还微不可察地向周复礼几人使了个眼色。

密谍!

果然韩寓不可能不在读书人中安排接应的人。

这倒是方便的他们隐藏身份行动。

疑惑的几人心道,原来如此,刚才的确乱了点,然后又全身心的投入韩寓的上表谏文中去了。

声势浩荡的一群人,反复的齐颂谏文,从上午到了下午。

皇宫从最开始的混乱不堪,也慢慢变得有了些秩序。

至少知道是他们开国皇帝留下的齐民谏君王的祖制,而不是什么人攻打进来了,心里轻松了不少。

最终,在箫争大声回应中,这场轰轰烈烈,震惊京都,震惊大齐,震惊天下的上表君王的突发事件才宣告结束。

“朕有罪,朕治下的朝廷腐朽不堪,朕愧对百姓,朕带领的权贵不思百姓之苦,贪图享乐,朕一定会认真实施均地制,惠及百姓……”

这次的齐民谏君王十分的成功,因为陛下连“罪已昭”都弄出来了。

只是,小皇帝看上去激动了一点,差点从凳子上面蹦了起来,能不激动吗?文昌公此举,简直就是他口渴了将水送他嘴边。

陛下轻易地就承认了朝廷的错误,承认了权贵的**,还承若会实施均地制度。

倒是让一群读书人有种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当然,那群权贵们现在的脸色就没办法看了。

从此以后,天下皆知,他们大齐的朝廷有多**了,他们大齐的陛下要实施均地制了。

但现在他们有什么办法,齐民谏君王,谏的是君王,是要得到君王的承诺,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他们还能冲进皇宫阻止不成?

他们可不是手持圣人书的读书人,他们冲进去那就真是造反了。

所以,当韩寓带着人踏入皇宫那一刻,他们能做的仅仅就是在皇宫外等着看着。

他们现在期望地就是这场闹剧赶紧结束。

齐民谏君王,是让君王答应一些事情,但弄出这个制度的开国皇帝何曾想过,君王也有无法掌控朝廷的时候,答应了也实施不下去的。

韩寓带着人声势浩大的进了宫,有了结果后,又声势浩大的出了宫。

等在宫外的百姓激动得哭了,因为韩寓一出来就大声对百姓道,“陛下已经答应责令朝廷实施均地制度。”

惊天动地的哭声。

读书人中,周复礼却叹了一口气,看着这些激动的百姓,眼中流露出一丝悲哀。

朝廷要是掌控在箫争手上,箫争的这句承诺的确重如千金,但现在嘛,听个开心也就罢了。

韩寓带领的齐民谏君王就一点用都没有吗?

不,非常有用,至少让大齐的百姓知道,大齐的陛下是真的愿意实施均地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以前的传单上虽然也表明了箫争的态度,但那些纸张毕竟不是来自官方,真的假的谁能说得清楚?

百姓一但为了这种事情和官府作对,官府就有借口找闹事的百姓的麻烦,因为那传单虽然传遍了整个大齐,但谁知道上面写的是真是假。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韩寓带领的齐民谏君王,就像得到了官方承认一样。

哪怕是朝廷阴奉阳违的做些什么,也会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当然,周复礼比任何人都明白,哪怕做到了如此地步,想要在这个时代颠覆制度,也是不可能的,箫争做不到,他也做不到。

现在的这些人的欢呼,不过是还没有看清事实,徒劳而已。

周复礼他们几乎是在欢送的人群中,走过大街的。

然后又走了好远,欢送了人才少了,读书人也各自抱拳告别。

他们居然没有死,估计也得回去消化消化,冷静冷静。

等其他人都走光了,韩寓才带着他们向河边走去,“渭河上已经打点好一切,只要抢到那艘船就能安全离开?”

他原本安排了更多的接应的。

周复礼回复道,“渭河又宽又急,只要我们上船,就没有人能拦下我们。”

而且比在大齐境内逃窜还要安全得多。

他们就是这样从大魏一路逃出来的。

周复礼他们的那艘船是被大齐人看守的,等周复礼他们到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场血腥的争夺战。

而守卫船只的大齐人差不多已经躺地上了,也亏得现在京都乱,不然他们这么抢船,早有大齐人来支援了。

水手和掌舵也已经在船上等着了。

韩寓当真是打点好了一切,只需要等待将周复礼他们从宫内接出来。

在转角的位置观望着船上的情况,韩寓老态龙钟的说道,“去吧,离了大齐,赵玄武的人就在边境接应,便能一路顺风地回到大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