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继室女打脸重生嫡姐(二十八)(1 / 2)

加入书签

杨二老爷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容长脸面,眉眼严肃,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眼的,典型的老学究,娶妻尉氏,生一子两女。

杨三老爷是个圆润的胖子,慈眉善目的像个弥勒佛,娶妻章氏,有两子两女。

杨家虽是书香仕宦之家,但这一辈的杨二老爷不过是举人,杨三老爷只是秀才,家中的体面全靠杨仝撑着,加上三兄弟是一母同胞,杨仝又一直奉养着老母亲,所以他在两位弟弟面前颇有威信。

二老爷、三老爷都对大哥唯命是从,尉氏、章氏两位婶婶自然也对黄氏很是尊敬。至于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真服气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嫂子,那就天知道了,不过苏韵才不在乎呢。

至于黄氏,她以前还会为妯娌间的暗别苗头生闷气,现在嘛,她儿女成才、皆前途光明,自然也就心宽体胖,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了。

三房齐聚,杨家也算人丁兴旺,祭祖过后,就由太夫人和杨仝打头,分了男女两席吃团圆饭。

席间,苏韵好好观察了一下自己的这几位堂姐妹和婶娘。

尉氏长得身量甚长、浓眉大眼方脸,典型的北方人长相,说起话来颇为爽利,她娘家是河北沧州一带的名门,这门亲事是杨老太爷游宦冀州时订下的,生了二堂兄杨庭谦。二叔家的两位堂姐,二娘子、五娘子均是妾室所出,二娘子温柔,五娘子活泼,但都行事大方,看得出来嫡母教养得不错。

章氏是个精明妇人,白皙的瓜子脸、薄皮单杏眼、殷桃小口,生了两个孩子还是柳条儿身段,一口吴侬软语,典型的江南女子,生了五少爷和十娘子,另有庶出的七少爷和九娘子。

苏韵暗自感叹,杨家的好基因都集中在杨仝身上了,连带着小辈们,也是她家的男帅女美。其他两房的孩子,典型的庶出比嫡出好看,特别是集中了爹娘缺点的十娘子,可以说出杨家最丑的孩子了,既没遗传到爹的高鼻大眼,也没遗传到娘的白皮肤,偏偏还穿了一身桃红的袄裙,衬得她肤色更黑了。

黄氏十分同情这个小侄女,虽说是嫡出、家境也还算殷实,可亲爹只是秀才,容貌又欠缺了些

,想高嫁是难了,就算是嫁到差不多的人家,这等容貌人家纳妾都说得理直气壮。

为此,晚饭后黄氏还跟苏韵嘀咕,“老太太想用侄女们跟黄巡抚结亲,我看是难了。且不说你二叔和三叔,一个是七品,还辞官了,一个是白身,几位侄女容貌平平又没有特殊才艺,如何配得上黄巡抚的小儿子”

苏韵无语,便宜娘自家的事情还没操心完就开始操心别家事情了,“娘,这话您可千万别露出来,也忒得罪人了。我知道您没有恶意,可三叔三婶未必会这么想,您可千万别在三婶面前露这口风。”

黄氏被女儿说得讪讪的,到底有些理亏、没再纠缠这个话题了。

没想到,她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太夫人把两个儿子叫回家来,除了乱世将起,想保全两家人的性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联姻。

杨二叔、杨三叔家虽然只有十娘子一个嫡女,可有两个嫡子啊。太夫人做主,请刘居士牵线搭桥,为二少爷杨廷谦定下了黄三老爷家的长女。

黄三老爷是安徽巡抚黄翊的同母弟,他的长女和杨二叔的长子年纪合适,也算门当户对,两边相看过之后,很是满意,杨仝为侄子请了江西按察使做媒人,挑吉日带弟弟、弟妹去黄家下了定礼。

杨三叔家的五少爷杨廷廉则定了江西大族薛家旁枝的一位娘子。

至于女儿家,二娘子、五娘子、九娘子太夫人同样托刘居士做媒,都找的是江西本地的大族人家,哪怕是旁枝,也要老姓。

最后,二娘子定了信州一位百户的三子,五娘子定了杨仝手下一位司粮的长子。司粮虽为吏员,不入品级,但能在衙门六房里当差的,一般都是在本地大族出身,父子相传,名声不显,但实惠是有的。三房的九娘子亦定了本地大户之子。

太夫人特意吩咐两个媳妇,嫁妆要准备得多多的,按嫡女出嫁的规格来备,还把这几个孙女一起打包到韩师傅府上,做嫁前培训,说得也很明白,“不用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多教些人情世故、眉眼高低,特别是经济算术、田宅产业,还有那后宅阴私、简单的岐黄之术也跟她们讲讲。”

二房、三房的人都各自派了用

场,杨仝的孩子们更是重中之重。

韩师傅亲自出马,把八娘子说给了李祯心腹的一个校尉,这校尉虽是八品,祖上却是一直给赣王府当差的,在豫章经营多年,在江西驻军中极有人脉。

胡姨娘满意得不得了,她是个精明的,不求虚名,只图实惠。八娘若是嫁到读书人家,无非就两条路,要么是书香世家的庶子或旁支子弟,虽有个大家公子的名头,但实际上能分到小两口手上的资源十分有限。旁支还好些,若是庶子,还得嫡母是什么样的,若是个严苛的嫡母,那女儿以后晨昏定省的日子且有得熬。要么就是寒门少年英才,英才是英才了,估计家底薄得一眼就能望到底,现等着八娘拿嫁妆去填。

再说了,她经常听女儿回来说外头的事情,韩师傅也好,家里七娘子也罢,都说得外头很快就要乱了,她是经历了过灾荒的人,乱世的时候,秀才不如兵,这些读书人上哪里去寻前程去哪里比得上这殷实军户人家,至少手中有兵,世道乱了还能护住人护住粮食。

是以,她这几日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逢人就说老太太英明,老爷太太疼女儿,变着法儿的奉承黄氏,私下里可没少教导女儿,“你姐姐就是将来的赣王妃,姑爷一家子都在你姐夫手下,必会把你当菩萨供着,你也放机灵些,没事就去给你姐姐请安,有什么活顺手就给干了。”

四娘子则是定给了江州望族周氏旁支的一位公子,虽是旁支,但经营着族中的产业,日子过得颇是丰润。

可以说,杨家几位少爷娘子的婚事,全都重实惠而轻面子,不考虑杨仝的同科同年,甚至是上峰,姑爷少奶奶家有官位、世职的不多,但都是江西当地的大族,在江西亲戚朋友众多。

不仅如此,太夫人连嫡长孙杨廷章的婚事也一并想好了。

“你想为章哥儿求娶应氏族长的女儿”刘居士颇有些诧异。

太夫人微微点头,“不错,应氏乃吉州大族,黄翊之妻就是应氏现任族长之妹,从黄夫人看来,他家的教养应该不错。我们弘农杨氏也是老姓著族,应氏亦是名门;章哥儿是咱家的嫡长子,又有举人功名在身,是赣王长孙的大舅子,配

他家的嫡长女门当户对。”

刘居士眼神一动,“这么说,你家三娘子跟黄翊幼子的事儿,要黄了”

太夫人苦笑,“老姐姐,我也不想啊,对黄公子我是一百个满意。你也知道,三娘大病一场,我怎么敢答应黄家呢,就她这病怏怏的样子,嫁到黄家,还要不要晨昏定省、伺候公婆了”

刘居士挑眉,一句话也不接。事实上,杨家这几个娘子唯有三娘子最是个拎不清的,她顶顶看不上。不过,这是人家的事儿,她连自家的事儿都懒得搭理,何况别家呢

太夫人自是知道老友的脾性,见她这幅样子,只好自己找台阶下,“若真是只论孩子,不是我自夸,我们家四娘子,端庄贤淑,孝顺懂事,管家理事也是一把好手,最关键的是她脾性温柔,服侍夫君定会妥妥帖帖。可四娘子毕竟是庶出,我就是再喜欢,也不好跟黄夫人张这个口啊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黄三公子这样的好女婿从手上溜走。应家娘子的事儿,还求老姐姐替我周全一二。”

太夫人好话说尽,又许出去不少好东西,才磨得刘居士答应说项

开春之后,刘居士亲自跑了趟吉州,把杨家的意思带到。

杨家为嫡长子求娶妻室,杨廷章又是上科江南秋闱第四,少年中举的英才,更不用说杨家现在和赣王府结了亲,应氏族长之妻在心里盘算了一番,有几分意动。

不过,人家也没把话说死,只说他们夫妻过一阵子会去探望抚州的六叔。刘居士闻弦音而知雅意,立马就道,“您到了抚州,千万给我一个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有刘居士的堂姑作陪,应家就按照自家亲戚到访的惯例,设家宴招待刘居士。

一个诚意满满,一个心有所动,刘居士此行又携厚礼相赠,再有刘居士堂姑从旁襄助,这顿饭是吃得宾主尽欢。

倒是从应家出来之后,刘居士的堂姑欲言又止。刘居士笑道,“姑姑有话,但说无妨,咱们姑侄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杨家也是,之前不是看中黄三公子了,这怎么翻过年,风向又变了,还是有更好的选择”

刘居士露出一个苦笑,“不瞒您说,这事儿我清楚,他家还真不是攀高枝,相

反是遇到事了。”

内宅妇人都好八卦,刘堂姑也不例外,立刻来了兴致,“这话怎么说”

刘居士便把杨家三娘子如何生病、在家休养等事说了,“所以,杨家根本不是对黄家的亲事不满意,是怕三娘子现下的情况嫁过去了反而给亲家添麻烦准备让孩子先把身体养好再说。”

这话是她故意说给堂姑听的,想借堂姑的口把这话传到黄夫人耳朵里。她们宁可让自家姑娘被人嚼舌头也要事情说清楚,这种做法算是给足了黄家面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